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职场危机始终会来,但为何总有人能顺利避开?

Ray先森

有人被抛弃 有人抓转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ay先森”(ID:RayZhang1993),作者:36氪经授权发布。

国内疫情终于得到了显著的控制,但对职场人的影响却并未消退,很多人在后台私信我:换工作,又没有好的下家。接着做,待遇又特别差。到底该怎么办?

这问题说实话,我没法回答,我只能就这段时间疫情以来,自己所见所感所行做出复盘,希望能够帮助那位朋友。

作为一名职场人,今年疫情给职场造成的影响,相信我不多说,各位也有所体会。

在危机面前,无论作为个体还是组织,我们都有选择的机会。

我们可以在巨大的危机之下奋力前行,正如那些最美的逆行者一般,选择直面危机,选择战胜危机;选择认知危机,选择超越危机。

就像陈春花老师说的那样:

事实上,危机一直都在。

只是很多时候,危机还未发酵成型而已。如果企业只能在顺境下,自己熟悉的世界里,以及在可认知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增长,获得绩效,这本身就是一种危机。

对于企业来说,危机非偶然,或早、或晚、或大、或小,总会遇到。

最后的结局往往就像电影《一代宗师》里说的那样:

比武的结果不过是两个字,一横一竖。站着的,赢了。躺下的,输了。

而这也是我今晚想说的话题:

职场危机始终会来,但为什么总有人能赢得比赛顺利避开?

1 在变化还未来临的前夕,做好准备是一种远见

吴军教授曾经在《格局》中表示:

不确定性是我们这个世界固有的特征,世界上有很多我们自己甚至整个人类都无法控制的力量,承认这一点,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疫情之后,我也看到很多人在朋友圈抱怨,自己的生意和工作都被耽误了,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表示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甚至有很多人的成长开始逆势上升。

想到既然不确定性是世界固有特征,那何必要在固有的事情喋喋不休?何不早一点看清事实,做好下一步的计划?

所以对我个人而言,今年这场疫情给我最大的考验是:

在极大的不稳定中,学会如何去面对不稳定。

基于在这一点的认识上,我很早就养成了多面计划的习惯,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会想好各种应对策略和方式,哪怕是职场上也是如此。

入职一家高大上明星公司,真的可以高枕无忧?

做着一份不痛不痒的工作,自己真的就甘心吗?

事少钱多离家近,这就是你职场的全部意义吗?

很多事情细想起来,会发现完全没有这么简单和肤浅,尤其是在这个多变的职场

在变化还未来临的前夕,做好准备才是真正的远见。

今年的职场,我身边的一位朋友就经历这样的过程:

一家200多号人的公司,年前还意气风发的表示2020年整体上市,

结果疫情以来,开年第1个月工资都发不全,随后更是拖延工资、变相逼员工掏钱买课、要求按实际工作成果发放工资,但那个时候公司基本都没有业务可开展了,也就是说你交不出实际工作成果,就乖乖吃下这个“扣你钱”的闷亏。

最后,还有很多员工直接被调整成停薪待岗,待岗工资加起来都不超过1.5k。

而我这位朋友,早在年前就看出端倪:

公司核心营业部门人数不多,但其他非业务部门却有好几十人,也就是说一个部门要供养其他几个根本不营业的业务部门。

只要某天核心营业部门业务线和现金流一断,其他人全部都要跟着没饭吃。

而这个核心营业部门又很受线下流量的影响,只要过年没有用户上门消费,业务量随之递减,对于企业而言这是个巨大隐患。

看到这里的时候,这位朋友早早做了准备,在年前发现很多企业过年期间还在招聘,便果断出击,

结果疫情到来之后,他所在的原公司因为业务量骤减、资金流断裂,部门大部分员工都被公司困境套牢,求职找不到下家,在职工资不够花。

只有他一个人手上拿着3家企业的offer,而且每一个都比现在的待遇和条件要好。

有人抱怨被大时代抛弃的时候,

也有人默默抓住小趋势的转机。

那位朋友并不是什么985、211的高材生,也不是能说会道的职场老手,他只不过是在春节期间做好了充足的职场转型准备而已,

而这个准备,恰好让他在这场危机中稳稳的站住了脚。

2 为什么我劝你,总要给自己留一个Play B?

最近美股接二连三熔断,让无数股民一夜之间重新认识了资本的真相。

在这里,我想给你介绍一位股坛传奇人物,他的名字叫杰西·利弗莫尔。

即使你不知道这个名字,对股市略有了解的同学都应该听说过一本书,叫《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这本书就是阐述利弗莫尔交易思想而编著的,巴菲特说过:

读再多的投资书,也不见得能够真正地笑傲江湖,但是如果你连利弗莫尔的书都没有读过,你要想在股市上盈利,基本等于妄谈。

有人将他操作手法称为“利弗莫尔式交易”,而在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个“金字塔原则”。

所谓金字塔是什么意思?

就上面尖,然后下面一点点扩大。这个对证券交易是非常重要的,你要顺着趋势试探性地买入或者卖出,等趋势确定了,再不断地加码。

除非你确信,自己的判断就是完完全全准确的,否则这种全部买进或卖出的一把梭行为是很不明智的,这条原则其实就是提高你在市场上活下去的概率。

这点我觉得对我们散户非常重要,有的人觉得,我就那么几万块钱,一把投进去算了。这种交易习惯很容易全军覆没,要留后手。

金字塔原则就是告诉你,要留后手,要留给自己犯错的空间。

其实不管是股市还是职场,留后手,对于积蓄不多的普通人而言都很重要。

而这里的留后手,是一种风险对冲,也是一种意外转移,更是一种安全区设置。

以我自己为例,在很多年前就规定自己,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学习一门其他职场技能,不管是自媒体写作、知识变现、在线授课、社群运营、公号运营,也正是这样的习惯让我在职场变动中总能全身而进越挫越勇。

时间越久,能力边界越大,就像金字塔的塔底一样越来越广越深越厚实。

就像吴军博士在《格局》中写的:

“所谓最具普遍意义的通向成功的方法论,从根本上说,就是搞清楚做事的边界或者极限,搞清楚做事的起点以及从起点通向边界的道路。”

找到一个好的职场起点,并学会在可行的Play B之中拓宽自己的能力边界,

这种看似留后手的小动作,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完成向前跨一步的大动作。

3  比知道怎么做更难得的是,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疫情之后,很多公号都会出一些企业如何自救的文章,凡此种种各不相同。

应对危机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其核心还是要依靠企业自救,能够正确认知危机,做坚定的领导者,展开有效的行动,锐意自我变革等等。

正是这些行动,帮助企业度过危机,成就卓越。

任何危机都一定会带来巨大冲击,所以关键不是冲击带来的变化,而是能否去认识和理解这些变化。

就像陈春花老师在文章中写道:

企业应对危机的生存之道就是极速改变认知,超越经验通常意味着胜利。

别人教你怎么做,那是别人想到的,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知道,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也看过很多类职场个人自救文章,但是归根结底都是从自己出发,如何引导读者联想自己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判断,这一点上倒是有所欠缺。

比知道怎么做更难得的是,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基于这一个想法之上,在此浅谈个人自救“为什么”这么做的4个原因:

① 为什么你要维护核心价值?

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职场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本事,而这个本事越是做的厉害,就越是能够拔尖出头,随着时间和体量的增长形成巨大的效应和影响力。

就拿一个运营岗位而言,不同的运营岗位有不同的需求:

产品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社群运营,甚至是时下大火的短视频运营,能把其中一项工作做好了,都是你的核心价值,而这个价值是去到哪里都能变现的。

对一个人来讲,如果一辈子非常努力地做了很多没有影响力的事情,还不如认认真真做好一件有一定影响力的事情。

而这个核心价值就是一个职场人最大的影响力。

至于怎么找到你的核心价值,可以看看之前这篇旧文(文章链接),在此不再赘述。

② 为什么你要扩大能力边界?

如果对自己的能力没有太高的估计,就不会在失败后产生悲观情绪。

如果对自己的能力抱有太低的估计,同样会让自己发展空间受限。

在现有的能力基础上去试探性发展你的能力,其实和上文第一个“为什么”并不矛盾,

比如当你熟悉了运营的工作,你可以再就运营上下游的工作进行深挖,从产品设计,到项目运营,到前期宣发,再到中期维护,最后售后转销。

每一项流程都是你能力扩大的二次试探,如果单纯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整个局势毫无了解,这样的结果除了能力技能单一之外,自己在职场的地位支撑同样脆弱不堪一击就碎。

看到这里你再想想:

你的工作是否处在整个业务的核心,你的能力是否能更多更好的完成和其他部门的协作?

③ 为什么你要形成协作体系?

罗振宇在《超级个体》这个分享中提到一个观点:

单一的技能在今天商业社会,其实已经生存不下去了。

作为一个超级个体,有一项修炼很重要——乐高式的能力组合。

乐高有很多的小模块,可以拼到一起,做成一个很大的积木,而且拼完以后,你可以把它打碎重新拼,拼出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很多人常常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其实这句话同样可以反过来理解:

同样的,当你肩负更多责任时,你由一个普通个体进化成超级个体,也就是说你为了完成更多的工作,需要和更多的部门和同事协作,

而这个过程对于局势判断、资源争取、整体推进、工作划分都能得以锻炼和考验。

对于一个职场人而言,这是一种抵御不确定性的好方式。

④ 为什么你要打造资源链条?

凯文·凯利在《技术元素》里面提过一个概念,叫1000粉丝定律。

未来的手艺人、音乐家,可能只需要1000个铁杆粉丝,就足够养活自己了。

你出什么他们就买什么,这辈子就足够了。

所以,以前的企业员工是通过出卖自己的忠诚,换来自己的安全;但今天这一代的员工,一定是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换来自己的安全。

而不断提升并加强的能力,就是一个隐形的资源链条。

以前我们会关注自己在组织里面的关系,今天我们会关注我们在朋友圈的关系。

人们逐渐明白,同行圈、同业圈、粉丝圈,都比组织命更加长一些,我们也更倾向于把价值存在朋友圈里边。

就像我今天再去找工作,我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去各大求职App,而是会问我的HR人资圈,因为他们才是招聘信息真正第一手的来源渠道。

打造你的资源链条,争取在整个能力价值链上中下游的任何一个节点突出表现,让别人知道你的能力,而你也能通过这个能力帮助到更多的人。

只有这样,你才能和他们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写在最后:

最后,我想用“超级个体”的定义来做个结尾:

首先,作为一个超级个体必须要保持自我更新和迭代,不断地生产信息和发散力量,产生链接。

其次,不断地创造、探索又自我复原,逐渐地形成一个巨大的能力和资源交织的网络节点。

最后,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

超级个体是一个在这个时代有机会自我驱动、自我创造,也自我成就的那么一个人。

这也是我对于前文“在极大的不稳定中,学会如何去面对不稳定”,

这个问题的全部回答。

参考资料:

1. 正和岛丨陈春花:《疫情过后,将诞生6大商业机会》

2. 得到丨香帅:《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

3. 吴军丨《格局》

4. 罗辑思维丨《超级个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何总  何总词条  避开  避开词条  职场  职场词条  始终  始终词条  顺利  顺利词条  
能力

 我只有一条命,万万不能献给早起

昨天,和一个朋友见面,闲聊间突然跟我说,“早起”差点把他害了个半死。说现在都提倡早起,他坚持了一段时间,发现身体变差了不说,工作进度也逐渐跟不上。好几次都因为精...(展开)

能力

 软实力,才是你在单位的立足之本

对于新入职不久的人来说,都要经历一段试用期和适应期,这段时间和经历至关重要,能不能顺利通过试用期,就要看你以下的表现了。一,自身形象良好。得体的仪表仪容是展现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