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改变提高太不容易?想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可...

让我们一起

越变越好

镜子物语:改变自己比想象的更难,但你可以给自己一个简单的支点。

新冠病毒疫情来袭,出门成了一种奢侈。但对于我这种标准的“宅女”而言,每天在家读书、思考、写作,日子也过得相当充实。身体的禁锢并不影响思想的自由,这几天的阅读,让我对一些问题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这些思考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个人的自我提升方面。因为作为一个干货文章写作者,我经常收到类似这样的读者留言:“你写的很好很实用,但要真做到这些,还是挺难。”

确实,一个要改变自己,哪怕是一个很微小的改变,都很不容易。但改变又是必需的。在不进则退的竞争法则之下,毕竟没有谁能一直安稳地停留在原点;更何况,每个人都有提升自我的内在需求,一成不变,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那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改变变得容易一些?

首先,任何改变的过程一定是曲折反复的,毫不费力的成功并不存在。但我们也应该了解,确实有一些方法,能够帮助一个人相对轻松地开启改变之路,并且更好地坚持下来。

1:

改变之难,超出你的预判

成年人的学习和改变,大多是从对自己不满意或是觉得很迷茫开始的。但是不管我们下了多大的决心,多么努力地鼓励自己,其结果却常常是半途而废。

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能力不足或是缺乏毅力,更是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低估了自我改变的艰难。

调查数据显示:80%做了新年计划的人都会在二月中旬就放弃了;三分之二的节食减肥者一年内体重又会恢复到原样;有些人办了健身年卡但从来没有去过,有的也只坚持了一个月;70%接受心脏冠脉搭桥手术的病人,在术后两年又恢复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即使是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我们常常也没有办法坚持改变。即使你认为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能还是过于乐观。

改变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在我们的改变之路上,摆着4块巨大的绊脚石:

第一,是我们对原本擅长之事的迷恋。

职场人应该会有这种体会,那就是:我们都喜欢做自己擅长的工作。因为擅长,于是就会一直去做,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

我们沉浸在做这些事带来的快乐和自信之中,但这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误区:自己擅长的事就是最有价值、最重要的。《能力陷阱》的作者指出,我们对自己擅长的事,就像对毒品一样上瘾,而对超出这个范围的事,会本能地排斥。

比如一名高级技工,多年来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忽然有一天被要求管理一个团队,这虽是好事,但他的内心在第一时间,很可能是相当抗拒的。比如我自己,每天不停地写写写,明知做自媒体,运营推广工作也很重要,但对这些“额外”的事,我似乎总是提不起兴致。

正如心理学家所说,每个人都有自身的“能力陷阱”,我们最应该做的事,与我们实际做的事常常是两件完全不一样的事。而我们很难跳出这样的限制。

第二,想要计划周全,导致无法开始。

杨绛曾经在给一位读者的回信中写:“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这其实是对大部分人无法改变的原因的概括。

改变意味着冒险,所以我们习惯于在行动之前,先想好目标,列好计划,考虑周全。但是往往越想,就越觉得不确定,越想就越觉得还没有准备好,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再拖延、改变搁浅。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几年前就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倦,多次跟我说,她想要辞职。但是直到现在,她还是呆在原来的公司,她说她想过很多工作,但是仔细分析又觉得自己不行,到后来就都不了了之了。

还有一个朋友,也想写自媒体,于是跟我问了很多问题:写作这件事到底难不难?有多大的投入产出比?我写出来的东西万一没人看怎么办?我会不会坚持不下去?他不停地考虑着这些问题,直到最后也没有动笔。

第三,原有的人际圈子,无法给你必要的支持。

在我们接触一件新任务、寻求新改变时,很需要有经验的人给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我们所做的努力,也很需要别人的鼓励。但是我们往往难以从原有的亲人朋友同事那里获得这样的动力。

这是因为,在他们眼里,只是认定你以前的形象,他们可能不会理解你的改变,或是不认同你的新想法,甚至认定你做不到或是坚持不下去。这些压力会消磨你想要改变的决心,不久之后,你就会退回去。

对此我有切身的体会。一年前,当我结束了上一份工作的时候,曾下定决心,全职做自媒体。当我宣布这件事时,我的家人虽然没直接提出反对,但会时不时跟我说一些不出去工作的坏处,并表露出“你可能没法养活自己”的担忧。虽然我有决心有信心,但仍然顶不住这种无形的压力,没多久,还是找了工作,乖乖上班去。

无论是跳槽、创业还是转行,当你想要改变时,总会有身边的人来“奉劝”你留在原地,就算你只是改变一下说话做事的风格,也有人会说:“这不像真正的你。”我们不能去责怪,因为别人也没经历过这样的转变,对你的认识全部停留在过去,但我们要知道这种阻力的存在,想办法突围出去。

第四,混乱迷茫的过程 ,让你无法坚持。

改变之难,不仅仅在于开始,更在于其过程。改变的过程不是循序渐进的,一分付出未必就有一分收获,还有可能是负数。如果你觉得它会是一条S形曲线,经过一段缓慢开始,达到临界点后就会有一个快速进步,那也想得太过简单。

事实上,它是一条波浪型曲线,刚刚还在顶峰,一下子又降到波谷,在未见到曙光之前,你会经历一段非常漫长痛苦的时期,在无数个波峰和波谷之间来来回回地反转。

就像我写自媒体,前一篇文章还阅读量10万加,让我信心满满,下一篇文章,读者就只有可怜的几百个。如果我的内心受不了这种落差带来的煎熬,认识不到这是一种常态,那放弃就会成为必然。

2:

由外而内,让改变来得轻松一些

四大绊脚石,让改变之路充满艰难,而要摆脱这重重阻碍,有一个好方法:什么都别想,先去做一些你从前没做过的事。

按照传统观点,一个人的改变应该是“由内而外”的,就是首先提高自我认识,进行反思,想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再采取行动。无可否认,这是成为更优秀自己的黄金法则。但落实到具体现实中,这种方法也是有局限性的。

因为如果没有行动支撑,没有行动效果带来的反馈,我们往往是很难想清楚这些“内在”问题的。过多地纠结于自省和反思,反而使我们无法迈开步子。若想轻装上阵,你就需要转变旧思维,树立“先行动,再思考”的新观念。

在久远的古希腊,大智者亚里士多德已经发现,一个人如果表现得很有美德,那他最终会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即“多做好事,就会变成好人。”如今,这一说法已经得到很多社会心理学家的证实。

研究表明,一个人若改变了他的想法,是因为他的行为先发生了改变。也就是说,改变是由外而内,而并非由内而外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家卡尔·韦克说:“我何以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呢?——只有在看到我做了什么以后才能知道。”管理专家理查德·帕斯卡尔也表示:“成年人更倾向于先做而后产生新的想法,而不是先想再以一种新的方式去做。”

自省只会让我们停留在过去,而只有你行动了,才会带来好的或坏的结果。有了结果,你才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调整行动重点。在持续不断的行动的反馈中,你会渐渐完成内在动机和自我定位的转变,即实现“由外而内”的良性循环。

比如你想从技术岗位走上管理岗位,不必先学会像领导者一样思考,只需先像一个领导者那样做事,比如不断提出新观点,在专业领域之外做出贡献,或是集合人力物力做成一件有价值的事等等。

你做了这些事,身边的人就会觉得你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当你在整个团队中受到更多的认可,你就有可能升职;随着职位升高,你又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领导才能,慢慢地,你就会形成新的自我身份认知。

先去做,你才知道该做什么,我们要转变旧思维,从“由内而外”到“由外而内”。这个做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困难,你总是不断地向前又后退,但当你发现,每次行动,无论成功失败,你总能学到很多东西,你的热情和劲头就更容易一直保持下去。

3:

两个好方法,让行动变得更简单

行动后思考,让我们更容易走上改变的航道,但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该去行动,却还是无法从原来的事情中超拔出来,又该怎么办?这里有两个好方法值得借鉴。

第一是先加“新角色”,再减“旧工作”。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而阻止人改变的惯性力量又很强大,当我们把大量时间分配在那些擅长之事上时,就很可能抽不出时间在其他事情上,虽然这些事同样重要。

比如,一个技术型人才被提升到管理层后,依然把大量精力放在业务细节上,只进行团队的微观管理,却没有考虑到公司的需要、转变的战略,也没有让远方的老板了解到足够的信息,而这必然会让老板对其管理能力提出质疑。

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要告诉自己:越是在最忙的时候,越需要空出一些时间来做些额外的事。

这些额外之事也许不会立刻带来什么成效,但是我们只需要先拿出一点点时间分配给它,暂时不用减少原来做的那些事。

比如我知道,跟多读书相比,复盘也很重要,但有一段时间,我就是急于读得更多,导致复盘这件事被无限搁浅。后来我发狠似地对自己说:”我必须得做这件事,哪怕一天只抽出10分钟也行。”这个想法,终于让改变开始执行。

而一旦有了开始,我越做,就越认识到复盘所具有的宝贵价值。于是我慢慢在这件事上增加时间,相应减少了一些读书时间。虽然读的书变少了,但我的收获却不知道翻了几番。

第二是主动扩展你的人际关系网络。

如果你想从旧的自我转变成新的自我,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而就像前面说的,你原有的人际圈子可能帮不上忙,甚至会“帮倒忙”,所以你需要主动去扩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我们很多人在人际交往方面,都是“懒惰者”。就是只喜欢跟自己相似的人,跟老朋友,或附近的人交往。比如大家都在一个公司,你可能只跟自己部门的人打交道,其他部门的办公室都很少进去过。

如果你不去尝试,你就不会意识到,多接触一些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人,多跟一些不熟悉的人打交道,对于我们的改变和提升,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为这些人会带给你新鲜的信息、完全不一样的观点,让你看到一个与以前不同的世界。你会从中找到自己的榜样或模仿对象,他们会带给你源源不断的激励力量。

所以我们要主动参加一些外部的活动,加入一些不同的社群,打破旧有的人际圈子,建立多元化的外部联系。这种做法不仅能使你的外在表现更优异,也能帮助你刷新自我认知,最终“由外而内”改变自己。

一个新观念,两个好方法,效果虽然不一定立竿见影,但是能够为你的改变之路扫清障碍。如果你对现在的自己不够满意,那么就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

END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容易  容易词条  改变  改变词条  提高  提高词条  优秀  优秀词条  成为  成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