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体制内和体制外,两个渐行渐远的朋友圈!

麦子导读:

毕业后,同学们纷纷参加了工作,而体制内和体制外,已经逐渐分离成了两个世界……

  文 | 识局 授权发布

  来源:识局(ID:zhijuzk)

元旦假日期间分别参加了本科同学的聚会和研究生同学的聚会。聚的过程中,大家除了插科打诨,也会分享很多工作、生活方面的事情。但让我感受最为深刻的,便是本文的标题所指出的那样:

体制内和体制外,已经逐渐蜕变和分化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体制内外,好比是秦岭淮河、楚河汉界之分,天差地远,截然不同。

体制内外两个群体的同学,都在不同的系统之中运转,以为会怎么样?就像约翰列侬所唱“答案在风中飘扬”,只有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1、体制内的同学

本科同学聚会,自然不用像在陌生人面前那样端着,更不用藏着掖着,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同学们便开始天马行空地畅聊起来,互相之间分享最近的情况,没有任何顾忌。

便有女生开始抱怨最近的雾霾:这雾霾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说这话的女生是当年班里的女神,小孩才不到一岁,现在在政府部门工作。

然后她发了一句感叹:我真的很后悔当公务员,现在除了会写材料、布置会场和端茶倒水,什么都不会了,要是在社会上去找工作已经完全没有竞争力,估计只能像这火锅店里的小妹妹一样端盘子了。

雾霾这么严重,至少还得几十年才能好转吧?要是考虑孩子的话,我就该在企业提前找个能锻炼出真本事的工作,哪里环境好就去哪里,不像现在自己已经被工作绑架了。要是换个城市,那什么都得 从头再来。

接着,就是她的一声叹息。大家也都沉默了,不知道说什么。

另外一个在某知名重点大学做老师的同学也忍不住要吐槽了:作为青年教师,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学院里中老年教授的打压。

那种最顶尖的教授做人没有问题,因为他们有真才实学,什么科研、教学压力都不怕;但恰恰是那种四五十岁的教授,虽然拿到了职称,却依然要面对学校论文和课题方面的严格考核。

同学是那个学院为数不多的青年教师,要想以后评上副教授、教授,必须要过这个教授这一关,因为他正是教授委员会成员。而这个教授当着同学的面直接给他讲,年轻人就要多干事,不要害怕吃苦,要是影响了自己职称评选那就是因小失大了。

而这个教授干的最绝的一件事,是在他自己想要申报的某课题之前,把这三个年轻教师关在了宾馆整整一个星期,直到他们帮他把申报材料写好。而在此期间,几个年轻教师基本与世隔绝,饿了只有吃泡面和叫外卖。

同学讲,这样的教授,在他们学院不是个别现象。

还有另外同学吐槽了他们单位的一些奇葩事:他们单位本来还算政府系统的一个重要单位,编制为70多人,但平时能够看到经常上班的也不过50多人,其余要么是官太太,要么是富太太,要么是官二代、富二代,还有刚大学毕业就开着保时捷来上班的。

他们单位有这样一位同事,年龄也不小了,长期迟到早退磨洋工,不做事,和很多同事也合不来,但却自以为是当办公室主任的料。但该单位办公室主任当的好好的,没有免掉让其取而代之的理由。

此人便长期跟踪偷拍办公室主任的饭局和出行等内容,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却没有发现办公室主任违纪违法问题。气不过的他,竟上期到纪委去上访。

纪委组成了一个联合调查组,调查也发现办公室主任是清白的。他却连同纪委的人一起往上告,说纪委的人包庇这个人。

尤其是看了《我不是潘金莲》,他料定单位不会拿他这样的人有什么办法,动不动就扬言要去中纪委举报谁谁谁,虽然每次没有真凭实据,但确实把大家折腾得够呛。

同学们听得目瞪口呆。

2、体制外的同学

20年前的大学生,最想就业的地方是外企;10年前,最想就业的地方是国企;而现在,民营企业逐渐异军突起,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

身处体制外的同学,有可能刚毕业时待遇不高,但经过一些时间的浇灌,生活却越来越丰富多彩。

有个在房地产行业的同学,研究生毕业才几年时间就在某“狼性”著称的大企业分公司当上了“总”字级别的领导。她长的漂亮,工作上也是一把好手。

本来,她老公家里条件还是很不错的,甚至可以根本不用她挣钱,但她还是很拼,比许多男同事都能干,经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为了积累资历和经验,她还自愿被调到非常偏远的小城市去当了两年老总。

为什么要这么拼?

她说,自己以前家里条件不好,读研阶段本来导师不允许出去做兼职挣钱,但她认真跟导师谈过一次,说因为父亲在家里欠债10万已经焦头烂额了,正在读书的弟弟也快没有生活费了,这个时候让她静下心来看书那是绝对不可能了。

导师破例同意了她,但前提是不得影响学业。最后,她不但读研期间帮父亲还了7万块钱,学习成绩还非常好,获得了“优秀研究生”的称号。

她学术方面有一定天赋,导师建议她可以试着读博,但她说,从小家里穷惯了,只有挣钱才能给她带来安全感。

但现在的她说,自己还年轻,该拼的还得拼,不能让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钱只是一个方面,工作中的成就感也是很重要的。要是待在家里这个安乐窝当中,自己恐怕会变成一个废物。

另外一个刚毕业时在国有大银行的女同学,一年前就已经悄然辞职了。她觉得,国有银行虽然稳定,但研究生做一个柜员确实太浪费脑筋了,毕竟那只需要高中生就可以做好。

正好她老公开的小公司刚刚起步,财务方面需要人手,她就辞了职,和老公一起打拼公司。虽然很辛苦,但每一个单子都是靠自己的产品说话,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辛苦挣来的,她觉得,这样的日子很值。

还有另外一个女同学,研二阶段生了个可爱无比的女儿。本来她就一直对教育学和心理学很感兴趣,一直想要从事幼儿教育方面的工作。

自己养女儿以后,她不但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更想用这样一套与中国传统教育迥异的教育理念来培养自己的孩子。研究生毕业以后,她干脆带着女儿去加州的一个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培训。

听她讲,做这件事的初衷,是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听到的朋友带给她的震撼:因为朋友给孩子报了整整十个培训班,从周末早上八点一直安排到晚上深夜,天天带着孩子疲于奔命。她不想自己的孩子也生活得这么痛苦。

现在的她,开了一家规模还不太大的教育机构(但绝对不是“补习班”),她带着孩子们做荞面馒头,养花鸟虫鱼,到郊区呼吸新鲜空气,爬山,玩泥巴,感受自然的四季变化,孩子们都很快乐。

这样一来,她还把带孩子和工作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同学们都很羡慕她,尤其是女同学

3、两个世界,两种人生?

我不由感慨,在职场上,这两个世界是如此在河岸两端存在,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组成的“体制内”;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构成的“体制外”。

两个世界的人,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这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等观念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刷新着我们的理念,有时带来融合,有时更彰显不同。

作为一个体制内的人,我思考的更多是“我们的世界”。这个世界一直在用惯性做事,过去怎么做的,现在还怎么做;现在怎么做的,未来还怎么做——真的是“以不变应万变”。

为什么现在的“体制内”越来越留不住人,即使暂时能留住人却不能留住人心?

那是因为很多人都觉得,“体制内”就是封闭、枯燥、无趣的代名词。那些想要削尖脑袋挤进“体制内”的,往往看重的不是“体制内”的荣誉感、成就感、自豪感,而仅仅是因为“体制内”有资源。

是啊,资源——权力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

体制里,人们要想出人头地,唯一的办法就是职位或者职级的晋升。但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资源毕竟是有限的。

在多人面对同一个职位的情况下,什么手段、什么办法都有可能想出来,其中最有效而且最保险的方式,就是讨好领导,搞好关系,也就是要会“做人”。只要“点对点”得到领导的赏识和提拔,而工作能力怎么样,和同事关系怎么样,都不重要。

当然这一点我相信体制外的市场职业也一样,人际关系很重要,但市场化职业至少同时还看重:业绩!奖惩!激励!

在“体制外”的社会上,一个人“面对面”形形色色的人,不用特别刻意地去讨好任何一个人,关键是要会“做事”。事情做好,大概率会有机会青睐。

与之相反的是,“体制内”不强调会“做事”,但却强调“会来事”,而且“体制内”的老油条对后辈往往会谆谆告诫“不要太老实,要会来事”。

“会来事”三个字一说,便是一副天机不可泄露的样子,个中滋味,自己体会。

一场同学会割裂出来的两个世界,我在这一端感慨万千,你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体制  体制词条  两个  两个词条  朋友  朋友词条  
能力

 ​自尊自爱的女性更容易升职

自尊自爱的女性更容易升职自尊自爱的女性更容易升职只有先自尊,才有人尊重你,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人生哲理。对于办公室女性来讲,自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只有先自尊,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