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过来揭示求职成功经验 教你几招,看看求职成功与否

从当年的求职者到如今的求职官,我想我的双重体会和经验想必会给如今的大学生一些启示,我认为求职的关键是——知己知彼,方能一锤定音。

  我研究生毕业后就进了现在的公司。也许因为那时竞争的压力远没有现在这么大,从投简历、求职到录用,一路都比较顺利。

  如今,我也求职过不少的应聘者,深刻地体会到,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一些求职细节不容忽视。

  简历不用太厚

  记得当年,我总共准备了十来份简历,投了3份,就接到了现在这家公司的求职通知。我很不理解现在许多毕业生的简历为什么要做得那么厚?其实在简历中的重点部分标粗体或加下划线就够了,不需要很多花哨的东西。

  坦白说,一份简历,我们看的时间不会超过10秒种。在简历里,我们最关注的是你做过些什么。另外,我发现许多学生无论应聘什么职务都是同样的简历,事实上针对不同的应聘要求,简历应该各有侧重,尤其要突出自己适合这个要求的特长。

  求职多多互动

  到求职这关,就更有讲究了。当时,我参加的第一轮求职是人事部的考察,感觉还比较轻松,对方询问了我的籍贯、家庭,还有学校生活等。第二轮求职官是公司各工作组组长,问了我许多实际工作的问题,很细致。最后才是与部门经理“面对面”,他的问题更综合一些。

  那时,我一路闯关,倒也不觉得难。可现在自己做了求职官,才知道求职中有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暗藏“玄机”。比如,和应聘者聊家庭和学校的情况等,是为了考察你的个性。我最怕遇到那种问一句答一句的应聘者,IT行业虽不要求应聘者有很强的交际能力,但是仍需要员工内部或与客户的交流,所以我们希望应聘者能够与我们互动。

  而涉及专业领域的问题,我们通常会结合一些具体的实践,比如“请描述你自己电脑的配置”,这个问题居然让很多应聘者“卡壳”。

  最忌好高骛远

  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来求职,一开口便问:“请问我做几年能到研发部门呀?”有的则不停打听公司是否提供留洋培训之类的机会,这会给求职官留下不好的印象。其实,有的公司希望培养能够成为团队领头人的职员,有的却只需要默默充当螺丝钉的职员。所以,关键要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自己的定位。

  还有一个女大学生来求职,问了许多问题,比如,老板是哪里人?本科生、硕士、博士各有多少人?女生多吗?等等,让我们无法揣测她心里的想法。更关键的是她透露的信息让我们感觉不到她的诚意,让人不由猜测或许她已经找到工作了。

  其实求职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恐怖”,镇定而自然地表现自己就好。

教你几招现场看出求职是否成功

经历了几次求职后,大家应该都能总结出几点是否求职成功的经验。用心体会下,就能差不多的判断出自己这一轮的求职是否通过。小编把大家在求职中的一些经历进行了总结,自我判断准确免去傻傻等通知而浪费时间。

判断一:根据面谈时间的长短来判断。

不知道大家在求职的时候是否注意过,有些人的求职时间长达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有些人的求职时间仅仅十几分钟就结束了,原因在哪?如果一个求职官跟一个求职者比较聊得来,自然该求职者的应聘成功几率要大很多。如果你的求职时间很短暂,那么基本上就不要抱太大希望了。

判断二:求职时的交谈内容。

如果求职官对你有意向,那么在求职的时候就会详细的介绍下工作内容,注意事项,公司规章制度以及薪资待遇等问题,还会询问你对岗位的期望目标以及喜欢何种工作环境等。一般这种细致的了解表明求职官对你的第一轮求职表现还算是满意的。

判断三:求职官的最后一句话是关键。

求职进入结尾的时候,求职官都会用一些比较“含蓄”的话暗示我们是否成功应聘。有些求职官会说:“你先回去等通知吧,大概三天左右时间会通知你”,有些会说:“请保持手机通畅,我们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告知是否进行第二轮求职”,还有的求职官会说:“你的情况我大致了解了,后面会跟经理沟通下,你先回去等通知吧”。一般遇到前面两种答复还是有可能被录用的,收到第三种回复,希望就渺茫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成功  成功词条  求职  求职词条  揭示  揭示词条  与否  与否词条  过来  过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