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非985毕业生不招:到底打了谁的脸?

近日,某卫视一档《学霸是怎样烧成的》节目视频大火:其中一位叫小米的人事经理,直言校园招聘中只考虑985大学毕业生,非985毕业生的简历直接作垃圾清理,并当面毫不留情地贬斥一位非985大学的学生会主席,说他们如何不在一个档次上……,这段视频直接辗压全国数千所非985高校的学生,一时引起巨大争议!

这位人事经理的话确实扎心,会让很多人心里不舒服,然而,我觉得她只不过是揭开了一个无情的现实而已:你去问问有几家世界500强和中国100强不是只招985、211名校的学生?!这位人事经理的话,直接“啪啪啪”打了不少人的脸,倒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她给了混日子的大学生一记响亮的耳光

现在的大学校园,成天混日子的学生很多,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成天忙的都是玩游戏、谈恋爱、搞社团,真正用心在专业学习上倒是不多了,似乎玩成了主业、而学习成了副业。尤其是在大量三、四流院校的不少学生,萎靡颓废,学风散漫,到了求职时才意识到胸中无货,就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应聘技巧上,所以出现了大批的“简历党”、“面霸党”。你说你没有多少真本事也就罢了,居然还瞧不起小企业!

而985这样的名校,能够进去的基本上都是人中精英,高手相聚,自然也会有一种暗自较量、不甘人下的气象,加之这些名校教学、师资、科研及实习资源强大而丰富,总体上确实更能造就优秀的毕业生。有人说,“学得好未必干得好”,但是绝大多数的正常人,还是不太相信“学得差会干得好”!

她打了不务正业、导向扭曲的高校教育者的脸

今天中国高校教育的现状,早已被社会所诟病——管理者典型的行政化倾向,外行治校比比皆是,他们都忙于升职当官;教授们不安于教学科研,给学生上课都是应付,却天天忙于做项目做公司赚钱,或者急于发论文,因为一篇未经证实的、发了又撤的所谓“诺奖级”论文马上就可以得到2亿元的支助!

更有500多位高知、教授公然在国际期刊造假发表论文,丢尽中国人的脸!

学生们天天关心的不是要把专业学得多好多精,你看节目中这个一本院校的学生,在回答人事经理的问题:“大学期间最让你感到成功的经历是什么?”时,脱口而出的是:“我作过学院学生会主席,我接受过很多电视台的采访!”,这句话暴露出该学生(而且在这类学校中肯定都算得上“很优秀的学生”)心目中所谓的成功,根本与学业无关,而是与职务名头有关!

大学本应该是一个相对纯净的世界,然而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赤裸裸的名利场,无论是对管理者、教员和学生的评价体系都发生了严重的导向扭曲,这就不难理解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也能理解为什么整个社会都感到招人难、招人才更难而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

她打了高校盲目扩招、重量不重质的管理部门的脸

近年来中国高校疯狂扩招,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产业化”格局。从20年前平均不到8%的升学率飙升到现在接近80%的学生都能考上大学,的确是给了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升了整个社会的“学历水平”(未必是“文化水平”),当然有其积极的效应。但是,高校扩招普遍重量不重质,宽进宽出,学生只要在学校混个及格就可以毕业,批量化生产的毕业生质量平庸,而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毕业生),居然有高校与学生一道做假、提供虚假成绩单,以提高就业率!总是让用人单位为他们的平庸产品买单,终于让用人单位清醒,迫使其逆向选择:你越是扩招我越是只用顶级院校的学生

原来一个本科生都很金贵(“天之骄子”),今天却烂了大街,十多年前,深圳就流行一句话:“大专不如狗,本科硕士满街走,博士方可抖一抖!”,而到了今天,象在北上深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完全可以说:“本科不如狗,硕士博士满街走,院士方可抖一抖!”。然而,很多的学生却根本没有什么危机感。

中国高等教育这种“重量不重质”的风气不扭转,再不断生产出低质量的学生,不但专业知识很薄弱、又没有练就系统的思维方法、更没有修炼出什么人文精神素质,那么,今天已经出现的“泥水工的月薪超过博士生”的情况会越来越多,这不啻是对中国高校教育的绝妙讽刺,也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毕业生  毕业生词条  到底  到底词条  985  985词条  
人事

 2018精准选人:提升企业利润的...

什么叫“精准选人”?你知道真正的“精准选人”和“差不多”的选人方式对结果有多大的影响吗?那才叫“细思极恐”。“精准选人”真的是可以做到“可学而至”吗?——刘东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