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有深度的解读文本,培养孩子更细腻的情感

——名师李云龙《有效阅读教学的控制策略》

在名师李云龙这里,更能看出一个老师对文本的理解的深度是多么重要的。

老师在深度解析古诗《山居秋暝》时的思维,已经于自己以往的理解完全不同了。在王维的故事特点一向是“诗中有画”,遗憾的是,无论如何解读也没有发现画在哪里?李老师的深度解读能力让我很是佩服的。

尤其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就诗不能理解为,明月照在松林之间,清泉从石上流过。这样的解读就看不到画在哪里。我们可以从类似的诗句获取解读的启示“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怎么解读呢?一般理解为月亮自秦汉以来,一直如此,照在疆场的边关。按照这种思路,我们可以理解为,明月不是就此时挂在了松林之间,清泉也不是此时在流淌。月亮和清泉,是已经被定格的,它们就像一幅画一样,静静地被画在那里。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也是如此,我们在词性上应作为名词的解读也别有一番体悟,什么意思呢?就是一种名词的罗列,就如“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这些就是名词的罗列而已,说白了,就是又为画面增添了几处亮色。

这样理解下来,一副有层次,有远景,近景,有轮廓,有特写的画面就呈现在眼前了。这种解读是很独到的。虽然打破了以前的传统讲解,没有了动静结合的思路,这种解读还是很到位的。不禁让自己佩服不已!原来,自己的认知里存在着这么大的“漏洞”。

所以,在解读文字时需要经过细致的解读,尤其对文本的解读,是需要有一定的研究的。当然,并不是说这种解读可以无限的延伸,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课文,回归到课文的句子中。

作为语文老师,对文字不够敏感,就谈不上解读,更无法谈及对学生细腻的指导。因为老师都是“昏昏”的状态下,很难使学生“昭昭”。所以,老师需要对文本的文字做深度的解读,对教材做深度的解读,这样才能给学生在思考的空间内,不断进行有梯度的思考,得意落实教学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素养的培养不只是老师一方面的个人素质提升,同时,也需要好的方法,好的策略,这样能够更好的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课堂效果。

语文老师就是要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能力,以此来寻找突破口,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语言,以及所要表达的作者(人物)的情感,从而分析体会文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细腻  细腻词条  深度  深度词条  解读  解读词条  文本  文本词条  培养  培养词条  
教师

 教育教学能力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她对工作一直兢兢业业,从不拈轻怕重。一直担任三个教学班的工作,虽然超出了工作量,但从来都没有抱怨过,并且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并多次获得教学成果...(展开)

教师

 在实践中成长,在感悟中提升

历时三个月的国培计划(2018)小学英语“送教下乡”培训活动在柳河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的精心组织和统筹安排下、在承担培训任务基地校的大力协助下、在英语团队队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