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分类训...

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

第一类 人物传记

名人故事(2016年)

一、(2019江苏泰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未尝离左右              左右:________________

(2)或以语话稍多             稍:________________

(3)尽言方养亲              方: ________________

(4)必持以遗老母            遗: 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 可以调素琴(《陋室铭》)

B. 皆以美于徐公(《曹刿论战》)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虽 名 医 不 迨 也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

 

(2)魏公太息而许之。

 

5. 《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2分)

 

 

 

二、(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6题。(16分)

(一)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④之终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二)苏轼徙知徐州⑤。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⑥,吾侪⑦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⑧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⑨。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⑩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②治:处理。③废:放下。④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⑤徙知徐州:到徐州任太守。⑥涂潦:洪水。⑦吾侪(chái):我们。⑧畚(běn)锸(chā):盛土器和起土器,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⑨版:筑墙用的夹板。⑩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汝 父 为 吏 常 夜 烛 治 官 书 屡 废 而 叹。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母尝谓曰                尝:  ________________

(2)轼诣武卫营              诣: ________________

(3)尾属于城                属: ________________

(4)使官吏分堵以守          使: 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其平居教他子弟

A.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B. 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D. 其间千二百里(《三峡》)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5. 根据选文内容,试举一例来说说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任意答出一点即可)(2分)

 

 

6. 结合选文(一)的内容,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三、(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严植之,字孝源,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①。天鉴四年②,初置五经博士③,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植之讲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七年,卒于馆,时年五十二。植之自疾后,便不受禀奉④,妻子困乏,及卒,丧无所寄,生徒为市宅⑤,乃得成丧焉。植之性慈仁,好行阴德⑥,虽在暗室⑦,未尝怠也。少尝山行,见一患者,问其姓名,不能答,载与俱归为营医药六日而死为棺敛殡之卒不知何许人也。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云姓黄,家本荆州,为人佣赁⑧。疾既危笃,船主将发,弃之于岸。植之心恻然,载还治之,经年而愈,请终身充奴仆以报厚恩。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其义行多如此。

(节选自《梁史·儒林传》,选文有删节)

【注释】①高人:自以为高人一等。②天鉴四年:梁武帝萧衍年号。后文的“七年”指天鉴七年。③五经博士: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④禀奉:俸禄。⑤宅:这里指墓地。⑥阴德:阴功。暗中做有德于人的好事。⑦暗室:暗处。这里指私下。⑧佣赁:指受雇于人,即当雇工。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载 与 俱 归 为 营 医 药 六 日 而 死 为 棺 敛 殡 之 卒 不 知 何 许 人 也。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生徒为市宅              市:________________

(2)未尝怠也                怠:________________

(3)尝缘栅塘行              缘:________________

(4)遗以资粮                遗: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句中的“以”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的一项是(2分)【  】

A. 不以所长高人

B. 以植之兼五经博士

C. 请终身充奴仆以报厚恩

D. 遗以资粮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妻子困乏,及卒,丧无所寄。

 

(2)植之心恻然,载还治之,经年而愈。

 

 

5.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严植之有哪些良好品质?(2分)

 

 

四、(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14分)

张仪,魏氏余子①也,将西游于秦,过东周。客有语之于昭文君者曰:“魏氏人张仪,材士也,将西游于秦,愿君之礼貌②之也。”昭文君见而谓之曰:“闻客之秦,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③哉? 客或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也,国虽小,请与客共之。”张仪还走,北面再拜。张仪行,昭文君送而资之,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④而相之。张仪所德于天下者,无若昭文君。周,千乘⑤也,重过万乘也,令秦惠王师之。逢泽之会⑥,魏王尝为御,韩王为右,名号至今不忘,此张仪之力也。

(选自《吕氏春秋·报更》)

【注释】①余子:庶子。②礼貌:用作动词,以礼相待。③遇:礼遇,赏识。④说:喜欢。⑤乘:兵车。⑥逢泽之会:秦国在逢泽盟会诸侯。逢泽,地名,在河南开封。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客有语之于昭文君者曰       语:________________

(2)愿君之礼貌之也             愿:________________

(3)闻客之秦                   闻:________________

(4)北面再拜                   北: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昭文君见而谓之曰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B. 虽游然岂必遇哉         今虽耄老(《送东阳马生序》)

C. 请与客共之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 张仪所德于天下者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国虽小,请与客共之。

 

 

 

(2)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

 

 

4.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张仪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

 

 

 

五、(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14分)

金履祥,字吉父,婺①之兰溪人。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及壮,知向濂、洛之学②,事同郡王柏③,从登何基④之门。基则学于黄榦⑤,而榦亲承朱熹之传者也。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邃。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⑥之略,亦未忍遽⑦忘斯世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坞,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瑄、张清献⑧海运之利,而所由海道,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

(节选自《元史·金履祥传》,有删减)

【注释】①婺:指婺州。②濂、洛之学:“濂学”指北宋周敦颐为首的学派,因其原居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濂溪而得名;“洛学”是以北宋程颢、程颐为首的学派,因二程为洛阳人而得名。③王柏:字会之,婺州金华人。④何基,字子恭,号北山,称北山先生。与王柏、金履祥、许谦并称“金华四先生”(或“北山四先生”)。⑤黄榦(gàn):字直卿,号勉斋。⑥经济:安邦济世。⑦遽:快,迅速。⑧朱瑄、张清献:晚唐割据军阀。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自是讲贯益密            益:________________

(2)履祥遂绝意进取          遂:________________

(3)会襄樊之师日急          师:________________

(4)且备叙海舶所经          备: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选项中,与“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中的“以”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C.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D.愚以为营中之事(《出师表》)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

 

 

 

(2)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

 

 

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述金履祥的两件事。(4分)

 

 

 

 

六、(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14分)

萧陶隗,字乌古邻,刚直有威重。咸雍①初,任马群太保②。素知群牧名存实亡,悉阅旧籍,除其羸病,录其实数,牧人畏服。陶隗上书曰:“群牧以少为多,以无为有。上下相蒙,积弊成风。不若括见③真数,著为定籍④,公私两济。”从之。畜产岁以蕃息⑤。大康⑥中,累迁契丹行宫都部署⑦。上尝谓群臣曰:“北枢密院军国重任,久阙其人,耶律阿思⑧、萧斡里剌⑨二人孰愈?”群臣各誉所长,陶隗独默然。上问:“卿何不言?”陶隗曰:“斡里剌懦而败事阿思有才而贪将为祸基不得已而用败事犹胜基祸。”上曰:“陶隗虽魏征不能过,但恨吾不及太宗尔!”然竟以阿思为枢密使⑩。           (节选自《辽史·列传·第二十》)

【注释】①咸雍: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二个年号。②马群太保:古代官职名。③括见:这里指核实。④籍:名册,登记册。⑤蕃息:这里指繁殖增多。⑥大康:辽道宗耶律洪基的年号。⑦契丹行宫都部署:古代官职名。⑧耶律阿思:字撒班,辽重臣。⑨萧斡里剌:西辽重臣。⑩枢密使:古代官职名。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悉阅旧籍                         悉: ________________

(2)久阙其人                         阙:________________

(3)耶律阿思、萧斡里剌二人孰愈       孰: ________________

(4)然竟以阿思为枢密使               竟:________________

2.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斡 里 剌 懦 而 败 事 阿 思 有 才 而 贪 将 为 祸 基 不 得 已 而 用 败 事 犹 胜 基 祸。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群臣各誉所长,陶隗独默然。

 

 

 

 

(2)陶隗虽魏征不能过,但恨吾不及太宗尔!

 

 

 

4. 你觉得萧陶隗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举例说明。(4分)

 

 

 

 

 

 

勤勉好学

七、(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14分)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①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②。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释】①鬻(yù):卖。②大家:世家望族,这里指有钱人家。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辄能言诸生所诵             辄:________________

(2)吴氏爱之                   爱:________________

(3)鼎欣然                     欣然:______________

(4)逾年,尽通其师所能         逾: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其父独不肯    其真无马邪(《马说》)

B. 生子而能业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C. 师辞之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D. 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为屿(《小石潭记》)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

 

 

4. 结合选文,概括詹鼎在求学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4分)

 

 

忠孝仁信(2015<孝>、2014<忠>)

八、(2019湖南长沙)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12分)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②,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③。”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④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⑤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⑥为长,不与吏让位⑦;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⑧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⑨,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注释】①行县:出行属县。②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③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④惠:恩惠。⑤听:偏听,偏信。⑥居官:担当的官职。⑦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⑧傅:推诿。⑨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纵:越过)

B. 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私:偏袒)

C.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过:经过)

D. 辞不受令  (辞:言辞)

2.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A.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B. 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4. 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5分)

 

 

 

九、(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苏武者,故右将军平陵侯苏建①子也。孝武皇帝②时,以武为栘中③监④使匈奴,是时匈奴使者数降汉,故匈奴亦欲降武以取当。单于使贵人故汉人卫律说武,武不从,乃设以贵爵、重禄尊位,终不听,于是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 又当盛暑,以旃⑤厚衣并束之日暴⑥,武心意愈坚,终不屈挠。称曰:“臣事君,由⑦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鈇钺⑧汤镬⑨之诛而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匈奴亦由此重之。武留十余岁,竟⑩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 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苏武之谓也。匈奴绐⑪言武死,其后汉闻武在,使使者求武,匈奴欲慕义归武。汉尊武为典属国⑫,显异于他臣也。

(选文改编自刘向《新序·节士》)

【注释】①苏建:苏武之父。②孝武皇帝:汉武帝。③栘(yí) 中:厩名,厩为养马场。④监:主管某一事务的官员。⑤旃:同“毡”,一种毛织品。 ⑥暴:同“曝”,晒。⑦由:同“犹”,像。⑧鈇钺(fū yuè):斫刀和大斧。 腰斩、砍头的刑具。⑨汤镬(huò):煮着滚水的大锅。 古代常作刑具,用来烹煮罪人。 ⑩竟:终于,终究。⑪绐(dài):哄骗。⑫典属国:官名。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

(1)武不从                        从: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律绝不与饮食              绝: ________________

(3)子为父死无所恨                恨: ________________

(4)虽有鈇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      惧: 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选项中,与“苏武之谓也”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B.何陋之有(《陋室铭》)

C.一老河兵闻之(《河中石兽》)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武留十余岁,竟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

 

 

(2)使使者求武,匈奴欲慕义归武。

 

4. 请你用课文《〈孟子〉二章》中的句子来概括苏武的品质。(2分)

 

5. 选文引用《诗经》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

 

 

十、(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15分)

武王至鲔水①,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胶鬲曰:“西伯②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胶鬲曰:“曷③至?”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胶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军师皆谏曰:“卒病④,请休之。”武王曰:“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殷已先陈⑤矣。至殷,因战,大克之。此武王之义也。人为人之所欲,己为人之所恶,先陈何益?适令武王不耕而获。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鲔(wěi)水:古水名。②西伯:原指周文王,这里指武王。③曷:何。④病:疲乏。⑤陈:同“阵”,列阵。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天雨,日夜不休        雨:________________

(2)武王疾行不辍         疾: ________________

(3)是令胶鬲不信也       信: ________________

(4)大克之               克: 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B. 其主必杀之                       其真无马邪(《马说》)

C. 此武王之义也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D.适令武王不耕而获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

 

 

(2)人为人之所欲,己为人之所恶,先陈何益?

 

 

4. 武王为了保住胶鬲的性命做了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为国爱民

十一、(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15分)

【甲】叶石林①在颖昌②,岁值水灾,京西尤甚,浮殍③自唐、邓入境,不可胜计,令尽发常平所储以赈。唯遗弃小儿,无由处之。一日询左右曰:“民间无子者,何不收蓄?”曰:“患既长或来识认。”叶阅法例:凡伤灾遗弃小儿,父母不得复取。遂作空券数千,具载本法,即给内外厢界保伍④,凡得儿者,皆使自明所从来书券给之官为籍记凡全活三千八百人。

【乙】种世衡⑤所置青涧城⑥,守备单弱,刍粮⑦俱乏。世衡以官钱贷商旅,不问所出入⑧。未几,仓廪皆实。又教吏民习射,虽僧道、妇人亦习之,以银为的⑨,中的者辄与之。既而中者益多,其银重轻如故,而的渐厚且小矣。或争徭役轻重,亦令射,射中者得优处。或有过失,亦令射,射中则免之。由是人人皆射,富强甲于延州。

(选自《智囊》,有删改)

【注释】①叶石林:叶梦得,字石林,北宋时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兼侍读、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学识渊博。②颖昌:地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③殍:饿死的人。④内外厢界保伍:内外乡里之间的人家。⑤种世衡:字仲平,京兆府人,祖籍山西,北宋将领、种家军开山人。⑥青涧城:地名,在今陕西清涧。种世衡筑青涧城作为防御西夏的要塞。⑦刍粮:粮草。多指供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⑧出入:买进卖出的差价。⑨以银为的:用银子作箭靶。

1. 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2分)

皆 使 自 明 所 从 来 书 券 给 之 官 为 籍 记 凡 全 活 三 千 八 百 人。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不可胜计                胜:________________

(2)具载本法                具:________________

(3)既而中者益多            既而:______________

(4)其银重轻如故            故: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 无由处之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B. 世衡以官钱贷商旅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C. 虽僧道、妇人亦习之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 中的者辄与之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岁值水灾,京西尤甚。

 

(2)或有过失,亦令射,射中则免之。

 

 

5. 【甲】文中“具载本法” 的“法”具体指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第二类 家书家训

读书之道(2019、2013)

十二、(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14分)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①,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②,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③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理:练习,温习。②坎壈(kǎn lǎn):困顿,不顺利。③荀卿:与后面的“公孙弘”“朱云”“皇甫谧”皆为人名。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2分)

世 人 婚 冠 未 学 便 称 迟 暮 因 循 面 墙 亦 为 愚 耳。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老而弥笃             笃:________________

(2)曾子七十乃学         乃:________________

(3)名闻天下             闻:________________

(4)始来游学,犹为硕儒   硕:________________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2)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4. 读完这篇文章后,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4分)

 

 

十三、(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熟读精思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①。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__甲__到、__乙__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选自朱熹《童蒙须知》,有删改)

【注释】①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文章没有读熟,就一句一句地在心里硬记。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将 书 册 整 齐 顿 放 正 身 体 对 书 册 详 缓 看 字 仔 细 分 明 读 之。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不可倒一字         倒:________________

(2)其义自见           见:________________

(3)决不能记           决:________________

(4)心到最急           急:________________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2)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4. 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处各填一个字。(2分)

甲: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

5. 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2分)

 

 

 

立德树人(2017年)

十四、(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15分)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①,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子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②,早有立意③。群臣咸称汝友四皓④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为嗣⑤。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⑦,宜自书,勿使人也。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并语于汝诸弟。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⑧相累,其余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节选自明·梅鼎祚编《两汉文纪》)

【注释】①洎践阼以来:直到登基。洎(jì):及,到。践阼(zuò):即位。②元子:天子、诸侯的嫡长子。③立意:立为皇位继承人的想法。④四皓:秦末东园公、甪(lù)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避乱隐居商山,四人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齿,时称“商山四皓”。⑤嗣:继承人。⑥不大工:不太工整。⑦疏:分条陈述,引申指臣下上给皇帝的奏章。⑧如意母子:指汉高祖刘邦宠姬戚夫人和他的儿子赵隐王如意。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群 臣 咸 称 汝 友 四 皓 吾 所 不 能 致 而 为 汝 来 为 可 任 大 事 也 今 定 汝 为 嗣。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但子不中立耳             但:________________

(2)以此故不大工             故:________________

(3)宜自书                宜:________________

(4)哀此儿犹小也             犹: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选项中,与“乃使人知作者之意”中的“乃”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B.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C. 乃入见(《曹刿论战》)

D. 乃下令(《邹忌讽齐王纳谏》)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

 

(2)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

 

 

5. 汉高祖以父亲和皇帝的身份在临终前对儿子提出了哪些告诫?(3分)

 

 

十五、(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与子俨等疏①(节选)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②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④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⑤,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⑥仰止,景行⑦行止。”虽不能尔,至心⑧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选自《陶渊明集》)

【注释】①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大分:指寿命。③役:从事。④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⑤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⑥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⑦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⑧至心:至诚之心。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汝 辈 稚 小 家 贫 每 役 柴 水 之 劳 何 时 可 免 念 之 在 心 若 何 可 言!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然汝等虽不同生           虽:________________

(2)因丧立功                 因: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B. “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意思是自己也担心寿命将有限了。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

C. “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

D.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意思是你们可要慎重啊!我没什么再说的了。

4.  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3分)

 

 

5. 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4分)

 

第三类 治国谏言

十六、(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14分)

邯郸之难,赵求救于齐。田侯①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邹子②曰:“不如勿救。”段干纶③曰:“弗救,则我不利。”田侯曰:“何哉?”“夫魏氏兼邯郸,其于齐何利哉?”田侯曰:“善。”乃起兵,曰:“军于邯郸之郊。”段干纶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郸,军于其郊,是赵不拔④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承魏之弊⑤,是赵破而魏弱也。”田侯曰:“善。”乃起兵南攻襄陵。七月,邯郸拔。齐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田侯:指齐威王。②邹子:指邹忌。③段干纶:战国时齐国大臣。④拔:攻克,攻取。⑤弊:困乏,疲敝。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田侯召大臣而谋曰        谋:________________

(2)田侯曰:“善。”          善:________________

(3)军于邯郸之郊            军:________________

(4)是赵不拔而魏全也        全: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赵求救于齐      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则我不利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C. 军于其郊        其正色邪(《北冥有鱼》)

D. 是赵破而魏弱也  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魏氏兼邯郸,其于齐何利哉?

 

 

 

4. 文中田侯的表现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4分)

 

 

十七、(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14分)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闾指,军却。阖闾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闾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①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②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③,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注释】①伯嚭(pǐ):人名:吴国大臣。②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③吊死问疾: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阖闾病创将死            病:________________

(2)是夕,阖闾死            夕:________________

(3)夫差既立为王            既:________________

(4)乃兴师北伐齐            伐:________________

2. 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败吴于姑苏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 且欲有所用之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C.  吴王将许之        蹴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 乃兴师北伐齐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

 

 

(2)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

 

 

4. 伍子胥认为“勾践不死必为吴患”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十八、(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15分)

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还望其国曰:“美哉!后世将孰有此?”晏子对曰:“其田成氏乎!”景公曰:“寡人有此国也,而曰田成氏有之,何也?”晏子对曰:“夫田氏甚得齐民。其于民也杀一牛取一豆肉馀以食士。终岁,布帛取二制①焉,馀以衣士。君重敛,而田成氏厚施。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胜数也,父子相牵而趋田成氏者,不闻不生。故曰:‘其田成氏乎!’”公泫然②出涕曰:“寡人有国而田成氏有之,今为之奈何?”晏子对曰:“君何患焉?若君欲夺之,则近贤而远不肖,治其烦乱,缓其刑罚,振贫穷而恤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

(节选自《韩非子》,有删改)

【注释】①二制:七丈二尺。②泫然:眼泪汪汪的样子。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2分)

其 于 民 也 杀 一 牛 取 一 豆 肉 馀 以 食 士。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登柏寝之台而还望其国曰        国:______________

(2)道旁饿死者不可胜数也          胜:______________

(3)君何患焉                      患:______________

(4)则近贤而远不肖                远:______________

3.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其于民也        还于旧都(《出师表》)

B. 馀以食士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C. 今为之奈何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D. 则虽有十田成氏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

 

 

5. 晏子为什么说齐景公守不住国土,又提出了什么建议?(2分)

 

 

 

第四类 说理明志

十九、(2019山东临沂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猫说

[明]薛瑄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①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维②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③起而捕之。比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已则伈伈泯泯⑤,饥哺饱嘻⑥,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己⑦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⑧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

【注释】①铦(xiān):锋利。②絷维:系缚。③遽(jù):突然。④比:等,待。⑤伈(xǐn)伈:恐惧。泯泯:茫然无知。⑥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⑦匿形致己: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⑧数(shǔ):责备,斥责。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       相与:______________

(2)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       适:________________

(3)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舍: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C.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2分)【  】

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②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③遽起而捕之 ④已则伈伈泯泯,饥哺饱嘻 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⑥又亟往捕之而走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5.  《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

 

 

 

 

二十、(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15分)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②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注释】①铄(shuò):意为渗入。②蓰(xǐ):意为五倍。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人皆有之                皆:________________

(2)求则得之                得:________________

(3)或相倍蓰而无算者        或:________________

(4)不能尽其才者也          尽: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则可以为善矣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B. 若夫为不善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C. 是非之心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D. 或相倍蓰而无算者      朝而往(《醉翁亭记》)

3. 《古代汉语字典》中“才”的释义有如下四项,文中“非才之罪也”的“才”的意思是(3分)【  】

A. 才能   B. 通“材”,资质,品质      C. 通“裁”    D. 通“财”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5. 孟子对于人性有怎样的看法?联系选文及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观点,简要概括。(2分)

 

 

第五类 见闻杂记

二十一、(2019湖南岳阳改编)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题。(10分)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                                                              (节选自苏轼《石菖蒲赞》一文)

注释: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濯去泥土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B. 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C. 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及郡下(《桃花源记》)

D. 久而益可喜也              香远益清(《爱莲说》)

2. 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以石盆养之

A.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答谢中书书》)

D. 一老河兵闻之(《河中石兽》)

3. 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处朗读停顿。(1分)

余 游 慈 湖 山 中。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苍然于几案间。

 

 

5. 请简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3分)

 

 

 

二十二、(2019河北定心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15分)

(一)昆明池者,汉武帝所置,安乐公主请之。帝曰:“前代以来不以与人,此则不可。”主不悦,因役人徒①别凿,号曰定昆池。既成,中宗往观,令公卿赋诗。李黄门日知②诗曰:“但愿暂思居者逸,无使时传作者劳。”及睿宗即位,谓之曰:“当时朕亦不敢言,非卿忠正,何能若是!”寻迁③侍中。

(二)李郢有诗名,初赴举闻邻女有容求娶之。遇有争娶者,女家无以为辞,乃曰:“备钱百万,先至者许之。”两家具钱,同日皆至。女家无以为辞,复曰:“请各赋一诗,以为优劣。”郢乃得之。

(三)肃宗为太子,尝侍膳。尚食④置熟俎⑤,有羊臂臑⑥。上⑦顾太子,使太子割。肃宗既割,余污漫刃,以饼洁之。上熟视,不怿⑧。肃宗徐举饼啖⑨之,上大悦,谓太子曰:“福⑩当如是爱惜。”(节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人徒:服徭役的人。②李黄门日知:黄门侍郎李日知。古人常在姓氏后面加官名再加字,即:姓+官职+字。③迁:升迁。④尚食:官名,掌管帝王膳食。⑤熟俎:切熟肉的砧板。⑥臑(nào):指牲畜的前肢。⑦上:皇上,肃宗的父亲唐玄宗。⑧怿:高兴。⑨啖:吃。⑩福:原指祭神的酒肉,这里泛指食物。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寻迁侍中            寻:________________

(2)先至者许之          许:________________

(3)肃宗既割            既:_________________

2.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初 赴 举 闻 邻 女 有 容 求 娶 之。

3.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昆明池者,汉武帝所置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B. 前代以来不以与人               天与云与山与水(《湖心亭看雪》)

C. 女家无以为辞,乃曰             乃破琴绝弦(《伯牙善鼓琴》)

D. 以饼洁之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当时朕亦不敢言,非卿忠正,何能若是!

 

 

(2)两家具钱,同日皆至。

 

5. 《唐语林》中的故事按主题分类,上面三篇短文归属于“德行”“言语”“文学”几个目录下。请任选一篇说说其应归属的目录及理由。(3分)

 

全 国 视 野

二十三、(2019浙江宁波节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16分)

【甲】示儿燕

孙枝蔚①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乙】谕儿书

吴汝纶⑤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⑥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疾⑦”,皆至言也。

【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⑤吴汝纶:清代作家。⑥掌:同“长”。⑦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释义·懂文】

1. 根据文意,选出【甲】【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2分)

(1)示【  】

A. 上天对人类显现吉凶祸福    B. 给人看     C. 表示    D. 教导

(2)谕【  】

A. 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 告诉       C. 知道    D. 比喻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圈点·品味】

3. 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4分)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2)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摘录·明理】

4. 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4分)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⑤忍让为居家美德  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1)________”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2)________”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3)________”;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4)________”。

 

二十四、(2019湖北宜昌)群文汇读(16分)

文房四宝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文化图腾。北宋作家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一书,详尽展示了笔墨纸砚的辨识与妙用,完美重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意趣。学有余力,值得一览。

文房四谱(节选)

苏易简

【笔】《墨薮》云:取崇山绝仞中兔毛,八九月收K,取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妙。今之小学①者言笔,有四句诀云:“心柱硬,覆毛薄,尖似锥,齐似凿。”

【墨】《墨法》云: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溲②作挺③火烟上薰之一月可使。入紫草末色紫,入秦皮末色碧,K色俱可爱。

【纸】《资暇》云:松花笺,代以为薛涛笺,误K。松笺其来旧矣。元和之初,薛涛尚斯色,而好制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剩,乃命匠人狭小为之。蜀中才子既以为便,后裁诸笺亦如是,特名曰薛涛笺。

【砚】或云:端州石砚匠识山石之文理,凿之五七里得一窟,自然④有圆石青紫色,琢之为砚,可值千金。

【注释】①小学:中国传统语言学。②溲(sōu):调和。③挺:硬而直,这里指块状的墨。④自然:天然。

1. 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绝(  ) 使(  ) 尚(  ) 是(  )

2. 请将“其”“也”“之”三个文言虚词准确还原到文中的方框内。(3分)

A. 八九月收K  B.  K色俱可爱

C. 松花笺,代以为薛涛笺,误K

3. 请用六个标点符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松 烟 二 两 丁 香  麝 香 干 漆 各 少 许 以 胶 水 溲 作 挺 火 烟 上 薰 之 一 月 可 使。

4. 请翻译《文房四谱》(节选)中有关【砚】的文段。(2分)

 

 

5.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历代文人最钟爱的笔、墨、纸、砚,有许多连同产地一起成了享誉古今的知名品牌,请各举一个这样的品牌名称。(2分)

笔:____________    墨:____________

纸:____________        砚:____________

6. 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含有“笔”“墨”“纸”“砚”中任意一字的一联古诗。(2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4分)【参考译文】任元受侍奉母亲孝顺到了极点,他的母亲年老多病,他从未离开过母亲身边。任元受自己说:“我的母亲生病了,她生病的由来,要么因为饮食,要么因为天气干湿变化,要么因为讲话略微多,要么因为情绪波动略微大。我早晚都侍奉在边上,没有任何细微的地方是我考虑不到的,(母亲的)五脏六腑的各种问题(我)都能看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用等到切脉之后才知道,所以我用药都必定会生效,即使是名医也不及我。”张魏公当都督的时候,想要征召他到自己幕中,任元受坚决推辞道:“我正侍奉我的母亲,假如我得到了一个可以使人长命百岁的神丹,我一定拿来给予我的老母,不会拿来献给您。哪里还能舍弃老母而来参与您的军政之事呢?”张魏公叹息一声,答应了他。

1.  (4分)(1)身边 (2)稍微,略微 (3)正 (4)给予

【课内链接】(1)余立侍左右(身边)(《送东阳马生序》);(2)未尝稍降辞色(稍微)(《送东阳马生序》);(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出师表》)。

2. (2分)D 【解析】例句与D项中的“以”都是连词,因为;A项中的“以”是介词,用来;B项中的“以”是动词,认为,以为;C项中的“以”是介词,按照。

3. (2分)虽/名医/不迨也

4. (4分)(1)(母亲的)五脏六腑的各种问题(我)都能看明白其中的道理。

(2)张魏公叹息一声,答应了他。(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5. (2分)①运用细节描写,文中写任元受“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表现了任元受极为孝敬的品质。②运用语言描写,写任元受交代他不离开母亲,亲自侍奉母亲的原因;写任元受力辞官职的语言,表现了他的孝敬。③运用侧面描写,写张魏公征召他做官,从侧面表现了任元受的尽孝事迹,已使他声名远播。

二、(16分)【参考译文】(一)欧阳修幼年时失去了父亲,(他的)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的父亲做官,经常在夜里挑灯处理官府文书,多次放下(文书)叹息。我问他,(他)就说:‘这是一个该判死刑的案件,我想为他找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却没有找到。’我说:‘活下去的理由也可以找吗?’他说:‘给犯人找活下去的理由却找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我)经常为死囚找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尚且失掉(活下去的理由)而死,然而世间的官常为犯人寻找处死的理由呀。’他平日教导别人的子弟,经常用这些话,我都听熟了。”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终身都遵从这些话。

(二)苏轼到徐州任太守。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逃出城,民心都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人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挖运泥土的用具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接。大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夹板。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终于保全了徐州这座城。

1. (2分)汝父为吏 /常夜烛治官书 /屡废而叹。(标对一处给1分)

2. (4分)(1)曾经 (2)到(往,去) (3)连接 (4)派,派遣(命令)

【课内链接】(1)尝趋百里外(曾经)(《送东阳马生序》);(3)属引凄异(连接)(《三峡》);(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派遣)(《周亚夫军细柳》)。

3. (2分)A 【解析】例句与A项中的“其”都是代词,他;B项是代词,他的;C项是指示代词,这;D项是指示代词,那。

4. (4分)(1)给犯人找活下去的理由却找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

(2)(如果)富人都逃出城,民心都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5. (2分)示例一:从苏轼阻止富人出城,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临危不惧、足智多谋的人。

示例二:从苏轼动员武卫营官兵协助守城,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足智多谋、临危不乱的人。

示例三:从苏轼亲临一线,过家门不入,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以身作则、公而忘私、临危不惧的人。

示例四:从苏轼派官吏“分堵以守”,决不让洪水毁城,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关爱百姓,足智多谋,善于指挥的人。(事例1分,品质1分,意思对即可)

6. (2分)示例一:从“修母”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可以看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材有着重要的作用(“修母”教子有方)。

示例二:从“修父”做官时办案公正、明察秋毫(“修父”对欧阳修的影响)可以看出,做官要公正严明(孩子成长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示例三:从欧阳修听从母亲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遵从可以看出,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启示1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意思对即可)

三、(14分)【参考译文】严植之,字孝源,性情淳朴孝顺,谨慎忠厚,不因自己有所擅长就自以为高人一等。天鉴四年,(朝廷)首次设置五经博士一职,各自开馆教授学生,(官府)让严植之兼任五经博士。严植之的学馆设在潮沟,学生常常数以百计。严植之讲课时,学生必定到,听课的人有一千多人。天鉴七年,(严植之)死于学馆中,当时年龄是五十二岁。严植之自从有病以后,就不再接受俸禄,妻子和儿女生活困难,到(严植之)去世时,治丧的事情无所依靠,学生们给他买了墓地,才得以安葬。严植之性情仁慈,喜欢暗中做有德于人的好事,即使是在私下,也不曾懈怠。(他)年轻时曾经在上山行走时,遇见一位病人,问他叫什么名字,(那人)不能回答,就带着他一起回家,替他请医求药,六天以后病人死去了,(严植之)给他准备棺木收殓殡葬,最终也不知是什么人。(不多时,)曾经沿着栅塘行进,看见病人躺在塘边,严植之下车问他原因,说姓黄,家本在荆州,给人当雇工。病情已经很危急严重,船主准备出发的时候,(将他)丢弃在岸上。严植之(听后)内心十分伤感,便带他回家治疗,过了一年病人就病愈了,(病人)请求终身(给他)充当奴仆来报答(他的)大恩。严植之不肯接受,拿钱和粮食给予他,让他走了。他的仁义之举大多就像这样的。

1. (2分)载与俱归/为营医药/六日而死/为棺敛殡之/卒不知何许人也。(标对两处或三处均给1分,标对四处给2分)

2. (4分)(1)买 (2)放松,懈怠 (3)沿着,顺着 (4)给予,赠送

【课内链接】(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买)(《木兰诗》);(2)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放松,懈怠)(《送东阳马生序》);(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顺着)(《桃花源记》);(4)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送东阳马生序》)。

3.  (2分)C 【解析】A项是介词,因,因为;B项是介词,让;C项是连词,表目的,来;D项是介词,拿,用。

4. (4分)(1)妻子和儿女生活困难,到(严植之)去世时,治丧的事情无所依靠。

(2)严植之(听后)内心十分伤感,便带他回家治疗,过了一年病人就病愈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5. (2分)仁慈善良、爱民如亲、仗义为人。(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四、(14分)【参考译文】张仪,魏国大夫的庶子,将要向西到秦国去游说,路过东周。门客中有人告诉周昭文君说:“魏国人张仪,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他将要向西到秦国去游说,希望您对他能以礼相待。”周昭文君接见了(张仪)然后对他说:“听说您要到秦国去,我的国家小,不足以留住您。即使您去游说难道就一定能受到赏识吗?您要是得不到赏识,请为了我回到这里来,我的国家虽然小,请允许(我)与您共同治理它。”张仪返身而走,向北连拜了两拜。张仪走时,周昭文君去送行并资助钱财,(张仪)到了秦国,停留了一段时间,秦惠王很喜欢(他)并任命他为相国。张仪在天下所受的恩德,没有比在周昭文君那里所受的更大了。周,是个只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但是张仪)尊重它超过了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他让秦惠王以周昭文君为师。秦国在逢泽盟会诸侯的时候,秦王曾让魏王当(为周昭文君)驾驭车马的人,让韩王当(周昭文君的)车右,(周昭文君的)名号至今没有被忘记,这是张仪的力量啊!

1. (4分)(1)告诉 (2)希望 (3)听说 (4)向北

【课内链接】(1)此中人语云(告诉)(《桃花源记》);(2)愿陛下亲之信之(希望)(《出师表》);(3)村中闻有此人(听说)(《桃花源记》);(4)北定中原(向北)(《出师表》)。

2. (3分)A 【解析】A项中的两个“而”都表示顺承,可译为“然后”;B项中的前一个“虽”表假设,即使,后一个“虽”表转折,虽然;C项中的前一个“之”是代词,代指东周,后一个“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项中的前一个“于”是介词,在,后一个“于”表示比较,比。

3. (4分)(1)我的国家虽然小,请允许(我)与您共同治理它。

(2)(张仪)到了秦国,停留了一段时间,秦惠王很喜欢(他)并任命他为相国。(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 (3分)①张仪是有梦想的人,坚持去更强大的秦国发展。②张仪是懂得感恩的人,在有权有势后回报周昭文君。③张仪是有才干的人,能得到秦惠王赏识,能让周昭文君的名号没有被忘记。(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五、 (14分)【参考译文】金履祥,字吉父,婺州兰溪人。(金履祥)幼时就机敏聪慧,父亲兄弟稍稍地教一点书,(他)就能记住并背诵。到了青年时期,懂得了要向濂、洛学派学习,他与同郡王柏(一起)拜何基为师。何基的老师是黄榦,而黄榦又是朱熹的亲授弟子。因此其讲习更加严密,其造诣更为深邃。当时宋朝的危亡之势已无可挽救,金履祥就决心不再进取(功名)。然而他具有安邦济世的才略,(他)也没有忍心迅速地忘掉这些世事。适逢襄樊的军队战事紧迫,宋朝廷持观望态度不敢去救援,金履祥因此向宋朝廷献策牵制元军并直捣元军空虚的后方,请求用重兵从水路直接到达燕、蓟,以解救襄樊的军队,敌人将不攻自破。他详细地叙述海船所经过的地方,所有州郡县邑,以及大海中的远近岛屿,有难度的容易的远的近的,处处都是有根据可以实行的。宋朝是最终没有采用(他的计策)。到后来朱瑄、张清献运用海上运输的便利,而所经的海上道路,看金履祥以前的上书,(两者)几乎一点差异也没有,于是后人很佩服他(计算)的精确。

1. (4分)(1)更加 (2)于是,就  (3)军队 (4)详细地,详尽地

【课内链接】(1)益慕圣贤之道(更加)(《送东阳马生序》);(2)遂许先帝以驱驰(于是,就)(《出师表》);(3)遂逐齐师(军队)(《曹刿论战》);(4)前人之述备矣(详尽)(《岳阳楼记》)。

2. (2分)B 【解析】题干中的“以”是动词,用。A项中的“以”是介词,因为;B项中的“以”是动词,用;C项中的“以”是介词,凭借;D项中的“以”是动词,以为,认为。

3. (4分)(1)(金履祥)幼时就机敏聪慧,父亲兄弟稍稍地教一点书,(他)就能记住并背诵。

(2)看金履祥以前的上书,(两者)几乎一点差异也没有,于是后人很佩服他(计算)的精确。(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 (4分)①幼时聪明好学,承学于黄榦,后来宋朝国势危急,金履祥决意不再进取。②不忍国家危亡,进献了详尽的水路上的战争策略,宋朝未采纳。(意思对即可)

六、 (14分)【参考译文】萧陶隗,字乌古邻,为人刚毅正直,有威严庄重的气度。咸雍初,担任马群太保。他一向知道群牧是名存实亡的,(所以)将旧簿册全翻看一遍,除去其中羸弱多病的人,记录真实的数量,牧人敬畏臣服。萧陶隗上书说:“群牧以少充多,以无充有。上下互相蒙蔽,累积的弊病养成风气。不如核实真实有效的数目,写成固定的名册,公私两方面都得益。”(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畜产每年得以繁殖增多。大康年间,(他)多次升迁官至契丹行宫都部署。皇上曾对群臣说:“北枢密院是国家和军队担任重要职务的地方,长期缺失合适的人选,耶律阿思、萧斡里剌两个人相比谁更好?”群臣分别称赞他们两人的长处,只有萧陶隗不作声。皇上问:“你为何不说话?”萧陶隗说:“萧斡里剌因懦弱而败事,耶律阿思有才而贪婪将成为祸害。不得已而任用他们,败事之人还是强于生祸乱之人。”皇上说:“萧陶隗,即使是魏征也不能超过他,只遗憾我比不上唐太宗罢了!”然而最后任命耶律阿思为枢密使。

1. (4分)(1)全、都 (2)缺失  (3)谁,哪一个 (4)终了,最后

【课内链接】(1)悉以咨之(全、都)(《出师表》);(2)必能裨补阙漏(缺失)(《出师表》);(3)吾与徐公孰美(谁,哪一个)(《邹忌讽齐王纳谏》);(4)竟不可得(终了,最后)(《河中石兽》)。

2. (2分)斡里剌懦而败事/阿思有才而贪/将为祸基/不得已而用/败事犹胜基祸。(标对两处或三处均给1分,标对四处给2分)

3. (4分)(1)群臣分别称赞他们两人的长处,只有萧陶隗不作声。

(2)萧陶隗,即使是魏征也不能超过他,只遗憾我比不上唐太宗罢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 (4分)(1)正直敢谏。如:向道宗上奏群牧积弊。(2)慧眼识人。如:直言萧斡里剌因懦弱而败事;耶律阿思有才而贪婪。

七、(14分)【参考译文】詹鼎,字国器,台州宁海人。他家向来贫穷,(他的)父亲在街市卖饼为业,租本县有钱人家的屋子居住。有钱人家中只有吴氏最富裕显贵,租住在吴氏家时,生了詹鼎。詹鼎六七岁时,不喜欢与街市儿童嬉戏游玩,唯独喜爱上学馆,听人读书,回家后,就能说出学生们所诵读的内容。吴氏喜爱他,劝詹鼎的父亲让詹鼎读书。詹鼎非常高兴,但唯独他的父亲不答应,骂道:“我们本来就是做小生意的人,生了儿子就得从事这行职业,我的职业不会后继无人就足够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然而詹鼎每节课都认真学习,夜晚常在饼灶之下捧书诵读不止。他的父亲看见不能改变他的志向,就送他入学读书。过了一年,他把老师所能教的都学会了,老师告辞离开了。当时吴氏聘请了儒学老师教授他的孩子,詹鼎就从学于吴家,吴氏把他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让他学习。没过几年,吴氏子弟在学问方面没有人能比得上詹鼎。他们的老师辞别离开后,詹鼎就成为吴氏孩子们的老师。

1.  (4分)(1)就 (2)喜爱 (3)高兴的样子 (4)越过(过了)

【课内链接】(1)饮少辄醉(就)(《醉翁亭记》);(2)世人甚爱牡丹(喜爱)(《爱莲说》);(3)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记承天寺夜游》);(4)不逾矩(越过)(《〈论语〉十二章》)。

2. (3分)A 【解析】A项“其”分别为代词,他的;表示加强诘问语气。B项“而”都为连词,表承接。C项“之”都是助词,起调整音节,舒缓语气的作用。D项“为”都是动词,成为。

3. (3分)他的父亲看见不能改变他的志向,就送他入学读书。(意思对即可)

4. (4分)①家贫,请不起老师;②他的父亲起初不支持他读书。

八、 (12分)【参考译文】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出行属县,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自己的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派人告诉楚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楚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到,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昭王的命令,刎颈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偏听(案情)枉杀人命而犯错,(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晋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偏听(案情)枉杀人命(而犯错),却要把罪责推诿给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晋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偏听(案情)枉杀人命(而犯错),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他)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1. (2分)B 【解析】A项“纵”是“放走”的意思,错误;B项解释正确;C项“过”是“犯错”的意思,错误;D项“辞”是“推辞,拒绝”的意思。

2. (2分)A 【解析】例句与A项中的“以”都是连词,因为;B项表示修饰,不译;C项是介词,来;D项是介词,拿,用。

3. (3分)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4. (5分)共同特点是守法(或担当责任)。具体表现: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死。(意思相近即可)

九、(14分)【参考译文】苏武,是已故的右将军平陵侯苏建的儿子。 汉武帝时,让苏武作为养马场的官员出使匈奴,此时匈奴(派到汉朝的) 使者很多都投降了汉朝,所以匈奴也想要苏武投降来相抵。 单于派遣显贵的大臣、之前的汉人卫律说服苏武(投降),苏武没有听从,于是(又)拿出显贵的爵位、丰厚的俸禄、尊贵的地位(来诱惑),(苏武)始终没有听从,于是卫律停止苏武的日常供给不给(苏武)饮食,苏武很多天没有投降。 又遇上盛夏酷暑,用厚毛毡衣服一起捆住他每日暴晒,苏武的心意更加坚定,始终没有屈服。苏武说:“臣子侍奉君主,像儿子侍奉父亲。 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坚守节义毫不动摇,即使有腰斩、砍头、烹煮的诛杀也不害怕,尊贵的官职、显赫的地位也不以为荣。” 匈奴也因此看重苏武。 苏武留在匈奴十多年,终究不肯降服,可以说是坚守节义的忠臣了。 《诗经》说:“ 我的心不是石头,不可以转过来转过去;我的心不是席子,不可以卷过来卷过去。”苏武就是这样了。 匈奴哄骗汉朝说苏武已经死了,之后汉朝听说苏武还活着,派遣使者去请求放了苏武,匈奴仰慕苏武的忠义,就放苏武回去。 汉武帝推崇苏武(让他)担任典属国,尊贵显荣和别的大臣不一样。

1. (4分)(1)听从 (2)停止 (3)遗憾  (4)害怕,畏惧

【课内链接】(1)民弗从也(听从)(《曹刿论战》);(2)哀转久绝(消失,断,停止)(《三峡》);(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出师表》);(4)一怒而诸侯惧(害怕,畏惧)(《富贵不能淫》)。

2. (2分)B 【解析】题干中的“之”与B项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A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C项中的“之”是指示代词,这件事。D项中的“之”是代词,代指马。

3. (4分)(1)苏武留在匈奴十多年,终究不肯降服,可以说是坚守节义的忠臣了。

(2)派遣使者去请求放了苏武,匈奴仰慕苏武的忠义,就放苏武回去。 (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 (2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 (2分)从正面烘托苏武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爱国品质。

十、 (15分)【参考译文】武王伐纣到了鲔水,殷商派胶鬲刺探周国军队的情况,武王接见了他。胶鬲说:“武王您将要到哪里去啊?请不要欺骗我。”武王说:“不欺骗你,我将要到殷商去。”胶鬲说:“何时到达?”武王说:“将在甲子日到达殷都郊外,你拿这话去禀报吧。”胶鬲走了。天开始下雨,日夜不停,武王快速行军不停止前进。军官们都劝谏说:“士兵们很疲乏,请让他们休息一下。”武王说:“我已经让胶鬲把甲子日到达殷都郊外的消息禀报给他的君主了。现在(如果)甲子日不能到达,这就是让胶鬲没有信用。胶鬲没有信用,他的君主一定会杀死他。我快速行军是为了救胶鬲的命啊。”武王果然在甲子日到达了殷都的郊外。殷商已经先摆好列阵了。武王到达殷郊以后,就开始交战,极大地战胜了他们。这就是武王的仁义。他人(武王)做的是人们所希望的事情,自己(纣王)做的却是人们所厌恶的事情,事先摆好列阵又有什么用处?正好让武王不用战斗就获胜。

1. (4分)(1)下雨 (2)快   (3)信用 (4)战胜

【课内链接】(2)不以疾也(快)(《三峡》)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曹刿论战》);(4)既克(战胜)(《曹刿论战》)。

2. (3分)B 【解析】A项中的“以”都是介词,把;B项中的“其”,前者是代词,代指胶鬲,后者表示加强诘问语气;C项中的“之”,两者都是结构助词,的;D项中的“而”都是连词,表顺承,就。

3. (4分)(1)武王您将要到哪里去啊?请不要欺骗我。

(2)他人(武王)做的是人们所希望的事情,自己(纣王)做的却是人们所厌恶的事情,事先摆好列阵又有什么用处?(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 (4分)武王为了保住胶鬲的性命,冒雨快速行军,按期到达殷郊。由此看出武王是一个信守承诺、注重仁义、做事果敢的人。

十一、 (15分)【参考译文】【甲】叶梦得在颖昌时,这一年正遇到水灾,京城西边一带遭灾特别严重,从唐、邓等地漂来的饿死的人(的尸体)不能尽数,叶梦得命令把常平仓所储蓄的粮食全部发出去用来赈灾。只有很多被遗弃的小孩,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有一天,叶梦得询问身边的人说:“民间没有孩子的人,为什么不领养他们呢?”(身边的人)说:“这是担忧已经养大后又被亲生父母认领回去。”叶梦得翻阅法例:凡是因为灾害而被遗弃的小孩,亲生父母不能再认领回去。于是制作出数千份空白的契券,详细地说明这条法令,发给城内外乡里之间的人家,凡是领养到小孩的,都让他们自己说明(孩子)是从何处得来的,写(登记)在契劵后发给他们,并由官府登记在户籍里。如此一来,一共救活了三千八百个孩子。

【乙】种世衡所建的青涧城,守备的军力薄弱,粮草都缺乏。于是种世衡把官钱借给商人,完全不干涉买进卖出的差价。不久,城里仓库的粮食都满了。(种世衡)又教官吏人民练习射箭,即使是僧侣、妇人都要练习,用银子作箭靶,有人射中了就把银子给他。不久射中的人更多了,银子的重量跟以前一样,箭靶却渐渐变得又厚又小。有人为徭役的轻重而争执,也命令他们比赛射箭,射中的可以优先选择。有的人有过失,也命令他射箭,射中的就免去处罚。因此人人都会射箭,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和战力之强跃居整个延州第一。

1. (2分)皆使自明所从来/书券给之/官为籍记 /凡全活三千八百人。(标对三处给2分,在“之”与“官”之间标出给1分)

2. (4分)(1)尽 (2)详细地 (3)不久 (4)以前,原来的

【课内链接】(2)具答之(详细地)(《桃花源记》)。

3. (3分)A 【解析】A项中的“之”,前者是代词,代小儿,后者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不译;B项中的两个“以”都是介词,把;C项中的两个“虽”都是连词,表假设,即使;D项中的两个“与”都是动词,给。

4. (4分)(1)这一年正遇到水灾,京城西边一带遭灾特别严重。

(2)有的人有过失,也命令他射箭,射中的就免去处罚。(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5. (2分)凡伤灾遗弃小儿,父母不得复取。

十二、 (14分)【参考译文】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锐利,长大以后,思想就容易分散,所以应该早早地教育,不要错失了好的机会。我七岁时,背诵《灵光殿赋》,到了今天,(我)十年温习一次,还是不会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一月不去理会,便会废弃。然而人总有困顿的时候,在盛年时没有学习的机会,还应当在晚年接着学习,不可以自我放弃。孔子说:“五十岁来学习《易》,可以没有大的过错。”魏武帝曹操、袁遗,到老学习更加坚定,这都是少年时学习到了老年仍不厌倦。曾参七十岁才开始学习,名扬天下(名声使天下都听到);荀子五十岁,开始不断游学,仍是大儒;公孙弘四十多岁才开始读《春秋》,凭借此而成为了丞相;朱云也是四十岁才开始学《周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岁才被教授《孝经》《论语》,他们都成了大学者。这些都是早年沉迷而晚年醒悟的例子。人们在婚嫁成年之前没有学习,就说是迟了,便一天天混下去如同面壁而立(什么也看不见),实在是愚蠢。从小时候就学习的人,就如同初生的太阳,年老时学习的人,就如同点着蜡烛在夜间行走,仍比那些闭上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要好。

1. (2分)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标对一处或两处均给1分,标对三处给2分)

2. (4分)(1)坚定 (2)才 (3)使……听到  (4)大

【课内链接】(1)博学而笃志(坚定)(《〈论语〉十二章》);(2)久而乃和(才)(《送东阳马生序》);(3)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邹忌讽齐王纳谏》)。

3. (4分)(1)到了今天,(我)十年温习一次,还是不会忘。

(2)从小时候就学习的人,就如同初生的太阳,年老时学习的人,就如同点着蜡烛在夜间行走。(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 (4分)无论何时开始读书学习,都远远胜于不读书者。

十三、 (14分)【参考译文】但凡是看书,必须整理读书用的桌子,让其干净平稳,把书本整齐地竖放,让身体坐正,面对书本,详细缓慢地阅读字句,仔细从容分条明细地阅读。要念得字字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诵读几次,自然而然就上口了,隔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读书的遍数多了,它的道理自然就会显现。”说的是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便是心到、眼到、口到。(如果)心不在书上,那么眼就不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之中,心到是最急迫的。心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1. (2分)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标对两处或三处给1分,标对四处给2分)

2. (4分)(1)颠倒 (2)同“现”,显现 (3)一定 (4)急需,急迫

【课内链接】(2)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马说》)。

3. (4分)(1)说的是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

(2)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 (2分)眼 口

5. (2分)示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十四、(15分)【参考译文】我遭逢动乱不安的时代,正赶上秦始皇禁止求学,我很高兴,认为读书没有什么好处。直到登基,我才明白了读书(的重要),于是让别人讲解作者的意思,回想以前的所作所为,实在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古代尧舜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却让给别人,这并不是不珍视天下,只是因为他的儿子不足以担当大任。人们有品种良好的牛马还都很珍惜,况且是天下呢?我因为你是嫡长子,早就有(把你)立为皇位继承人的想法。大臣们都称赞你的朋友商山四皓,我曾经想邀请他们没有成功,今天(他们)却为了你而来,由此看来你可以承担重任,现在我决定让你做我的继承人。

我平生没有认真学习过,不过在读书问字时知道一些而已。由于这个原因,(我)文章写得不太工整,但还算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现在看你写的书信,还不如我。你应当勤奋地学习。每次献上的奏章,应该自己写,不要让别人代笔。

你见到萧何、曹参、张良、陈平,还有和我同辈的公侯,岁数比你大一倍的长者,都要依礼下拜,也要把这些话告诉你的弟弟们。

我现在重病缠身,使我担心牵挂的是如意母子,(我的)其他的儿子都可以自立了,只怜悯这个孩子(年龄)还太小。

1. (2分)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为嗣。(标对两处或三处均给1分,标对四处给2分)

2. (4分)(1)只是  (2)原因,缘故  (3)应该,应当 (4)还,仍,尚

【课内链接】(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记承天寺夜游》);(2)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曹刿论战》);(3)诚宜开张圣听(应该,应当)(《出师表》);(4)犹幸预君子之列(还,仍,尚)(《送东阳马生序》)。

3. (2分)B 【解析】例句中的“乃”为副词,译为“于是,就”,A、C、D三项中的“乃”意义或用法同例句;B项中的“乃”为副词,译为“竟然,居然”。

4. (4分)(1)人们有品种良好的牛马还都很珍惜,况且是天下呢?

(2)我平生没有认真学习过,不过在读书问字时知道一些而已。(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5. (3分)①要勤奋读书,亲自写文章;②要礼敬老臣;③要善待如意母子。(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十五、(14分)【参考译文】自从患病以来,我逐渐趋向衰弱,尽管亲人故交不抛弃我,每次用药物救我;自己也担心寿命将有限了。你们这辈从小家境贫寒,每次都从事砍柴挑水的劳动,什么时候可以免除呢?挂念在心里,我的愧疚不安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你们虽然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的,但应当想到四海之内都是兄弟的情义。鲍叔、管仲(共同做买卖),分钱的时候没有猜忌;归生、伍举(交情很好,后来伍举因罪逃出楚国,归生与他相遇),二人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共叙旧情。于是在鲍叔帮助下,管仲能够变失败为成功,伍举在逃亡过程中因为得到归生的帮助而回到楚国立下功劳。其他人尚且如此,何况你们这些同一个父亲的人呢!颍川的韩元长,是汉朝末年的名士,身份是卿佐,八十岁死了。兄弟一起居住,直到终生。济北的氾稚春,是西晋时有操行的人,七世共同使用财产,家人没有怨怒的脸色。《诗经》说:“对于古人的崇高的道德则敬仰,对于他们的光明磊落的品质则遵行、学习。”即使不能做到前人那样,也要用至诚之心崇尚他们。你们可要慎重啊!我没什么再说的了。

1. (2分)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标对两处或三处均给1分,标对四处给2分)

2. (2分)(1)虽然 (2)因为

【课内链接】(1)今虽耄老(虽然)(《送东阳马生序》)。

3. (3分)C 【解析】从“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一句可以看出,作者说“然汝等虽不同生”是为了告诫儿子们要团结,而非“保持距离”。

4. (3分)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同心同德,团结友爱。

5. (4分)从学过的诗文看,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例如《饮酒(其五)》便写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本文看,陶渊明面对孩子们的劳役之苦和将来的生计问题,感到歉疚和担忧,同时又反复交代他们要相亲相爱,所以他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

十六、(14分)【参考译文】赵都邯郸被魏军围困,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共同商量说:“救援赵国和不救援赵国相比哪个好呢?”邹忌说:“不如不救援(赵国)。”段干纶说:“不救援赵国,那么对我们就是不利的。”齐威王说:“为什么呢?”(段干纶回答说)“如果魏国吞并了邯郸,这对我们齐国又有什么好处呢?”齐威王说:“好。”于是就出兵救赵,齐威王说:“驻军在邯郸的郊外。”段干纶说:“我所说的救赵有利或不利,并不是指直接出兵邯郸。解救邯郸之围,驻军在它的城郊,赵国既不会被魏国攻克而且魏国也保全了实力。所以不如向南进攻襄陵使魏军南北都疲于奔命,若邯郸被魏国攻克,我军就趁魏军困乏之际进攻他们,这样赵军被(魏军)打败并且魏军又被(我军趁机攻击而)削弱。”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兵向南进攻襄陵。七月,邯郸被魏国攻克。齐军因此趁魏军困乏之际进攻,在桂陵大败魏国军队。

1. (4分)(1)商量 (2)好 (3)驻军、驻扎 (4)保全

【课内链接】(1)聚室而谋曰(商量)(《愚公移山》);(2)王曰:“善。”乃下令(好)(《邹忌讽齐王纳谏》);(3)军细柳(驻军、驻扎)(《周亚夫军细柳》);(4)苟全性命于乱世(保全)(《出师表》)。

2. (3分)C 【解析】A项中的“于”都是介词,向;B项中的“则”都是连词,就;C项中的“其”,前者是代词,代指“邯郸”,后者是连词,表选择;D项中的“而”都是连词,表并列,并且,而且。故选C项。

3. (3分)如果魏国吞并了邯郸,这对我们齐国又有什么好处呢?(意思对即可)

4. (4分)有大局意识,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从谏如流,虚心纳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十七、(14分)【参考译文】又过了五年,(吴军)攻打越国。越王勾践率兵迎战,在姑苏打败吴军,击伤了(吴王)阖闾的脚趾,吴军退却。阖闾生病的创口很严重,快要死了,(阖闾)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勾践杀了你的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记。”当天傍晚,阖闾就死了。夫差已经继位吴王,任用伯嚭做太宰,操练士兵。二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国的军队。越王勾践就带着剩下的五千多士兵栖息在会稽山上,(越王)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伯嚭来请求讲和,请求把国家政权托付给吴国,和妻子一起做吴国的臣子奴仆。吴王将要答应他。伍子胥规劝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忍受艰辛困苦。如今大王不一举歼灭他,今后一定会后悔。”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而采纳了太宰伯嚭的计策,和越国议和。

(和越国议和)之后的五年,吴王听说齐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夺利,新立的国君软弱,于是出动军队向北进攻齐国。伍子胥规劝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人),况且他将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人得了生于腹中的疾病。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进攻齐国,不是很荒谬的吗!”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进攻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国军队,于是慑服了邹国和鲁国的国君而回国。(从此)就越来越少地听从伍子胥的计谋了。

1. (4分)(1)生病 (2)傍晚 (3)已经 (4)进攻,征伐

【课内链接】(1)未果,寻病终(生病)(《桃花源记》);(2)夕日欲颓(傍晚)(《答谢中书书》);(3)既克,公问其故(已经)(《曹刿论战》);(4)齐师伐我(进攻,征伐)(《曹刿论战》)。

2. (3分)A 【解析】A项前者为介词,在,后者为介词,表比较,比;B项都是连词,况且,尚且;C项都是代词,他;D项都是副词,于是,就。

3. (4分)(1)(阖闾)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勾践杀了你的父亲吗?”

(2)(越王)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伯嚭来请求讲和。(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 (3分)越王勾践能够忍受艰苦困厄,又非常关心百姓,这都表明他有兴国灭吴之心。

十八、(15分)【参考译文】齐景公和晏子在渤海游玩,登上柏寝的台观,回头眺望自己的国都,说:“真美啊!后代谁能拥有这样的国都?” 晏子回答说:“大概是田成氏吧!”景公说:“我拥有这个国都,你却说田成氏会拥有,为什么?” 晏子回答说:“田成氏很得齐国的民心。他对待民众,杀一头牛,自己只拿一盘肉,剩下的用来供养士人。一整年的布帛,自己只取七丈二尺,剩下的都给士人穿。您侧重敛财,而田成氏更多地施舍。齐国曾遇特大荒年,路边饿死的人不能数尽,父子相携投奔田成氏的,没有听说不能活下去的。所以说:‘大概是田成氏吧!’”齐景公眼泪汪汪地流着说:“我享有的国家却被田成氏占去了。如今(我)对此该怎么办呢?”晏子回答说:“您何必担忧呢?如果您想夺回它,就亲近贤人,远离不贤的人,治理混乱的局面,放宽刑罚,救济贫困并且抚恤孤寡,施行恩惠并且资助不富裕的人,民众就会归心于您,那么即使有十个田成氏,又能把您怎么样呢?”

1. (2分)其于民也/杀一牛/取一豆肉/馀以食士。(标对一处或两处均给1分,标对三处给2分)

2. (4分)(1)国都 (2)尽 (3) 担忧,忧虑 (4)远避,远离

【课内链接】(1)则有去国怀乡(国都)(《岳阳楼记》);(2)臣不胜受恩感激(尽)(《出师表》);(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送东阳马生序》);(4)亲贤臣,远小人(远避,远离)(《出师表》)。

3. (3分)D 【解析】A项“于”,前者是介词,对待,后者是介词,到;B项“以”,前者是连词,表目的或结果,用来,后者为介词,把;C项“为”,前者是介词,对,后者为动词,认为;D项“虽”都是表示假设,即使。

4. (4分)施行恩惠并且资助不富裕的人,民众就会归心于您,那么即使有十个田成氏,又能把您怎么样呢?

5. (2分)齐景公重敛,不得民心,所以守不住国土。对此,晏子提出要亲近贤人,远离小人,治理乱局,放宽刑罚,救济贫困,抚恤孤寡并且资助不富裕的人,施行恩惠。

十九、(14分)【参考译文】我家老鼠肆虐,向别人求讨,得到一只猫。身形魁梧高大,爪子和牙齿锋利。我私下认为鼠灾(的事)应该不必再担心了。因为它还不驯服,(就)用绳子系缚着等待,等候它驯服。

众老鼠听到它的声音,一起窥视它的样子,(看它)像是有本事的家伙;害怕它吃了自己,(都)屏息不敢出洞有一个多月。不久,我认为它驯服了,就解掉了绑它的绳子。恰好看见出壳的小鸡,啾啾叫着,(猫)突然跃起抓它。等仆人追到它,(小鸡)已经吞下喉咙了。仆人想抓住打它,我说:“不用。有本事的必定有缺点。吃鸡,这是它的缺点;难道就没有捕鼠的本事吗?”便放了它。

后来它就是恐惧又茫然无知的样子,饥则吃食,饱则嬉闹,没有任何作为。众老鼠再窥视,以为它是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就)还是屏息躲着不敢出(洞)。不久老鼠窥视得更加仔细,觉得没有其他异样,就一个洞穴一个洞穴地告诉说:“它没有什么作为。”就和大家一起又出来,像以前一样施暴。我正非常奇怪呢,但是又有小鸡从堂下经过,(猫)又马上过去抓了它就跑,仆人追时它已经咬了一半了。我的仆人抓着它来到(我的)面前,(我)责备它说:“老天造就人才不是全能,有本事的必定有缺点。舍弃缺点,还有它的本事可以利用啊。如今你没有捕鼠的本事,却有吃鸡的毛病,真是天下的弃材啊!”便鞭打它后将它放(赶走)了。

1. (3分)(1)共同,一起 (2)恰好,正巧 (3)丢下,舍弃

【课内链接】(1)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记承天寺夜游》);(3)便舍船(丢下,舍弃)(《桃花源记》)。

2.(2分)C 【解析】C项与题干中“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却。A项中“而”,连词,表状态;B项中“而”,连词,表承接;D项中“而”,连词,表并列。

3. (2分)A 【解析】①是从外形上说猫“类有能”;②是从老鼠害怕出来,侧面写猫“类有能”;③是说猫抓小鸡时“类有能”;④是说猫没有作为;⑤是说老鼠发现了猫没有什么作为后的表现;⑥是说猫又一次抓小鸡的行为。

4. (4分)我正非常奇怪呢,但是又有小鸡从堂下经过,(猫)又马上过去抓了它就跑,仆人追时它已经咬了一半了。

5. (3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1分)任何事物如果违背它本来的面貌,把幻想中的名号赋予它,往往容易导致徒有虚名、惹人嘲笑。(2分)

二十、(15分)【参考译文】孟子说:“至于人本来的性情,是可以为善的,这就是我所说的人性本善。至于有的人做不善的事,不是人资质的过错。同情之心,人人都有;羞耻之心,人人都有;恭敬之心,人人都有;是非曲直之心,人人都有。同情之心,就是表现为相互亲爱(仁);羞耻之心,就是表现为行为方式(义);恭敬之心,就是表现为社会行为规范(礼);是非曲直之心,就是表现为人的智慧(智)。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选择最佳行为方式、遵守社会行为规范、运用智慧(仁义礼智),不是由外面渗入到我内心的,是我本来就有的,只是未曾思考罢了。所以说:‘探求就可以取得,放弃就是失去。’有的人相差一倍、五倍乃至无数倍,他们就是没有充分发挥出善的本质的人。”

1. (4分)(1)都 (2)取得 (3)有的人 (4)充分发挥

【课内链接】(1)人皆有之(都)(《鱼我所欲也》);(2)故不为苟得也(取得)(《鱼我所欲也》);(4)食之不能尽其材(充分发挥)(《马说》)。

2. (3分)C 【解析】A项“则”,前者是连词,表顺承,后者是连词,表转折,却;B项“为”,前者是动词,做,后者是介词,给、替;C项“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项“而”,前者是连词,表递进,乃至,后者是连词,表状态,可不译。

3. (3分)B 【解析】孟子的观点是“人性本善”,根据语境推断出做不善的事并不是人资质的过错。

4. (3分)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选择最佳行为方式、遵守社会行为规范、运用智慧(仁义礼智),不是由外面渗入到我内心的,是我本来就有的,只是未曾思考罢了。(意思对即可)

5. (2分)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义之心、良善之心,人皆有之,贤人只是没有丧失,而很多人只是没有探求罢了。

二十一、(10分)【参考译文】只要是生长在石头上的草木,一定要在根上附上少量的土。像石韦、石斛这一类,(根上)虽然没有土,但只要离开它们本来的地方,立刻就枯死。只有石菖蒲连同石头取出,洗去泥土,用清水浸渍,放置在盆里,可以数十年不枯萎。即使不是十分茂盛,但枝节瘦劲挺拔,根须互相交错,在桌子上长得郁郁葱葱,时间久了更加令人喜爱。它有能够瘦身延年的功效,也不是昌阳所能够达到的。至于(它)能够忍受苦寒,安于淡泊,和清泉石头一起,不依靠泥土而能够存活,也难道是昌阳所能够相仿的吗?我在慈湖山中游玩时,得到数棵,用石盆养它,放在舟中。中间放文石、石英,它郁郁葱葱、芬芳馥郁,十分惹人喜爱。回头看害怕在陆地行走不能够到达,就把它给予九江道士胡洞微,让喜爱它的人照看。我再次路过此处,将要问它是否安好。

1. (2分)C 【解析】C项的第一个“及”是“达到、比得上”,第二个“及”是“到,到达”;A项中的“濯”都是“洗”;B项中的“遗”都是“给予”;D项中的“益”,都是“更加”。

2. (2分)A 【解析】例句和A项中的“之”都是代词,“它”;B项中的“之”是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中的“之”是助词,“的”;D项中的“之”是指示代词,“这件事”。

3. (1分)余/游慈湖山中。

4. (2分)在桌子上长得郁郁葱葱。

5. (3分)轻身延年(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澹泊;不待泥土而生;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等。(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

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1分)

二十二、(15分)【参考译文】(一)昆明池是汉武帝所开凿的,安乐公主请求把昆明池赏给她。唐中宗说道:“(昆明池)从前朝建成以来没有把它给过私人,这个不能给你。”安乐公主不高兴,就役使服徭役的人到别处开凿了一个池子,取名“定昆池”。(定昆池)凿成以后,唐中宗前往观览,命令各位大臣为定昆池赋诗。黄门侍郎李日知赋诗说:“但愿暂思居者逸,无使时传作者劳。”等到唐睿宗做了皇帝,对李日知说:“当时我也不敢说(那样的话),如果不是你忠诚刚正,怎么能像这样呢!”不久李日知就升迁为侍中。

(二)李郢在诗歌方面名气很大,当初赶赴科举考试时,听说邻家的女子容貌出众,请求娶她。碰到有另外争着想娶的人,女方家人没有可以用来作为推辞的办法,就说:“你们准备百万贯钱,谁先准备好到这里就答应谁(这门亲事)。”两家就去准备钱,(然后)同一天都到了女方家。女方家人(又)没有可以用来作为推辞的办法,又说:“请你们各自创作一首诗,作为优胜劣汰(的标准)。”李郢于是娶到了邻家的女子。

(三)唐肃宗作为太子时,曾经陪同(父亲唐玄宗)用膳。尚食摆放切熟肉的砧板,(上面)有只羊的前肢。皇上回头看着太子,让太子割肉。唐肃宗已经将肉分割后,多余的肉的油汁沾在刀刃上,(太子便)拿饼将刀擦干净。皇上仔细看着他,不高兴。唐肃宗慢慢地举起饼吃它,皇上非常高兴,对太子说:“食物就应当像这样爱惜。”

1.  (3分)(1)不久 (2)答应,允许 (3)已经

【课内链接】(1)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2)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允许)(《出师表》);(3)既出,得其船(已经)(《桃花源记》)。

2. (2分)初赴举/闻邻女有容/求娶之。(标对一处给1分)

3. (3分)C 【解析】A项中的“者”,前者是语气词,表判断,可译为“是”,后者是代词,……的人; B项中的“与”,前者是动词,给予,后者是连词,和; C项中的“乃”都是连词,于是,就;D项中的“以”,前者是介词,拿,用,后者是动词,认为。故选C项。

4. (4分)(1)当时我也不敢说(那样的话),如果不是你忠诚刚正,怎么能像这样呢!

(2)两家就去准备钱,(然后)同一天都到了女方家。(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5.  (3分)示例一:第一篇应归目录“言语”,因为选文展现了李日知在说出自己的看法时,言语鲜明、有力。(或:第一篇应归目录“德行”,因为选文展现了李日知面对权贵,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忠诚刚正的表现。)

示例二:第二篇应归目录“文学”,因为选文讲的是李郢因作诗好而在求亲中胜出,这是文学美谈。

示例三:第三篇应归目录“德行”,因为选文中的肃宗“啖饼惜福”,皇上(玄宗)赞许他的行为,展现了帝王之家也倡导爱惜食物,以节俭为美德。(或:因为它讲的是要爱惜食物,这是一种美好品德。)

二十三、 (16分)【参考译文】【甲】开始读古书时,千万不要太爱惜书本;过分的爱惜,一定把它束之高阁,不去阅读。读书时就必须动手圈圈点点,看坏了一本书,不妨再去买一本来。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就比如茶杯饭碗,明明知道是珍贵的古瓷器,本应当珍惜;但家里穷,只有这件器皿,难道忍着口渴和饥饿而不用它,把它珍藏起来吗?儿女应当知道。

【乙】忍让是搞好家庭关系的美德。你没有听过孟子“三自反”的话吗?如果必须以相争来取胜,那就是大愚鲁钝的人,就是自寻烦恼。人生在世,怎能和我同心的人生活在一起呢?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孟子的“生于忧患”“存乎疢疾”都是至理名言啊。

1. (2分)(1)D (2)B

2. (6分)(1)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

(2)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每小题3分,意对即可)

3.  (4分)(1)“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语气坚决,强调了要读书就不必爱惜书,表现了孙枝蔚要儿子务实求知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2)“安得……乎”以反问的语气,告诉儿子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难,要学会忍让,表现了吴汝纶对儿子拥有美好德行的殷切期望。(每小题2分,语气、情感各1分)

4. (4分)(1)④ (2)⑦ (3)③ (4)②(每小题1分)

【解析】①是说要宁静节俭,强调修身养德;②是说要宁静超脱,强调淡泊名利;③是说习惯和性格,强调励志勤学;④是强调读书方法;⑤是提倡忍让美德;⑥是提倡忍让之风;⑦是强调逆境对人的磨练。鉴于此,(1)提示为学习方法,只有④符合,(2)提示为困境,只有⑦符合,(3)提示为“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正是③中“淫慢”“险躁”的解释,所以③符合,(4)提示为告诫自己不要“追名逐利”,对应②中的淡泊名利。

二十四、(16分)【参考译文】【笔】《墨薮》说:(笔毫)要取那高山极高的山壁中的兔毛,八九月间收它,截取它的笔头要一寸,管长要五寸,锋毫齐整锋腰有强度的最好。现在的中国传统语言学者说到笔,有四句歌诀说:“笔头中心部分的毫毛要坚硬,覆盖在四周的毛要柔薄,当笔头聚合时笔尖像锥子一样尖锐,修削整齐后就像凿子一样。”

【墨】《墨法》说:二两松烟,丁香、麝香、干漆各一点,用胶水调和,让它硬而直,放到火上用烟熏,一个月就可以使用。加入紫草末,墨色偏紫,加入秦皮末,墨色偏绿,两种色都可爱。

【纸】《资暇》说:松花笺,都以为是薛涛笺,这是错误的。松花笺的由来要早很多。元和初年,薛涛喜欢这种纸的颜色,但喜欢写小诗,可惜松花笺太大,不想剩下很多,就让匠人把纸弄得窄小一些。蜀中的才子使用之后认为很方便,以后剪裁纸张时就(像薛涛)这样办,特意命名为薛涛笺。

【砚】有人说:端州的制砚工匠能识别山石的脉理,开凿山石五七里,就能挖出一个石窟,里面有天然的青紫色的圆形石头,雕琢成砚台,价值千金。

1. (4分)极,极高的;使用;崇尚,喜欢;这样

【课内链接】绝 多生怪柏(极,极高的)(《三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这样)(《送东阳马生序》)。

2. (3分)A.之 B.其 C.也

【解析】“之”“也”不能用在句首,所以B项选“其”,代词,指“墨”。A项用在动词“收”后面,代指“兔毛”,“也”不是代词,所以只能用“之”。C项用在判断句末尾,起判断作用,只能用“也”。

3. (3分)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溲作挺,火烟上熏之,一月可使。(六处标点,标错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

4. (2分)有人说:“端州的制砚工匠能识别山石的脉理,开凿山石五七里,就能挖出一个石窟,里面有天然的青紫色的圆形石头,雕琢成砚台,价值千金。”(重点关注“或”“识”“文”“琢”四个关键词,译对一个计0.5分)

5. (2分)示例:笔:湖笔(浙江)、齐笔(山东)、侯笔(河北)、宣笔(安徽)等;墨:徽墨李廷圭(安徽)、晋墨云中燕(山西)、京墨一得阁(北京)等;纸:宣纸(安徽)、蜀笺(四川)等;砚:端砚(广东)、歙砚(安徽)、洮砚(甘肃)、澄泥砚(山西)等。(答对一项计0.5分)

6. (2分)示例:含“笔”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含“墨”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含“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含“砚”的: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言文  文言文词条  课外  课外词条  中考  中考词条  复习  复习词条  语文  语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