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人性那么广,我想看看——从互联网产品看人性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人性那么广袤与复杂,我想看清楚!

人性中充满了贪嗔痴,充满了欲望贪婪攀比,同时也充满了感恩与尊重,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众多互联网产品主要基于用户需求而设计。用户需求的背后,是人性在发挥无形的作用。一款好的产品,若能充分利用人性的特点,则可以满足产品战略和商业目标,从而获得成功。

下边我们就来通过多样的互联网产品来揭示繁复的人性。当然,PM的思维肯定不会只限于纯粹的互联网产品,还包括其他相关事物。

一、互联网产品利用了哪些人性?

1.生理需求

食物、睡眠和性是人作为动物最基本的需求。无论“互联网+”加什么,至少不能加汉堡或者猪肉炖粉条,而性却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满足。性成为了互联网世界中最底层的需求。全球互联网中30%的流量来自于访问情色网站产生。

大家耳熟能详的微信摇一摇、陌陌,都实际上(或者营销里)满足了人性中的这一需求。当陌陌成为约炮的代名词,用户开始疯狂的涌入。

有女性用户的地方,就会有更多的男性用户进入,这是。众多交友产品和互联网社区早期通过运营引入女性用户,然后更多男性用户进入从而奠定用户基础。交友产品中的增值付费功能往往有众多男性用户来买单。真人视频社区中美女主播早就写成了一篇篇年入百万的故事。交友产品、视频真人社区通常游走在暧昧的边缘,打法律的擦边球。

通过满足(男)人的生理需求或者猎奇的需求,获得了巨大的效益。互联网中的大牌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纷纷参与到其中分羹。

2.炫耀虚荣

人人都爱虚荣,互联网出现了“晒”文化。互联网中,女性用户比男性用户更活跃,女性是“晒”文化的绝对主力。

通过晒,展现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展现出自己(比周围的人)过得很好。社交产品中的微信朋友圈、QQ空间和微博是一个巨大的晒场。旅游产品中,不用太大的激励,用户就自发晒出自己的旅行经历。通过分享(炫耀)自己的旅行经历,让发帖者收获荣誉感,也让更多人加入到分享经历之中。

另一种方式则简单粗暴的多。以美图秀秀为代表的众多照片秀产品,通过用户在社交网络中分享自己的照片,从而达到免费产品推广的目的。以脸萌和足迹为代表“现象级”产品,则是利用了某一特殊炫耀功能,让潜在用户出现从众心理,在社交圈里突然爆发式增长。

这些产品正是利用了人性中爱慕虚荣,喜欢炫耀的特点,达到了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商业需求。

3.攀比

晒的背后,总有攀比的心理作祟。

进化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个体潜意识中都希望比别人更加受人关注,在某一方面更加突出。

早期这方面最著名的代表就是QQ账号的等级(太阳月亮),以及付费QQ会员制度。通过这种手段建立起严格的QQ世界等级制度,只有消费成为会员,才能享受更多优质服务。

微信也学了这招,在推出游戏功能前推出了打灰机。打灰机的成绩会公开出来并形成排名,在用户心里无形产生了攀比心理。因此才有淘宝刷分服务。

在微博中用户还会攀比谁的粉丝多,出现了买卖粉丝服务。微博建立了榜单制度(热门微博),出现了争“上头条”的攀比现象。

4.贪婪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性总是贪婪的,总想占去更多的便宜。

第一是利用各种促销活动。

小的如淘宝中超低价商品的秒杀,团购服务、返利网站、商场促销和优惠券,让用户心甘情愿的消费。更大的则是如双十一、XX周年盛典和女人节等等大力度促销活动,这些让利活动“迫使”用户乖乖掏空钱包。

第二是分享后的获利。

典型例子是Uber。用户将自己的优惠码分享给别人,对方和自己都可以获得好处,而Uber则达到了推广的目的。朋友圈前一阵流行的点赞获取商品也利用了类似心理。

第三是以“高性价比”为卖点。

小米手机每发布一代手机都采用当时最好的配置。价格却固定不变。购买小米手机的人,其中有相当一部人是为了享受小米手机的高性价比。红米手机的大卖特卖不难理解。

5.偷窥欲

腾讯微博用户为什么比新浪微博用户少?相信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明星太少。

没有互联网的日子里,普通人只能通过电视报纸了解明星。有了互联网产品(例如微博),可以透过一个小小的“关注”按钮,让明星的私生活、自拍照尽收眼底。互联网增加了明星的曝光度,满足了普通人对明星的窥视欲。

而电视节目中的真人秀,则让这种窥视达到了顶峰。2013年备受关注的《爸爸去哪儿》,360°全方位无死角不分昼夜的展现出明星生活的一面。《明星到我家》则让明星化为普通人。更有《奔跑吧兄弟》展示明星的体力脑力演技。让明星回归普通,让普通人看到不一样的明星,成为节目的一大卖点。这些节目均获得了非同凡响的收视率。

社区中的隐身查看对方也是偷窥欲的体现。如人人网和QQ空间的无访问记录查看对方。

6.沟通倾述

人作为群体动物,有和其他人沟通的需要。这种沟通有别于第一种生理的需要。

知乎上有人曾问,BAT谁最后倒下。有人答到,是腾讯。QQ和微信之所以能长期霸占中国互联网世界,是因为它们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没有距离。当你想和远方的TA交流时,你可以轻易地通过微信QQ和TA文字语音视频聊天。

开心的事可以和别人分享,但遇到不开心的事则需要吐槽或倾诉。2014年最火的社交产品是匿名社交应用。熟人匿名社交(例如国外的Secret、国内的无秘)让用户的每一条状态都变得神秘。阅后即焚产品Snapchat让用户充分的吐露自己的心声而不用担心被发现。

虽然国内匿名社交产品的发展并不太好,但是人性中对于沟通倾诉的需求却从未改变。

7.寻求归属感和尊重

马斯洛需求第三层次是情感和归属。人是社会性动物,都喜欢找到和自己出身、兴趣爱好和职业等相近的人,喜欢展示自己并获得别人的尊重。

早期类似的产品有百度贴吧。从当年超级女声粉丝为各自的偶像拉票,到后来的各种爆吧,网民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找到了“亲人”并表现出了强烈的归属感。陌陌为可持续发展,推出了群组功能,让陌生人基于兴趣爱好进行社交。

让人获取尊重感的典型案例是知乎的回答和点赞机制。知乎用户提问,由其他用户无偿提供回答,并让用户点击赞同或者反对。虽然是一种无偿的回答,但是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输出让知乎成为了中文社区高质量内容提供商。点赞机制让用户持续的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享受被人尊重的感觉。一些用户因为得到了别人的点赞,颇感满足。

通过满足人的归属感,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强连接,增强了用户产品的粘性。

8.便捷与懒惰

人人都有追求便捷的心态。若追求便捷的程度加深,则成为了“懒惰”。

小到生活中花园里的“捷径”,大到各种办事流程设计,人都往往希望便捷。

产品需求来看,各种工具类产品让人体会到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性。讯飞输入法良好的语音识别功能让人省去了打字的烦恼;OCR软件快速方便的识别文字;从打车软件到专车软件,让我们打车变得更加容易。购物网站和外卖网站,让“懒人”足不出户则享受商品和美食。

从互联网产品细节设计来看,若提升了产品使用中的便捷性,让用户少想少做,则会显著提高产品用户体验,进而让用户用得爽。输入邮箱框中自动出现邮箱类型,亚马逊一键下单省去了复杂流程,iPhone指纹解锁免去了输入密码的繁琐。

9.娱乐休闲

人会感觉累,累了便想放松。于是互联网中众多产品为了满足人的娱乐休闲需求而生。

看八卦娱乐的,微博里的各种谣言绯闻。使用音乐产品,听李荣浩的《模特》,让人变得更加轻松。视频网站看王大锤,让人不再想不到。沉浸在游戏中,让人忘却尘世间的烦恼(房子车子票子妹子)。

娱乐轻松类是互联网用户的刚需,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自Talking Data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移动终端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为1458秒,而游戏和影音播放占了366秒,占了绝对第一。

10.独树一帜

人人都希望与比人不一样,人人都追求独树一帜——如果一个女人遇到和另一个和自己穿一样衣服的女人,她会疯掉。

你在看果壳,我在看知乎。你还在知乎刷存在感,我已经在Quora回答问题。啥,你还在看国产剧,我看的都是美剧!美剧是什么鬼?英剧才是我的最爱!

产品使用中,人们往往追求设计优雅的产品,这让设计良好(高逼格)的产品有了巨大市场。文艺青年一直在追求特立独行,普通青年在赶往高逼格的路上。

在互联网中,人性中追求独树一帜的特点被包装成了“情怀”。如何做一款有“情怀”的产品,如何做一部有“情怀”的手机,成为互联网人经常讨论的话题。例如耳熟能详的锤子手机。

二、如何利用好人性?

1.满足人的“惰性”

用户希望更便捷的东西,满足这一需求,做到“Don’t let me think”。例如产品设计中有及时的帮助提示,良好的容错机制,简易的下单流程等等。

2.合理利用人的炫耀、攀比和贪婪

产品设计和运营中,提供方便的分享机制。在良好体验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等级制度或者积分制度。若在此过程中提供实质性的奖励,则会提高产品口碑和用户分享率。

3.合法运用人性

尤其是在运用第一条时,不能踩法律的红线。在商业销售促销中,不能出现虚假营销,诱导用户

4.多种方式综合运用

产品战略分析,到产品需求分析、产品设计,最后到运营,充分运用人性特点,多种方式结合,打造既让用户喜欢,也满足产品战略的互联网好产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人性  人性词条  那么  那么词条  互联网  互联网词条  看看  看看词条  产品  产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