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在互联网3.0时代,如何有效打造个人品牌赚得影响力?

人也是一款“产品”,打造个人品牌跟打造爆品类似。

不得不承认很多文章是没有具体方法论的,有很全方法论的文章更多的也是停留在了收藏列表中,真正找到方法论并吃透理解且实践的人很少,这也是一个漏斗,一层一层筛下去,就形成了适合各个体系企业、各个层级岗位的员工。

运营一款产品是向别人介绍产品功能、推出活动、推销付费内容、获取别人的感知度;同样运营自己是向别人介绍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和别人相互推介交流、获取别人对自己的认知与评价。而运营自己其实就是打造个人品牌,关于如何打造个人品牌?我们继续聊一下方法论

一、找到适合你的优势定位

有效分析自我就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优势定位,同样的优势很多人都拥有,你是不是稍微比别人擅长一些,是不是资源多一些,最佳的优势定位也是逐渐调整的,并不是一定要一击即中,也不要过于偏颇才好。

关于定位的方法论说起来就是四步。找到优劣势→发挥优势、摒弃劣势的原则树立长期目标→对大目标进行拆分、明确实现它们需要的资源与能力→根据现状去集合资源实现小目标,逐步调整靠近最适合自己的定位目标

定位自己并没有很复杂,很多时候都是受你所做的事情的效果进行抽象化而形成的。你会插画,某一幅插画深受喜爱,之后你不断尝试这种风格的画作,喜爱的用户越来越多,逐渐插画作家就是你的定位;你经常逛知乎写回答,偶然的某一篇回答被点赞感谢上万次,你又尝试用同样的风格写回答,掌握了对应知乎用户的喜好,慢慢某一领域的知乎大V就是你的定位。

如果你把你的情况讲给任何一个人听,去问别人你可以做什么方向的定位?别人也只能给你建议方向,方向的正确与适合与否还需要你在打造个人品牌过程中的反馈去验证。

二、展示自己去抢占标签

当我们介绍自己或者介绍别人的时候,都是以各种标签来开始的,通常包括职业、年龄、业绩成就等,好的标签就很容易被人记住,并且这种认知的长尾效应非常强,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再去打破这种认知。

对于互联网产品,我们知道微信是社交工具、支付宝是支付工具、爱奇艺是视频播放工具,这些认知标签是这些产品对应的团队长时间运营所建立的,并且很难去改变的。

支付宝在感受到微信红包的威胁后,一度想要做社交,结果反而让用户产生了反感和不信任感,今年下半年,支付宝放弃做社交,选择强化支付、理财、信用等属性,引入蚂蚁财富以及外部的多家财富公司产品,并且将信用运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打造有信用有便利生活的生态,至此,支付宝的支付圈地重新超越微信,稳住了支付基因。

对于人与人之间的认知也是通过对“内容‘的感知来贴标签的,这个“内容”包括性格、经历、成就等多方面。想要打造个人标签也就需要通过渠道展示自己,接下就聊一下关于如何通过渠道展示自己的方法论

关于你想要影响谁?例如你定位自己是医学科普达人,那么你想要影响的人既可以是生病群体,也可以是健康群体;可以是年轻自主的群体,也可以是盲目迷信的老年群体。

关于如何找到受众。接上述医学科普达人的例子继续聊,生病群体在医院、医药APP,健康群体在微信、微博,年轻人更喜欢公众号、微信群,老年人多在朋友圈;还有一些普适性的渠道,百度贴吧、知乎等都有特定领域的圈子。除了既有的渠道以外,一些大公司新推出的新渠道更值得关注,大公司本身自带流量和品牌效应,率先进入它们做的新渠道拥有先天的优势,想想看知乎、头条号、公众号、百家号的早期账号如今的体量就明白了。

关于如何让别人给自己贴上想要的标签?接上述医学科普达人的例子,首先自身在医学领域有一定成就,这样才能在医疗这个敏感领域有权威性,其次要主动去介绍自己在医学方面的经历、主动帮受众解决医学方面的疑问,最后是你要像他们推介你自己内容输出的平台——专栏等。

关于不同渠道的差异性该如何划分。接上述医学科普达人的例子,这个定位是基于受众对于医学的盲目性,有个什么病症就吓坏自己、或者轻信网络谣言,因此基于此输出的内容也是为解决上述两个痛点。一对一的问诊服务和在公众平台输出常识科普的内容就是既定的计划。

关于接收反馈并强化正向反馈。接上述医学科普达人的例子,在一对一问诊过后,受众是不是安心了许多,有没有对你产生强信任感;输出医学常识的内容后,受众有没有点赞、转发、留言交流等。只要有反馈都是好的,无论是正向与否都有助于我们修正及强化个人品牌。

三、持续展示,积累个人品牌

没有哪一个品牌可以一蹴而就,都需要日复一日的持续展示。比如在公众号领域“十点读书”、“大忘路”等如果现在间断性的断更,或者说输出的内容发生了强偏差,品牌认知感会下降,随着这样的状态持续越久,品牌认知感下降速度就会越快。

想要持续输出就需要持续的输入,没有谁的大脑是内容库,都是不断输入后再不断输出的。逻辑思维的罗振宇作为解读各类书籍的大V,他也需要持续阅读、持续学习,并且拥有一套自己的精读方法论。但同时他也会在餐饮、娱乐等领域缺乏沉淀,当选择在某一领域持续深耕的时候,往往也是选择放弃了其他领域的机会。

四、不单打独斗,学会向内外部借力

像腾讯等大公司可以像内部各个兄弟部门借力,对于个人品牌打造来说,无法向内部借力,但可以像外部借力

借力的对象可以是领域内的名人、可以是热门的话题、可以是明星产品。名人本身在领域里有一定的个人品牌背书,有名人为你站台的话更能增强受众对你的信任感;热门话题和明星产品有着庞大的曝光度,借力于它们可以为你带来更多的流量。

像名人借力是低频的,但是向热点借力是可以高频并且持续的,每天都有热点,我们应该如何去借力热点呢?

可以利用工具去判断一个话题的热度,例如百度风云榜和微博话题榜,从热门话题中找到能够作为支点翘起自己领域流量的话题去结合定位内容去做持续输出。

热点之所以为热点大多都具有争议性,当你发出自己的声音时,无论你是否站队正确都能找到一批价值观共同体,你们对这一话题的看法是一致的。

当然也会有另一批人会抨击你,这时候并不用去怕,你只需要牢牢掌握住价值观认同者的心理,通过后续的内容输出让其转变为你的追随者,对你所阐述的内容有较强的信任感。这时候当你继续借力的时候,你的势能就变得大了,并且会越来越大,慢慢的坚持循环借力就能增强自己的品牌效应。

五、收集反馈从而升级个人品牌

持对数据反馈进行分析的方法和各个领域的数据分析的本质是相同的。首先你要有数据,数据量的大小不一定决定最终的结果,只要数据是足够真实、客观,哪怕是少量的数据也能支持我们进行数据分析。

在数据分析的策略上,我们通常是根据数据表现作出假设,对现象进行合理假设。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实体经济,都可以运用假设并论证的方法,根据假设去做策略优化,进而验证假设

比如你写公众号,同样质量同样领域的内容你在中午12点发布和晚上9点发布的数据表现是不同的,并且中午12点的阅读量明显高于晚上,但是它们的点赞比、分享转发比例都是近似的。因此我们可以假设“同样的内容,我们在中午12点发布的数据表现效果更佳,中午发布文章更适合。”

提出假设以后,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你都可以刻意去控制内容的质量和发布时间,进而通过数据反馈去判断假设的真实性,如果在接下来的30天中,你间隔在中午和晚上发布,最终的数据表现是中午发布的15篇文章数据表现均明显高于晚间发布的15篇文章,其中周末有少量偏差。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假设成立。

当假设成立后,我们可以确定“中午发布的文章比晚上发布的数据表现要好,我们应该在中午12点左右发布文章。”

六、总结

综合运用打造个人品牌的这套方法论其实本质也适合去打造各个产品,人也是一款“产品”,打造个人品牌跟打造爆品类似,其中思维的本质是完全相同的,建立这套思维模式能够帮助你在更多的领域攻城略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影响力  影响力词条  有效  有效词条  互联网  互联网词条  打造  打造词条  品牌  品牌词条  
运营

 BodeTree:让没有理财习惯...

今天创业公司BodeTree针对小型企业主,发布了一个基于网络的理财解决方案,提高他们对金融数据的敏感度,你也许会想,这类理财工具不是挺多的吗?可是,BodeT...(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