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实施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十大误区和三大途径

  一、实施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十大误区

  衡量成本优势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与竞争对手提供同等的顾客价值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成本。即在不降低溢价的前提下,降低相对成本。如尽量削减不增加产品差异性的成本。不考虑顾客价值盲目降低成本的行为,绝不可能造就企业的成本优势。

  成本领先战略的成功取决于企业坚持不断地实际实施该战略的技能。成本不会自动下降,它是艰苦工作和持之以恒地重视成本工作的结果。

  许多企业不从战略全局的角度考虑成本控制问题,而拘泥于一般的、个别的细节,可能会犯以下一些常见的错误:

  误区一:将成本领先等同于价值链各环节的成本最低

  价值链是企业相互依存的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所构成的一个系统,通过各项价值链活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最优化会带来成本削减的机会。例如,供应商产品的适当包装能减少搬运费用,较高质量的原材料购进可以使生产简化并减少废料;成本高昂的设计、更严格的材料规格或更严密的工艺检查反而会降低服务成本。企业成本优势的形成,绝不仅仅是削减某单个价值单位成本的结果,而是价值链各环节最优化的结果。

  误区二: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原有成本领先战略创造的成本优势

  企业除在某一时点上进行成本行为分析之外,还必须考虑价值活动的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如何独立于其战略并随时间变化的情形。因此,企业可通过动态分析成本,预测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哪些价值活动的绝对或相对成本的重要性会加大或降低,并迅速采取相应的行动使自己处于成本优势的地位且保持原有成本优势地位的持久性。

  误区三:将成本优势等同于单纯的降低生产成本

  多数时候,生产成本只是总成本的一部分。在重视降低生产成本问题的同时,还需要跳出本企业价值链的范畴,认真审视整个价值链,通常在上游价值(涉及采购环节)和下游价值链(销售环节)可以寻求到成本降低的重要途径。

  误区四:仅通过某一项成本驱动因素,企业就能取得长期的成本优势

  保证成本优势的持久性,防止竞争者模仿,取决于成本优势的来源各项成本降低因素。规模、相互关系、专有技术成本比其他成本驱动素更具有持久性。时机选择和整合行为很难被仿效,往往也是持久性成本优势的来源。不过,只有在它们转化为规模或学习优势的情况下,其持久性才能达到最大。通过多个价值链的相互作用而取得的竞争优势,可以使竞争者难以模仿,由此使该企业保持了持久的成本优势。

  误区五:集中于生产活动的成本,别无他顾

  提起“成本”大多数管理人员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生产成本。然而,总成本中即使不是绝大部分,也是相当大一部分产生于市场营销、服务、技术开发和基础设施等活动,而它们在成本分析中却“常常很少受到重视。审查一下整个价值链,常常可以获得能大幅度降低成本的、相对简单的方法。例如,近年来电脑和电脑辅助设计的进步对科研工作的成本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误区六:忽视采购中的成本管理

  许多企业在降低劳动力成本方面斤斤计较,而对外购投入却几乎全然不顾。它们往往把采购看成是一种次要的辅助职能,在管理方面几乎不予重视。企业常常让那些自己信任的却对降低成本既无专门知识又无积极性的人去采购许多东西,同时,他们对外购投入和其他价值活动的成本之间的联系认识不足。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如果采购方法稍加改变便可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误区七:忽视间接的或规模小的活动

  降低成本的规划通常集中在较大的成本或直接成本方面,如元器件地制作和装配等,占总成本较小部分的活动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间接活动如维修和常规性费用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

  误区八:对成本驱动因素的错误认识

  企业常常错误地判断它们的成本驱动因素。例如,全国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又是成本最低的企业,可能会错误地以为是全国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然而,成本领先的优势实际上可能来自企业所经营地区的较大的地区市场占有率,企业经营目标可能试图以提高全国市场占有率来降低成本,其结果可能是因削弱了地区上集中的一点而破坏自己的成本优势。它也可能将其防御战略集中在全国性的竞争厂商上,而忽视了由强大的地区竞争厂商所造成的更大威胁。

  误区九:成本降低中的相互矛盾

  企业常常试图以相互矛盾的种种方式来降低成本。它们试图增加市场占有率,从规模经济中获益,却生产了多种多样的规格型号产品,这反而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规模效应。它们将工厂设在靠近客户的地方以节省运输费用,但在新产品开发中又忽视了产品自身的质量。成本驱动因素有时是背道而驰的,企业必须认真权衡,从而作出取舍。

  误区十:无意之中的交叉补贴

  当企业无法认识到由于产品成本的不同而表现出的产品所存在的市场前景不同,就常常不知不觉地卷入了交叉补贴之中。传统的会计制度很少计量上述产品、客户、销售渠道或地理区域之间所有的成本差异。因此企业可能对一大类产品中的某些产品或对某些客户定价过高,而对其他的产品或客户却给予了价格补贴。例如,白葡萄酒由于变陈的要求低,因此所需要的桶比红葡萄酒的便宜。如果酿酒厂商根据平均成本对红、白葡萄酒制订同等的价格,那么低成本的白葡萄酒价格就无意中补贴了红葡萄酒的价格了。无意之中的交叉补贴又常常使那些懂得成本利用成本来削价抢生意以改善自身市场地位的竞争厂商有机可乘。

  二、实施总成本领先战略的三大途径

  如果企业决定实施总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它应该综合运用以下三大类实施途径,以打造综合成本优势,造就对手难以匹敌的、持久的价格竞争力。

  1?控制成本驱动因素

  (1)规模经济或不经济。如果某项活动的开展,大规模比小规模显得成本更低以及如果公司能够将某些成本(如研究与开发费用)更多地分配到销售量上,那么,就可以获得规模经济。

  (2)学习及经验曲线效应。开展某项活动的成本可能因为在经验和学习方面的经济性而随时间下降。

  (3)关键资源的投入成本。一家公司对外购投入成本的管理通常是一个很重要的成本驱动因素。

  (4)协调与公司有联系的活动。如果一项活动的成本受到另一项活动的影响,那么在确保相关的活动以一种协调合作的方式开展的情况下,就可以降低成本

  (5)公司内各业务单元活动共享。

  (6)一体化或外包。

  (7)与先动者的优劣势相关的时机因素。有时候,市场上的先动者能够比后来者能以更低的成本建立和维持其品牌声誉;而有时候,特别是技术发展很快的时候,设备或技术的随后购买者往往会受益,因为所安装的设备是第二代或第三代的产品,价格反而会便宜一些,运作效率还会高一些。

  (8)生产能力利用率。生产能力利用率的提高可以使得承担折旧和其他固定费用的生产量扩大,从而降低单位固定成本

  (9)战略选择和经营运作决策。下列的各种管理决策可以使得公司的成本降低或者升高:提高或减少产品和产品种类的数量;增加或减少为顾客提供的服务;使产品的性能或质量的特色增加或减少;比竞争对手支付更高或更低的工资和附加福利;增加或减少渠道的数量;延长或缩短给客户的送货时间;比竞争对手更加重视或不重视利用激励性补偿;提高或降低购入材料的规格。

  2?改造价值链的结构

  (1)简化产品设计,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减少零部件的方法,将各种模型和款式的零配件标准化,转向“易于制造”的设计方式。

  (2)削减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只提供基本的、无附加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削减产品的多用途和多选择所带来的成本费用。

  (3)转向更简单的、资本密集度更低的或者更简便、更灵活的技术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既能够实现低成本,又能够实现产品定制性的柔性制造系统)。

  (4)寻找各种途径来避免使用高成本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5)使用“直接到达最终用户”的销售策略,从而削减由于中间商而产生的成本费用。

  (6)将各种设施重新布置在更靠近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地方,以减少入厂和出厂成本

  (7)抛弃那种“定制式营销”的经营方式,将核心集中在有限的产品或服务之上,以消除产品或服务中的各种变形所带来的活动和成本

  (8)再造和更新业务流程,从而统一和合并一些工作步骤,去掉附效益加值很低的活动。

  (9)利用电子通信技术减少书写工作,减少打印和复印成本,通过电子邮件加快通信速度,通过公司的内部网络来传播信息等。

  三、着力培养低成本的企业文化

  一粥一饭,常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小数怕加,大数怕减等。把类似的理念贯彻到员工的头脑中去,形成员工的共享价值观,就会有更多降低成本的途径出现,员工不会抵触而会自觉地贯彻实施企业的总成本领先战略。

  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几乎不可能实施总成本战略,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贪图高薪享受的外企经理人们不可能有“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企业文化理念,而娃哈哈持续20年坚持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做法,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创始人宗庆后的艰苦朴素、厉行节约、以身作则的精神带动作用,由此影响到所有员工的思想和行动,形成了“其他大企业根本无法学习”的企业文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总成  总成词条  误区  误区词条  途径  途径词条  领先  领先词条  战略  战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