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高效学习者都在用的5种思维

今天就结合这本书和我最近8个月的体验,来聊一下高效学习

本文的内容分为5个部分:

想成为高效学习者,先解决定位问题

挑战大目标,才能逆袭

用专业而不是业余的方式训练

高质量输出倒逼输入

不解决问题的学习都是自嗨

跟着我学完这五个部分,你可以习得高效学习的关键思维,如果你能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学习,效果会有肉眼可见的改善和提升。

下面咱们就逐一介绍它们。

01、想成为高效学习者,先解决定位问题

《高效学习7堂课》中讲:

“要让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个高效学习者,首先得解决找准定位的问题,而不是教他学习方法,定位问题不解决,给什么方法都无效。”

我举双手双脚赞同这个观点。

如果你不知道学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学,那学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学什么都学不到深处,学什么都变不成自己的。

这也是我的不少咨询客户遇到的问题,他们会说,安老师你给我推荐几本书,安老师你告诉学什么技能比较好……我通常不会直接推荐书或者技能给他们,而是先和他们探索定位问题。

唯有明确定位,才可以谈学什么,才可以谈学习的效率和效用。

这一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

2020年9月初,我重新思考自己在做的职业咨询、副业、写作、视频号、公众号、知乎、知识星球等事情,决定围绕生涯重新组织它们,以后将以生涯为内核来规划各项业务的发展。

有了这个定位,我的学习方向立刻就明确了——职业生涯相关的理论和技能。后来我报名参加了BCC培训,我找来几十种生涯相关的书来主题阅读,这才有了认知层面的提升。

那问题来了,怎么明确自己的定位呢?

《高效学习7堂课》给出了一个工具——个人成长定位矩阵分析模型。

如图所示,个人成长定位矩阵的横坐标是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越高的人,越容易选择更有挑战性的定位策略。纵坐标是能力水平,越是能力强的人把握机会的能力越高,反过来说,选择的机会就越多。

个人成长定位矩阵用能力水平和风险偏好两个维度划分出四种成长定位策略。相应的,一个人的学习方向也有四种选择。

平稳起步:这个阶段能力弱,承受风险的能力也弱,宜保守选择,先解决个人温饱,再寻求突破。从学习角度看,多学几样实用的技能会更好。

选择跑道:如果一个人内心自我成就动力很强,即便起点能力一般,也可以在一开始选择自己想要的方向,坚持努力。此时,需要选择一个有上升空间的方向,持续投入学习,成为领域内的一流人物,得到超出普通人的回报。

升级赛道:能力强了,可以考虑通过升职、换岗、跳槽等方式,打开职业生涯的上升空间。这个时候,就需要全面升级自己的知识框架,满足自己更高的学习需求。

更换游戏:

能力强,又不怕冒险,升级赛道已不能满足胃口,就必须进入更大的舞台,才有发展的空间。

这个时候需要跟对人来学习学习别人做人做事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玩法”。

你可以使用这个工具,来分析下自己当前的状态,找找对应的学习方向。实际使用中,和职业目标结合起来,会更有效果。

02、挑战大目标,才能逆袭

《高效学习7堂课》中指出,很多人不停学习,其实是在寻找一种掌控感,实际上学这个学那个,自己并不会有大的进步。其中有一段话,道出了我前几年的状态。

“很多人喜欢一件件去实现小的目标或者完成小的行动计划,我并不认为这一定是在进步,只是某些人企图通过一件件完成小进展的事儿,暗示自己对这个世界依然充满掌控感,进而获得对生活的确定感,这种确定感让人感到安全,而安全感会让一个人变得不那么焦虑,这对他们很重要。”

我们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害怕比别人落后,比较焦虑,所以总想多学点短期就能学会的东西,缓解焦点,看见“成长”。但实际上,如果你没有一个大目标在前面引领,这些个小目标的实现,就没太大作用,它们只是焦虑日常中的一粒粒布洛芬而已,其作用仅仅是缓释你的痛苦,在某种程度上对现状做一些改良,无法让你发生质的飞越和突破。

高手的学习不是这样。

中国著名田径运动员刘翔,很早就获得了世界冠军,当时他的跨栏技术是八步上栏,而且掌握得非常熟练。当时在110米栏项目中,世界上只有三位选手掌握了七步上栏绝技,他们的成绩逐年上升,领先采用八步上栏的选手。刘翔为了提升成绩,决定练习七步上栏。

2011年5月15日晚,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刘翔首次使用七步上栏技术,以13秒07的成绩夺冠,终结了奥利佛的20场连胜神话。

刘翔实现七步上栏的大目标,那些使用八步上栏的选手,无论如何精进八步上栏技术,都不可能超越他的速度。

这就是大目标的作用。

我们在学习上也是一样,设定一个超出一般人的大目标,明白自己一旦实现大目标,就能后来居上,那就不会焦虑。即便在学习过程中,因为需要掌握各种新技能而进度缓慢,短期内成绩下滑,也可以接纳。

2020年,我做职业复盘时,给自己立的一个大目标就是——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方法。我知道,一旦我建立了自己的方法论,就会超越90%的职业咨询师,所以我才可以闷头做咨询、学习、梳理、写作,不被焦虑所困扰。

03、用专业而不是业余的方式训练

当我们有了大目标,为了实现它,可能需要学习掌握各种新技能,这个时候,要采取专业的方式来训练。《高效学习7堂课》给出了一个快速掌握技能的公式,如下图所示。

我在“如何在工作中建立个人品牌?”一文中,也提到了类似的方法——刻意训练。

这些方法都来自《刻意练习》,我推荐你深入阅读这本书,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04、高质量输出倒逼输入

学习方面,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观点——输出倒逼输入。但更好的做法是,高质量输出倒逼输入,因为一般的输出,其实没什么效果,只是自我安慰而已。

举个例子,如果你家有幼儿,你喜欢看育儿书,看到好方法,就拍个照,发朋友圈,然后完事大吉。那即便你天天拍照发圈,在育儿能力上,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提升。

为什么呢?

一是你选择的输出方式不是最佳。

对以育儿为目的的学习来讲,在朋友圈分享育儿方法,是比较差劲的输出方式,聊胜于无。最好的输出方式是把孩子养育好呀,也即“内化实践”。

二是你的输出没有质量。

你就给图书内容拍个照片,或者给某个育儿博主的文章截个图,发到朋友圈,这只能算是“复制粘贴”,没有个人理解,对掌握相应的育儿方法,基本没有促进作用。这是低质量输出,无效的。想要有效,最好是解决了孩子的某个问题后,写篇小作文,发到朋友圈。

那么,怎么样才能形成高质量输出呢?

《高效学习7堂课》中有一段话,指出了方向。

“一件事如果没有清晰明确的质量标准,很难做好。标准有3种:①公认的技术标准;②行业优秀标杆;③自己的历史标杆。这些标准难度依次降低。”

按这段话的意思,你要想通过输出倒逼自己学习,分三步:

先明确自己输出的质量标准

学习、实践

创造符合质量标准的输出

这样才可以避免把“输出量”当作“输出质量”的情况,才可以跳出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那么,谈到输出,还牵涉到输出方式的问题,《高效学习7堂课》总结了7种常见的输出方式,如下图所示。

这7种输出方式的难度,从金字塔底往上看,依次递增。但你不一定要按照这个顺序依次输出,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输出方式。

比如你学习育儿知识是为了养孩子,那你可以直接选择第5种输出方式——“内化实践”,力争养好孩子,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各类问题,这就是最好的输出。类似的,学习编程,最好的输出是写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软件。

比如你学习制作PPT,学习时间管理,就可以选择记录笔记、思维导图、解读文章等方式,它们可以强化你对方法的理解,帮助你更好的掌握某种方法。

05、不解决问题的学习都是自嗨

学习之后,输出笔记、思维导图、复述文章等,都是学习成果。但最根本的成果,是你通过学习拥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了问题。

所以,请不要沉湎于各种不解决实际问题的输出,而要回到学习的目的——解决问题——上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解决真正的问题。

这就是《高效学习7堂课》所说的成果思维。

高效学习者会利用成果思维,创造优质输出。优质的输出,往往是下面四类情况。

“高效学习者之所以高效,就是因为他认认真真思考了产出的问题,思考了产出成果在那些方面解决问题,并创造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习变得有成效,而不是用了自己感动自己的手段。”

希望我们都能用成果思维来指导自己的学习,这种思维,可以解决“读过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个问题。

06、小结:高效学习的逻辑

以上,就是今天要和你分享的学习逻辑,来自《高效学习7堂课》,小结如下:

首先,明确自己的定位,有了定位,学习才有方向。

然后,设定一个超出普通人的大目标,有大目标,才可能有突破。

接下来,要用专业的方法来掌握新技能。

再接下来,可以用高质量的输出来倒逼深入学习

最后,要回到现实层面,用学习到的东西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学习的目的,实现闭环。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高效学习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高效学习者都在用的5种思维  学习者  学习者词条  在用  在用词条  高效  高效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  
综合管理

 管理员工的方法 如何管理员工

管理员工的方法 如何管理员工一个企业,不管它是属于哪种类型,影响员工行为的都有三种力量——制度、管理和文化。这三个东西从不同的侧面影响着组织的个体行为及其结果,...(展开)

综合管理

 浅谈如何当好班主任管理班级

浅谈如何当好班主任管理班级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因而人们的思想意识也趋于多元化。但不管怎样,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是不会变的,家庭盼望子女成才成人的愿望也多是不...(展开)

综合管理

 如何做好交通安全管理

如何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导语:在我国,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30万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每年因交通事故而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10亿交通事故,已成为人类的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