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家长育儿观:让孩子拥有绵长的快乐

  父母对孩子都有自己的期望。这种期望既反映了父母对社会要求的理解,也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考虑。如果您是家长,您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10年前,身为家长的连子波先生在女儿3岁的时候写下了相关的思考。10年后,女儿已经成长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让连子波觉得欣慰的是,孩子正像他期望的那样在成长。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他的育儿观,希望对家长朋友们有所启发。

  讲述:连子波(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

  喜欢唱歌未必要成歌唱家

  希望自己的小孩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决定了在家庭教育里对小孩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回顾和观照我自己和周围的一些朋友的成长历程,我有一种警惕:

  为什么我们的理想总在少年时显得那么伟大却在长大后变得渺小?为什么孩提时代的我们眼光可以穿越宇宙,而在长大后却只能低着头看着我们的脚尖?为什么少年时我们背着手站在父母师长面前,豪迈地说着自己的理想,而长大后变得嗫嗫无言,甚至羞于提起?我们的理想为什么就变质了?为什么我们越长大越活得没有信念?

  什么才是我们的理想?为什么我们的目标越大,就越容易放弃?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有一个更切合我们内心需要的理想?我们往往因为自己的理想不够大而羞愧,为什么我们喜欢当一个医生却为自己的理想不是“白衣天使”而羞愧,我们喜欢当一个工人却为我们的理想不是“工程师”而悲哀,我们喜欢唱歌却一定要说“我要当一个歌唱家”?

  原因很简单:我们受到的教育是一种“英雄主义”的教育。我们历来都被鼓励着、引导着去成为一个卓越的人,成为一个有杰出成就的人,成为一个没有任何缺点的人。我们在未来的生活里必须成为“英雄”,成为“精英”,家长和老师的意思是说,我们都是“上帝的选民”,我们不是一颗普通的粮食,我们是精挑细选出来的 “种子”。因为是 “上帝的选民”,我们就必须背负许多责任上路,人生不能有些许的差错;因为是“种子”,所以我们就一定要长成参天大树,以致畸形生长。

  大部分人只是社会螺丝钉

  其实在生活里,大部分的人都只能成为普通的人,这是自然规律,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大部分人也都只是社会的螺丝钉,在社会这个大机器里发挥着自己应有的作用,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机器的核心部件。衡量一个人的人生是不是有意义,不应该将他(她)能不能成为“核心部件”作为标准,而应该将他(她)的人生对社会是不是有用、其人生是不是快乐作为标准。

  当然,“有用”有层次上的区别。如果我的小孩能有一颗敏感而精致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的快乐,不危害社会,她的成长就大致达到我的目标;如果她能对社会有更大的作用,我当然会更加高兴。但有一个前提,她不是以损害或牺牲自己的人生快乐和生命为价值的。而如果,在这种对社会的服务里,她个人自愿损害或牺牲自己的人生快乐和生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她自己可以从中在精神上得到最大的满足和回报,也就是说她有自己的信仰。

  信仰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盲目的意志,只要是有益于社会的,我不想妨碍我小孩的信仰自由。有了信仰,或许可以说她确实是社会的“英雄”,这和“英雄主义”教育所要求去做的“英雄”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是自愿的,后者则是他者强加或引诱的——— 这是对个体生命的不尊重。

  基于以上定位,对小孩的家庭教育就显现出了一种温和、宽容的面貌。如果要使小孩成为社会精英,必然要给小孩过多的生命负担,使练琴成为“过级”的附庸。参加一个娱乐活动成为争夺名次的“比赛”,也必然要丢失非常多的快乐,比如牺牲游戏的时间、去野外感受和风吹拂的时间、亲子间没有任何目的的纯粹的聊天……

  一起看街头广告也是教育

  其实,人生的很多快乐是在无所事事之中的,当我有一搭无一搭地和小孩聊天的时候,我觉得我的生命和她的生命贴得特别紧,那种轻松的气氛几乎就是上天的馈赠,生命在这一段闲暇里的密度比任何时候都要大得多。这其实也是一种教育,让孩子去明白人与人的真诚交往是快乐而有意义的。

  我有时会跟小孩一起去看街上的广告牌,我不相信这对小孩的成长没有用。真正的教育是“春风化雨”的,应该是“不着痕迹”的,应该是基于对生命和社会的热爱之上的。只要不过度,无所事事有什么不好?

  我的小孩很喜欢和父母在家里开 “诗歌朗诵会”,她当主持人,读她喜欢的唐诗,她母亲和我各自读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掌声,有点评。她也喜欢和我比赛“写生”,其实我根本就是个“画盲”,但在游戏里,我觉得很多东西被建立起来了,比如兴趣,比如感情,我甚至想,或许她的心里已经埋下了一颗对艺术喜爱的“种子”。

  我不懂画有什么要紧,我给她看很多画,任她去胡乱评价,我相信她在画作与画作的对照里会建构起自己的审美观。就胡乱地看吧,就胡乱地评吧,我们谁不是胡乱地生长,而最后都长成了一个人。

  纵使是批评也要带着爱意

  在对小孩的教育中,我们不一味纵容,因为一些坏的习惯的养成,就可能使小孩变成一个让人讨厌的人,也可能在以后对社会有危害。在批评的过程中,既要严厉、原则分明,又要宽容、充满爱心,因为谁都不是不会犯错的神。

  在批评时,也要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存在。我相信这样,孩子长大后面对生活的不满时才不会满腹怨气。

  有时候,我觉得孩子只是父母生命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过客,她和我们血缘相亲,但又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终有一天,她应该离开我们而存在。她不是我们的倒影,她应该有自己的舞蹈。如果她可以在以后的生活里起舞,那么我们能给她的是什么呢?

  看看周遭,看看自己的人生,我首先要说的当然是“要很快乐”,然后是“要怀着善意张望这个世界”,然后,我还想说,“孩子,一切所得皆无因而得,你要常怀谦卑”。

  我们不愿意对小孩有过多的期望,我们只希望她健康成长。我有一次和孩子的妈妈说:“如果我们的孩子出生后并不健全,我们是不是也会照样爱她?!”其实这样一想,很多苦恼也就能豁然开朗。

  生命充满意外,种下一粒种子,细心照料,它并不一定就会按照预期成长,但我们唯一保证的,大概就是眼前的每一天。很多年以后,当她回想起父母温暖的笑容、带着爱的批评,回想起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日子里有一种绵长的快乐,并且她也会将这种爱传递给她的小孩,给更多的人,或许就是我们家庭教育的成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绵长  绵长词条  育儿  育儿词条  家长  家长词条  拥有  拥有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