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如何正确教育宝宝

如何正确教育宝宝

孩子选书,书的纸张颜色、光泽度、色彩、画面都非常重要,因为这些要素会影响孩子的视力。

纸张不能太白

用白色纸张印制的书刊外观很漂亮,印刷非常精致,但读起来眼睛却很容易疲劳。

不管是看书还是看电视,对比度太强都对视力有不良影响。纸张过白,一是会增加颜色的对比度,二是反射光线过强,会过度刺激视觉神经,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看电视为什么要开灯,就是要减小对比度。如果图书纸张看上去十分刺眼,或者看了不到10分钟眼睛就感觉累了,那纸张颜色肯定是不合适的。

反光不能太强

好的童书,色彩要柔和,接近自然色,反光不能太强烈。

反光越厉害,眼睛受到的刺激越强,眼睫状肌处于过度收缩的状态,眼睛特别容易疲劳,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功能调节性近视。

色彩不能太艳

孩子的视觉需要刺激,但如果认为鲜艳的颜色就是对视觉的刺激,那就大错特错了。孩子看惯了色彩太重太鲜艳的颜色,以后对自然颜色的分辨力就会减弱。就好比我们给孩子吃多了太咸的食物,以后他对食物的味道就不那么敏感了。所以,刚生下来的孩子不用给他看彩色的书,可以先给他看一些黑白颜色的书。

现在市场上图书的纸张颜色变化特别多。一些艳丽的颜色,比如红色、绿色等能提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但长时间阅读眼睛会感到疲劳。所以,图书纸张的颜色还是以柔和的色调为好,比如淡黄色、淡粉色等,这些颜色阅读时不会使眼睛很快疲劳。

画面不要太细

成人愿意看精细的画面,而童书画面却不能太细太复杂,字也不能太小,否则孩子看起来很吃力,他会不自觉地睁大眼睛,凑近图书,时间长了会影响其视力。

从医学的角度讲,孩子出生后,视力发育还没有成熟,视力要一直发育到5岁才完成。5岁时,孩子的正常视力才能达到0.8~1.0。在这期间,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视力。因为孩子的眼睛没有发育成熟,不能看太精细的东西,所以,字大一些、画面简单一些为好。

还要注意看和闻

看:看书的装帧。平装书的纸不能太硬、太薄,否则容易割破孩子的手。精装书的书角要选择包角的或者圆角的,否则坚硬锐利的角容易戳伤孩子

闻:闻书的味道。有的图书出版者为了追求图书的外观和手感,使书看起来更漂亮,摸起来更有质感、更真实(比如书里讲到贝壳,就做成摸起来真像贝壳的质感),制作时添加了一些化学物品,如果所用的材质不环保,就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一般来说,有害的物质闻起来会有刺鼻的味道,购买时可以先闻一闻,如果味道很不好闻,就不要买了。

帮宝宝打败“害怕”的故事

刚要关灯,孩子就哭闹起来,因为他怕黑;要去幼儿园了,孩子却不愿意放开你的手, 因为他害怕离开妈妈……怎么安慰孩子的“害怕”?

让我们看看,图画书教我们的好点子吧——

有时候,我们会害怕一件东西,仅仅是因为不了解它。如果用猫儿一样锐利的眼睛,来看看这样的《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你猜,那些黑乎乎的房子和箱子还会不会吓住你呢?

有时候,我们害怕的东西其实很搞笑。就像美穗,她一会儿头疼一会儿肚子疼,其实都因为她害怕见到《同桌的阿达》,这个倒霉的“大怪兽”为什么老跟着她,不肯放过她呢?等到美穗终于发现,阿达原来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她的时候,嘿,“怪兽”就不见了。

还有的时候,我们的宝宝其实并不是很害怕,可小人儿总需要一点儿借口,赖在爸妈的怀抱里呀。这时的“我好害怕”,其实就是一个可爱的亲子游戏。要是你家里也有一只会撒娇的小老鼠,一到晚上就说自己听见了可怕的声音,你说,这算是《小老鼠的漫长一夜》,还是爸爸妈妈的漫长一夜?

《维利床下的鬼》

维利坚持说自己的房间里有个鬼。妈妈为了让他不担惊受怕,只好耐着性子帮他展开了“抓鬼行动”,结果自己却撞上了一个比鬼还可怕的东西——老鼠。这下子,轮到维利来想法安慰妈妈了……

《魔法森林的夜晚》

那些魔法森林的神秘夜晚,可以是充满了惊叫的,也可以是充满了惊喜的,全看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

《我要来抓你啦》

一个来自外星球的大怪物,叫嚣着“我要来抓你啦”,冲向地球……你觉得怪物很可怕吗?那是因为你还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强大。

《阿莲娜、老鼠和巨猫》

恐惧其实是会变的,它就像阿莲娜遇上的那只小猫,越是害怕它,它就会变得越大,怎么才能让巨猫重新变小?阿莲娜会告诉你,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它。

小心过度:使学步变得更加艰难

有一次,我和一个将近一岁的小男孩结伴到乡小去。由于他才刚刚学会走,所以当他们走在一条石头路上时,我不禁想要去牵他的手,但是我强迫自己打消了这一念头,改以口头提醒的方式告诉他:“走另外一边!”“小心这儿有块石头哦!”“这边要小心走!”小男孩非常认真地听着我的提醒,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路。他不但没有跌倒,还走的很好。我说一句,他走一步。我轻声地说,他注意地听。对他来说,这放佛是天底下最有意义的工作。

学会走路,对一个人来说是第二次出生。从依靠他人,到自己拥有行动的能力,这是怎样的一种跨越?所以说,儿童的第一步意味着对自己的征服——当时仿佛受到一种不可阻拦的力量推动,让他变得勇敢和对一切无所畏惧,就像一名真正的士兵一样,任何困难都打不倒他。他义无反顾地朝着自己的胜利冲刺。这时,父母对这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孩子所采取的任何阻拦和防范措施,都是一种障碍!

很多家长带孩子外出时,即使这个孩子会走路,但他们仍然不放心地把孩子放在手推车里。这些家长认为这个孩子即使会走路,但还没有耐力走远路,这样下去作为家长会不得不放慢脚步。还有的保姆带着孩子去公园散步,她会按照自己的步伐速度推着孩子去,完全忽视了孩子当时的心理。到了公园的草地上,她才会让孩子走一走,而且会十分小心地注意孩子,生怕他摔倒。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爱孩子的表现,这个保姆的行为仅仅是为了避免意外发生而已。

许多动物都会本能地去适应比自己幼小的子女的步伐,而不是强迫他们跟上自己。在动物园我们会发现,当一只母象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象群里时,这些大象就会放慢自己的步伐以适应这头小象的步调,当小象感到疲劳突然停下来时,其他大象也会停下来,耐心地等小象慢慢走来。

然而,这个连动物都能做到的事情,很多大人却不明白。只有少数的一些人,他们真正做到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他们在孩子走路过程中所付出的耐心和抚爱,让人为之感动。

一天,我看到一位父亲模样的中年男子带着他可爱的、看上去大概有一岁半的儿子在公园散步。走了一段,那个孩子突然用双手抱住了父亲的腿。这位父亲立刻停了下来,什么也没说,就站在那里默默看着孩子缠着他的腿玩耍。孩子玩了一会,觉得没意思了,他们才开始往前走。没过多久,这个顽皮的孩子又跑到路边观察树叶和小动物,而这位慈爱而沉默的父亲就在旁边一边看报纸一边等他。

在这个散步过程中,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自然而和谐。这对父子的散步方式其实是最佳的,因为在这个缓慢的过程中,孩子是在学习利用两条稚嫩的双腿动作协调地向前行走。他不仅锻炼了腿部肌肉,也随便学会了观察和认识眼前的世界。

在那不勒斯有一对夫妇,他们最小的孩子一岁半。每到夏天他们就去海边玩耍,但是到海边必须走大约一英里的路,而且陡峭的下坡路非常不适合小孩的手推车,如果把孩子抱在怀里又太累人了,最后,这个可爱的孩子为他的父母解决了难题。他自己慢慢走,还不时地停下来,看看路边的小花,或坐在草地上看一些小昆虫。有一次,他足足用了15分钟的时间站在路边看田野里的.一头小牛。更让人惊喜的是,在这段艰难的路程中孩子并没有像大人们担心的那样产生疲倦感。

我们知道,一岁半到两岁的孩子除了能走路外,还能爬斜坡和梯子。他们的这种行为与我们成人的目的截然不同。成人走路是为了某种明确的目的,他会用自己稳健的步子按照既定的目标方向径直地走去。而孩子恰恰相反,他们行走是为了完善自己的能力,其目的是实现他自身的某种创造性。走的时候,也还没有形成一种节奏。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试图去帮助他,那他也许会放弃自己的步速和他最终的目的地。

有些父母会为孩子在自己走路的时候所表现出的举止感到担心,就像下面案例中的这个孩子的父母,她是多么提心吊胆啊!

一位年轻妈妈的孩子刚学会走路,但奇怪的是这个小女孩不论在什么时候,只要一看到梯子就会尖叫。如果有人抱她上下楼梯,她几乎会激动得发疯,甚至眼泪汪汪。大人们实在不明白她为什么会这样,认为这种心理紊乱也许只是暂时的。其实很简单,小孩只是想自己爬上爬下,她不需要大人小心翼翼地抱着她。对于她来说,楼梯要比公园里的平整的草地有趣多了,在草地里她的双脚都被草掩盖着,也找不到搁手的地方,而台阶不一样,她可以随时把手搁在台阶上,或坐在台阶上。

爬楼梯是3岁之前的孩子的一大爱好,他们乐此不疲地做爬楼梯游戏。去幼儿园你会发现,好像孩子们天生喜欢行走和到处跑动。滑梯上总是挤满了孩子,他们乐此不疲地跑上跑下、爬来爬去。还有的孩子会爬到汽车的窗柜上。

通过这种做法,他?不仅协调了自己的腿部运动,也大大开发着大脑的智力。尽管这样很危险,但至少他们的行动不会变迟钝,孩子也会变得活泼而且充满活力。要知道,唯有配合孩子的精神发展,才能使他们得到最大的助益。

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谈

全世界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最好的教育,莫不希望孩子能够闯出一片天地。我感觉我们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可以付出自己的全部,即使在应试教育的环境里,最大限度地追求分数,那也是迫不得已的,谁希望自己的孩子失去快乐呢?但是,在“全世界”都在“抓”分数的时候,作为家长如果勇敢地将“分数”留给学校去抓,自己“抓住”品质意志的培养,“抓住”素质教育这一块,相信您的孩子一定会出类拔萃的。

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首先要欣赏孩子的梦想。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也许很奇特甚至显得很荒谬,比如很小的孩子可能只想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画一个宝贝去幼儿园,自己可以跟着妈妈;上小学以后也许自己就像当聪明的一休;近了中学,可能就像当华罗庚,也许他们梦想着自己会有足够的力量让世界太平,到了大学阶段,孩子可能就已经有很实际的理想目标。我们要懂得欣赏孩子的种种梦想,引导孩子为梦想而奋斗,因为这些梦想的都是缘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其次,要坚决支持孩子去付出。孩子,特别是上学以后,就是生活在一个集体中,这个集体需要每一个队员付出心血。比如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同学复习功课,家长一般不会反对。但另外一些事情可能就不一样了,比如老师安排孩子打少卫生,一般来说,孩子觉得是一种荣誉,很愿意做老师交给的工作,即使是打少卫生,家长也许不这么认为,当孩子弄得脏兮兮一身回家时,也许说“你傻呀,人家都不做就你做”,好像只有让孩子当干部,管理人家才工作,殊不知,孩子的办事能力,就是从极不起眼的事务开始的。成功地完成一项事务,就是建立信心的第一步。

第三,要赞扬孩子的努力。现在特别时兴赏识教育,家长对孩子微不足道的成功都会加以称赞的,任何成功都来之不易,都值得赞赏,但是牛牛以为更值得赞赏的是孩子的努力,眼睛不要仅仅盯着成功,即使是“失败”,只要孩子付出辛勤劳动,也要赞赏,才能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如果孩子从小就只允许成功、不能承受失败,很难说能到到真正的成功。——我以为,成功就是一连串的“失败”加上更多一点点的努力。

最后,要鼓励孩子去冒险。人们都很欣赏和乐意追随那些敢于冒险的人,却很少自己去冒险,其根源在只愿意成功愿意想失败,比如,孩子在班上总不举手发言,是担心自己说的不好或者说的不对,抱着一种只有在能够预知结果的情况下才敢于行动的心态,似乎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恰恰限制孩子的冒险精神。我们的教育培养谨小慎微渠道很多,鼓励大胆创新的机会却很少。为什么我们在国际奥赛中获奖的学生人数不少,而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却没有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牛牛认为其中很重要一个因素就是,前者重在模仿和练习,你只要把前人做过的,拿来反复做,熟能生巧就够了;而后者需要据有足够知识后的智慧——创新,需要真正自己的东西。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敢于挑战权威,只有敢于挑战权威,才会有创新。

现在学校的教育,有大纲要求,有升学指标要求,对于孩子书本(或者说课本)知识抓得很紧的,家长朋友不如多给孩子喘息的机会,把重点放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实际上正是与学校“齐抓共管”,“无心插柳柳成荫”,当您的孩子怀有梦想、乐于付出、勤劳努力并勇于冒险的时候,他学习成绩也一定错不了。

8招让孩子对你说心里话

家长都希望孩子对父母无所不谈,在这里专家给你建议:

(一)慎用批评

不管是不是孩子的错,如果你想要孩子把发生的事告诉你,攻击和批评可不是办法。此外,不要过早地下结论,要等待他把事情全部说完。听完了他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诱使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或者解决办法。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熟,家长应越来越走到幕后,给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创造机会

孩子,让我们来谈谈!”如果你们的谈话是这样开始的,结果往往是说话的只有你一个人。然而,在你们一起打完篮球,开车回家的路上,或周末一起洗衣服时,往往是孩子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时候。

要想多了解孩子的生活,就要多创造这些对他们没有压力、和你一起活动的机会。当你真的需要问问题的时候,也要少用“为什么”,这个词往往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

(三)控制反应

比如,尽管当儿子告诉你他没有被校足球队选中时,你和他一样很失望,也不能让这种情绪表现出来。否则,会造成以后他只报喜不报忧的后果。

(四)选择时间

吃完晚饭的7点钟正是孩子想告诉你很多事的时候,你也许有一大堆的碗要刷,但你最好留在餐桌前,耐心地倾听。大人们总计划着下一步,而孩子们只注重现在,要遵守他们的时间表。

(五)奖励诚实

孩子做错了事时,你必须首先对他向你承认错误的诚实表示肯定。孩子们最担心因为他们的错误行为而失去父母的爱,所以你要特别注意鼓励他们养成主动承认错误的好习惯

(六)尊重隐私

即使对于最开放、最友好的父母,孩子还是有他们自己的秘密,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学着和父母分离,越来越多地依靠朋友。我们应该做的只是让他们知道,如果他们需要,你永远在他们身边。

(七)替他保密

想象一下,你最好的朋友把你告诉她的最隐秘的事传给了其他人,你的感受会怎样?孩子们也是一样,这可能是你失去信任最快的途径。

(八)及时弥补

不管我们怎样注意,总有犯错误的时候,及时弥补就显得极为重要。要肯放下架子,向孩子承认错误。

究竟是谁在无理取闹

我们总会遇到孩子无理取闹的情况,在那时孩子脾气特别大,只要不顺心就会大哭大闹,而且很爱缠人。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平时太宠孩子了,这样下去孩子的脾气会越来越大。他们建议,如果孩子总是无理取闹,父母应该试着拒绝他,哭闹几次他就会慢慢明白哭闹是没有用的。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难道孩子真的是在无理取闹吗?

一天晚上,一位好心的妈妈要孩子上床睡觉。

小男孩请求妈妈让他把已经做了一半的事完成后再去睡,但是这位妈妈一点也不肯做出让步。小男孩只得还是乖乖地上床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想把事情做完。

小男孩的妈妈发现孩子竟然背着她偷偷溜下床,于是狠狠地骂了小男孩一顿。

小男孩对妈妈说:“我没骗你啊,我跟你说过我想要把事情做完的。”

妈妈不想再和孩子说下去,就叫小男孩说对不起。

可是这个小男孩还想继续和妈妈理论,他并没有欺骗,就像之前他向妈妈坚持说要把事情做完才去睡一样。

小男孩解释说,因为他没有欺骗任何人,因此他不明白为什么他需要道歉。

“好吧!”小男孩的妈妈接着说:“我知道了,原来你一点也不爱妈妈!”

小男孩回答:“妈妈,我真的很爱你,只是我并没有做错事,为什么要道歉呢?”

通过以上对话,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孩子的谈吐才像大人,而这位妈妈的行为反而更像一个孩子那样无理取闹。事实上,孩子的无理取闹大都是需求被父母忽视的表现,他们想要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情但被大人给阻止了。大人不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是一味地以自以为是的错误观点处罚孩子,这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大人的种种做法,其实正是无理取闹的不理智行为。他们盲目地对待孩子的方式,给孩子的成长设置了许多障碍。

习惯-----关于孩子

叶圣陶老人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学习习惯指的就是: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的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去学习。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往往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一些家长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习惯的培养,这恐怕是我们现在一些家长最大的误区。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关键在于了解孩子。任何教育都应以了解教育对象为前提。作为成熟的父母,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是当即质问或训斥,而是平心静气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经过这样的思考,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就能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一般的情况下,通过奖励和惩罚(注意:绝不是体罚,“惩罚”孩子是一门艺术!)反复几次,一个好的习惯就可形成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如何正确教育宝宝  正确  正确词条  宝宝  宝宝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  如何正确教育宝宝词条  
家长加油站

 三岁半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脱离父子关系的证明该怎么写推荐度:五十三岁生日简短的感言推荐度: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推荐度:孩子满月怎么写祝福词推荐度:半学期个人总结推荐度:相关推荐三岁半的孩子...(展开)

家长加油站

 学校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学校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那么,学校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呢?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一、生命教育:实现生命的价值首先谈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