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撕下“永久牌”标签,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人才称号获得者是优秀人才的代表,是高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把人才称号作为评价人才、配置学术资源的唯一依据,不单纯以人才称号获得者数量评价人才队伍建设成效,要扭转以“帽子”为牵引建设人才队伍的不良倾向。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多次就人才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就如何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改进人才评价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要通过改革,改变以静态评价结果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的做法。”“要推动人才‘帽子’、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这些论断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教育系统以实施人才计划为牵引,吸引和集聚了大批高层次优秀人才,为创新创造注入强劲动力,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由于人才评价机制还不完善,改革举措落实还不到位,“唯帽子”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旦获得某种荣誉、戴上某种人才“帽子”,就相当于贴上了“永久牌”标签,导致少数高校人才不思进取,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老本”,加之项目、资源、经费等向“帽子”倾斜,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浮躁、功利之风。可见,简单地以“帽子”论英雄,以某一阶段取得的成就“定终身”,着实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亟须纠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环境是良好体制机制。”应当看到,人才称号是在人才计划或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人才的入选标识,是对人才阶段性学术成就、贡献和影响力的充分肯定,但不是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也不是划分人才等级的标准。对此,《意见》提出,要“健全兼职兼薪管理制度,加大对人才‘双聘’‘多聘’情况的监管力度”;“完善人才称号退出机制,实现人才计划能进能出”;“平等看待各类人才,不将高层次人才等同于人才称号获得者,不把人才称号作为评价人才、配置学术资源的唯一依据”……抓住制度“牛鼻子”,聚焦“唯帽子”行为,撕下“永久牌”标签,必将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激发人才优势,释放人才红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抓住人才评价改革的关键点,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评价指挥棒问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永久  永久词条  撕下  撕下词条  激发  激发词条  活力  活力词条  创造  创造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