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去“小学化”不意味着要丢掉“幼小衔接”

每年暑假都是即将成为一年级小学生的家长的焦虑季。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在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会发生巨大的转变。

如何帮助孩子们应对这种转变,需要政府、学校、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努力。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总体要求是,“小学方面零起点教学,在学前教育宣传月中向幼儿园家长大力宣传‘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幼儿园方面是“幼小衔接”的主导方,可是随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去小学化”文件的下发,很多幼儿园念歪了经,把“去小学化”当成了挡箭牌,索性完全丢掉了“幼小衔接”的内容,导致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到社会辅导班去学习纯小学化的知识,这是当下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表面上看,幼儿园完全消除了小学化,实际上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将小学化通过社会辅导机构完全推给了孩子,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孩子们在大班后期,应当具备上小学的相应能力,如自己收拾书包、叠被子、独立如厕、适当缩短午睡时间等,家长和教师都应该适当退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然而,很多幼儿园仍然是全园一刀切,所有的时间都是统一的,根本没有考虑不同级部幼儿的年龄特点。上级不允许有小学化的东西,幼儿园没有认真解读就完全杜绝,甚至包括带拼音的《安徒生童话》等童话书都在整治小学化的范围内。事实上,孩子们正是通过反复地听故事和日常生活积累,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

不可否认,幼儿园的教学应以游戏化为主,正常的区域活动和自主游戏活动确实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幼儿园要严格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科学投放操作材料,运用更为恰当的教育方式,把“幼小衔接”的知识融入到这些游戏化的教育活动中去,使“幼小衔接”顺利开展。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行为时,要提高标准,增加诸如考察注意力、自控力方面的内容。

不管是使用省编教材还是园本教材,大班后期都会有“我要升入小学”的主题教育活动,这是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尤其是儿童节之后,孩子们已经到了入学年龄,幼小衔接课程他们完全能够理解,比如可用实物演示进行分解组成的练习,为小学的数学运算打基础;在绘本阅读中,孩子自然而然地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在增加绘画练习的基础上,孩子们能正确握笔书写1-10的数字等。这些家长都非常认可,大可不必谈“小学化“而色变。

孩子的发展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在“我要升入小学”的教育活动激励下,他们自身也能认识到幼儿园和小学生活的差异,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幼儿园在做好“幼小衔接”方面定要担负起职责,为孩子们顺利升入小学助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幼小  幼小词条  衔接  衔接词条  丢掉  丢掉词条  意味着  意味着词条  小学  小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