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除了奖杯,学校还能以什么赢取口碑?

近日,有蒲公英评论作者撰文称,在某学校门口看见一道“景观”:校门口两边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荣誉牌匾,煞是壮观。数量之多、年代之久、种类之全,令人咋舌。可许多家长对办学水平的评价只是“一般般”。采用不正当手段“捞”荣誉,致使有些荣誉牌匾的水分太多、含金量太低,降低了办学质量,影响了教育形象。

各式各样的“荣誉”“上墙”并不是一校的孤例,将学校获得的大大小小牌匾挂在校门口早已成为约定俗成的常态。应该承认,这些牌匾存在着泥沙俱下的现象,也不排除一些荣誉是粗制滥造、模棱两可、牵强附会的,甚至也有一些来历不明的注水牌匾。但是,这些牌匾是怎么被挂到学校的“脸面”的?校长们为什么会允许甚至鼓励所有荣誉“上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是一句人尽皆知的话,能够做到一校之长的人肯定对此耳熟能详,之所以让一些水分很大、甚至让内行人哑然失笑的牌匾大行其道,这绝不是因为那些校长们智商欠奉,只是为了赢取口碑而用力过猛,同时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

揆诸现实,一方面是每个校长的任期有限,而口碑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的积淀,这一对矛盾势必刺激校长要在有限的任职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荣誉,以“看得见”的办学业绩来形成足够的社会影响。可以说,那一座座的奖杯,一面面的牌匾都是对应校长职级考核的一项项分数,所以也难怪这些校长会“有枣没枣打三竿”。荣誉这东西,无非是“闲时挂着,急时用着”而已。

另一方面,有必要深入思考一所学校口碑的形成过程。在一个评价机制尚未成熟、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并不科学的大环境下,升学率的高低是左右着一所学校的社会观感的最大要素。在一个地区,一所超级学校以高升学率攫取了最优质的生源、享受着最完善的保障、输出了最“硬核”的地区教育观,就如同美国总统选举的“winner-take-all”(赢者通吃)法则,社会的良好口碑被一家独大的学校完全占有,其他的学校生存和发展步履维艰,为了分得“口碑”的一杯羹,只能依靠种种牌匾来支撑门面,故此,校门口出现一墙牌匾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假到真时真亦假”,依靠这些所谓的荣誉来赢取口碑终非长久之计,短时间内提高升学率也难以实现,学校应更多地思考自身的内涵发展,以更积极开放的办学姿态和方式来证明学校的实力,提振学校的信心,赢取良好的社会口碑。

学校不妨大胆推进“开门办学”的尝试。在一些特定的校园开放日,向社会敞开大门,让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后勤服务等接受社会的“全面检阅”。正所谓,“阳光之下无新鲜事”,如果一所学校有这样的自信,能以开放的姿态倒逼学校各项工作做到尽善尽美,那么,学校必然会为赢取良好口碑打下扎实的社会基础。

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一所学校的金字招牌,学校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条件,为教师提升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进而以教师队伍的强大来吸引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形成学校、教师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为学校的良好口碑的形成开启最强劲的“引擎”。话又说回来,如果教师都不认可学校,那凭什么要求对学校一知半解的校外人士有口皆碑?教师是办好一所学校的最直接、最有效资源,这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的共识。

学校注重调动校友的力量。一所学校办得怎么样,恐怕只有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才最有发言权,也是他们毕业后的人生才最具有办学成效的说服力。学校应与校友保持常态联系,而不是在一些特定的时间节点或事件才意识到校友的重要性,不要让“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傲”成为一句空话。当然,学校也要摒弃以钱财官职来衡量校友价值的错误倾向,真正让学校和每一个校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须知,校友们的口耳相传对打造学校良好口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应该承认,那些上墙的牌匾一定程度上是学校荣誉和声誉的证明,但也要避免其泛滥成灾。口碑之所以成立,更多是人的因素,学校应以人为本,赢取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实践检验的口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赢取  赢取词条  奖杯  奖杯词条  口碑  口碑词条  除了  除了词条  学校  学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