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普及游泳才是防范学生溺水的有效办法

暑假前后,高温来袭,正是溺水高发期。虽然各地对防范学生溺水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也采取了不少防范措施,中小学生溺水死亡事故仍频现于媒体:

6月30日,浙江台州温岭两个男孩在池塘溺亡;6月25日,广西桂林资源县梅溪镇三名初中生溺水身亡;同一天,安徽池州贵池区6名少年江边游泳,4人溺水身亡;在6月24日,江西抚州4名小学生溺亡;山东泰安2名少年在水库游玩时溺亡,河南郑州市4名初三学生溺亡;6月23日,安徽阜阳6名少年水沟边玩耍,2人溺亡……

国家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溺水死亡人数的56.04%。也就是说,在中国,平均每天有156人溺亡,其中88个是孩子……

面对诸多少年儿童溺水死亡悲剧,我们有必要深入反思当前防溺水教育的思路与成效。

每年5月以后,防溺水教育就成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会议、学校班子会议、教职工会议、班主任会议、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等,防溺水教育都是必讲内容。除此之外,班级例会、班会和周末放学、暑假放假前,班主任也会再三强调。至于在学校醒目位置张贴“六不准”等防溺水教育常识,自不在话下。

在对学生进行高密度防溺水教育的同时,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通知,中小学还会通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家长群(微信、QQ)等方式进行面向家长的防溺水教育宣传。为确保家长知晓,不少学校要求《致家长的一封信》必须有学生及家长的签名回执,家长在班级群里看到关于防溺水教育的通知必须回复“收到”。此外还有签订家校合作防溺水教育安全责任书等种种方法。

然而,如此高密度与高强度的防溺水教育宣传,还是难以遏制中小学生溺水悲剧的高发、频发势头。究其原因,除了家长安全意识淡薄、监护职责缺失外,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长期以来我们的防溺水教育太过陈旧与形式化,采取的措施基本以“堵”为主,即禁止孩子到河、堰、湖、塘等处游泳玩耍。我们一贯认为,只要孩子不去这些危险地段,溺水事故就不会发生。可偏偏忽略了两个重要现实:玩水是孩子的天性,游泳是消暑降温、强身健体的好方式,这种天性与正常需求怎么可能一禁了之?

与以“堵”为主的防溺水教育相适应的,是我们习惯于纸上谈兵式的防溺水宣传。这些防溺水常识往往由老师、父母讲给孩子听,由于缺乏实践体验,孩子往往听过就忘,听多了便觉得腻烦,根本没有转化为防溺水技能。而一旦发生溺水,自救所依靠的只能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基本技能。

现实情况是,现在多数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孩子,大多不会游泳,所掌握的防溺水常识也多是静态的浅显道理,真正遭遇溺水时,他们往往手足无措,自救能力极其有限,遑论主动救助他人。

因而,真正有效的防溺水教育不是一味禁止学生与水接触,而应逐步创造游泳条件,让更多孩子学会游泳,掌握游泳的基本技能。要在孩子学会游泳的过程中,强化防溺水常识教育,增强自救与救助他人的能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溺水  溺水词条  普及  普及词条  游泳  游泳词条  防范  防范词条  有效  有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