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破解培训机构预付费乱象,还需合力出招

日前,北京市9部门联合开展整治预付卡违规经营专项行动,教育培训机构预付卡及预收费成为检查和整治的重点。据调查,预付费在教育培训行业中普遍存在,不少培训机构的预付经费高昂,少则几千,多则十几、二十万,部分培训机构为促销课程,还推出了各式预付费算法,纷繁复杂。近年来,众多培训机构卷巨款跑路现象时有发生,也与培训机构预付高、退费难这一“通病”息息相关。(11月20日北京青年报) 

预付卡消费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普及,这看似是一种对商家和消费者都有利的消费模式,其背后却存在很大的消费风险。比如,曾遍布全国20余座城市的“水果营行”连锁店陆续关停、知名餐饮连锁企业“代官山”跑路,均导致相关预付卡用户蒙受损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近年来,教育消费占家庭消费比重逐年增长,一些培训机构把准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也纷纷采取这种“预付费”消费模式进行营销。多买课、多预付才能获得更多优惠,成为培训机构的普遍“招数”;一次性预付课时,成为行业不成文的收费规矩。一旦家长们办了卡、充了巨资,主动权就完全在培训机构一方了。比如,如果孩子不愿学,或认为教学质量不高,家长想退费,在培训机构的预付各式规则中,就将面临退费难、退费亏的问题;如果培训机构经营不善导致换店、关店或卷款跑路,家长们要想追回余下学费,更是难上加难。

当前,有关预付卡消费的“规矩”不可谓不多,如《北京市消费类预付费服务交易合同行为指引》、商务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但这些“规矩”,都是“各管一段”,没有形成合力。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培训机构预付费乱象,就应当像北京市9部门联合开展整治预付卡违规经营专项行动一样,把教育培训机构的预付费经营方式纳入日常规范管理。

具体来说,工商部门应提高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在准予注册之前对其注册资金、经营规模、经营资质、信用记录等进行严格审查,对违规或跑路的纳入信用“黑名单”;教育部门应对培训机构的日常运营加强监管,为预付费设置上限,存入指定银行,同时对预付费经营的培训机构收取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消费金融公司在提供贷款时,也应严格审查培训机构资金,防止卷入纠纷。当然,消费者也需擦亮眼睛,不缴纳大笔预付款,这样才能有效防范预付费风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预付费  预付费词条  出招  出招词条  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词条  合力  合力词条  破解  破解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