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学渣奖学金”给偏心的教育提了个醒

进入开学季,一项奇特的民间“学渣奖学金”也进入了新学年的规划中。它的创办人说,新学年的“学渣奖”正在酝酿中,会更加完善,并争取举行线下的颁奖活动。申请“学渣奖学金”的规则很简单:绩点不高于 3.5(5分制);正在坚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在校大学生,包括大专。(9月22日中国青年报)

一般意义上的奖学金,当然是要奖励给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霸”“学神”级人物。但就学习成绩而言,相对于寥寥无几的“学霸”“学神”级人物,“学屌”“学弱”“学渣”“学废”等可能是大多数。也就是说,按照一般奖学金的本义,处在中等或中等以下水平的大多数学子,将与奖学金无缘。大学几年,可能会在眼巴巴地看着“学霸”们一骑绝尘、屡获奖学金的身影中黯然神伤地度过。

这种人们习以为常的奖励少数学子的现象,随着“学渣奖学金”在争议声中的出炉,正在受到关注和反思。当然,从奖学金的产生过程来看,只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把钱奖给少数几个学优生,并没有任何问题,绩点低、学习差的学生也会愿赌服输,心服口服。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奖励少数学优生的制度安排,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教育的本义,挫伤部分学子的成才心。

教育的本义是什么?用当下的话语来讲,就是立德树人,用孔子的话来讲,或可称之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是要把每个人都培养成有德之人、有才之人、有用之人。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而这也应该成为所有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追求。当然,从另外一个度来看,学校也有选拔学习能力强、成绩优异的学子的特定功能。让那些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强的学子脱颖而出,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但总体而言,作为育人之地,学校最重要的使命当是努力做到有教无类,让每一个个体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但事实或并非尽如人意。对于当下的学校教育而言,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拔尖教育、精英教育的片面操作实践误区,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而对其他学子,则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放任自流,进而使那些学习成绩一般但可能仍有其他潜能的学子沦为被遗忘和冷落的群体。

“学渣奖学金”,作为对绩点不高于3.5分但正在坚持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学子的奖励,无疑对目前让少数学优生受益的奖学金制度,提供了他山之石般的启迪,甚至是提出了需要切实应对的质疑和挑战。据悉,这个“学渣奖学金”与该项目创办人上大学申报奖学金时绩点不高有关。老师翻看材料后,表示其他学生绩点更高、奖状更多,获奖胜算更大。那时他就下定决心,“总有一天,我要设一个奖学金,只有我能拿到”。他说,希望奖学金考量的标准是是否在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学渣奖学金”给当下教育的最大启示可能是,学校尤其是和学生接触密切的班主任,要本着一颗公正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受教育对象,要努力发现和挖掘每个人的优点:有的人愿意思考、学习能力强;有的人愿意动手、实践能力强;有的人爱写作;有的人爱交际等。在此基础上,教育主办方要进一步改进奖学金制度,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变单纯奖学为奖学、奖德、奖才、奖能等并举,多点开花,既让那些学习力强的“学神”“学霸”获得奖学金,也给那些学习力稍弱但动手实践能力或其他方面能力强的学子以相应的奖励和激励。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学渣奖学金”的叫法似乎仍有改进空间。尽管该项目创办人表示,不否认学霸为学习付出了努力,只是希望奖学金能覆盖到更多元的学生。但“学渣”这一网络用语本身所具有的调侃、自嘲等色彩,或许会给有博出名之嫌的“学渣奖学金”带来负面效应。因此,给“学渣奖学金”起一个更理性、准确、得体的名字,或是活动主办方接下来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偏心  偏心词条  奖学金  奖学金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