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阅读和写作并非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疑惑:孩子读了很多书,可是写作表现却并不突出,考试也难以拿高分,阅读写作真的有帮助吗?

老师们常说,要想写好,先要多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实中,许多孩子也捧着书,读到废寝忘食,读到天昏地暗,“读”得不可谓不多。但他们一放下书,却连篇像样的文章也写不出来,甚至可能连话都说不顺溜。

据笔者观察和了解,孩子们之所以会出现“读”与“写”不对应的状况,主要是他们在阅读中常进入这样几个误区。

首先,孩子们读书,缘于较重的猎奇心。他们追逐的是离奇的故事情节,却忽略了文字的表达。比如,许多孩子都偏爱侦探类及惊险类的书籍。我家小外甥,惊险故事《查理九世》一箱一箱地往家里搬,可他都六年级了,叙事类文章写作还未能入门:不知道什么是写作的重点,该交代的交代不清;不需要详写的,却纠缠不休。我注意到,他读起书来极快,一箱书可能一个星期就读完了,如此走马观花,只看故事情节,只是为了满足猎奇心理而已。

其次,孩子们阅读,大多都是浅阅读。他们往往轻轻浅浅地把书过一遍,既缺乏读后与书友的交流,也没有摘抄,更莫谈读书笔记,或者札记、书评。这样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就像一阵风轻轻吹过,之后什么也没有留下。读书需要一个由“书”到“我”的转化过程,没有转化,哪怕讲出来的转化也没有,这样读过的书对自己的文字功底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其三,沉迷于故事类书籍,对生活的感知力极弱。就像我那小外甥,写作文就喜欢胡编乱诌的。老师让他写日记,他觉得生活日复一日都是一个模样,没什么好写的,因而写出的也就是流水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生活缺乏发现,更难有主动参与体验的新奇感。在那些离奇的故事面前,生活对他们而言却是极平淡无奇的。这样的书,成了阻隔他们与丰富多彩生活的一道大山。

因此,要想“写”与“读”能协调发展,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地阅读

首先帮助孩子选书,扩大孩子的阅读面。初读书的孩子,不能选惊险刺激类的故事书。可以读《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科学类的书籍,引发孩子的发问和思考的精神,把他们的目光引向生活中的动物、植物、时间、空间和自身等方向;可以读源于生活的故事类书籍,如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还可以读读历史著作等。选书要慎之又慎,一味地猎奇,就像我们吃菜一味地追求重口味,最后败坏了胃口,便品尝不了那些令人回味悠长的美食。

其次,让孩子们浅阅读阅读相结合,培养良好的阅读素养。篇篇、本本都深阅读,那肯定不现实。但让孩子养成读写结合的好习惯,能读书笔不离手,能旁注、摘抄,能札记、书评,这样阅读必将深深地影响着写作。孩子们的语言系统尚未构建成功,不能只追求趣味,毛泽东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因为写而认真,写可能需要反复地读,需要前后贯通地读,慢慢地便能识得文章的妙处,并在写的过程中,产生创见。读书,其实就是在书中读到自己,读到生活,是一种和作者的交流,和作品的交流。如果总不动笔,是很难完成这种交流的,也很难真正地丰富自己。

其三,就是引导或创造条件让孩子实现转化。书本、知识都是外在的东西,需要转化,不转化就难以成为自己的东西。当孩子还不会写的时候,老师、家长,应该让孩子看过书后分享读书的内容或快乐。孩子“讲”出来的转化,就是组织语言,融入理解,注意故事的起承转合及因果联系,还有对故事内容的筛选等。在他们讲得含糊或者需要细节生动的地方,我们不妨提醒他认真回忆,这便对应解决了孩子写不具体的问题。更“高级”些的转化可以通过读书札记或书评的形式呈现。

阅读很重要,但读什么、怎么读更重要,在这两个方面,孩子们都需要引导。老师、家长应让他们懂得:阅读写作不是平行线,而是彼此互为生命线,没有阅读写作是狭隘的,没有写作阅读是肤浅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平行线  平行线词条  相交  相交词条  并非  并非词条  写作  写作词条  阅读  阅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