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开学第一课”,一堂弘扬传统文化的灵动示范课

“《开学第一课》真好看!”全程不断鼓掌的女儿,看完之后,依然兴奋不已,意犹未尽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慨。

身为教师,我深知“我的中华骄傲”这种宏大主题,要想让孩子们有所感触,殊为不易。今年央视的《开学第一课》,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就在于对传统文化的灵动弘扬,让孩子们感到趣味丛生。

“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载道”……琴棋书画、文武皆备,《开学第一课》呈现的内容,尽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相比于素材的选择,加工“烹调”则更显功力。

当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虽然早已成为社会共识,但对于生长于信息时代、习惯于网络语言的当代青少年而言,一提起传统文化,多少会有种神秘幽远、难以亲近的隔膜感,使之入脑入心极为不易。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就是一堂弘扬传统文化的灵动示范课,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

首先,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动”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死的知识,而是活的智慧,绝不能照本宣科,强行灌输记忆,陷入应试化窠臼。在《开学第一课》中,优秀传统文化没有以冰冷僵化的面目出现,除了小朋友的“拼字游戏”和接力背诗等显性的“动”之外,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的心灵“动”起来。谨以“字以溯源”为例,王宁教授和“汉字叔叔”的现场演说,就让人深受触动。尤其是浸润汉字研究长达六十余年的王宁先生,在黑板上追溯“正直”两个字从古至今的演变,指出“正直”的含义就是目不斜视,奔向目标。这样,汉字就不再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闪烁着人生智慧的神奇密码,汉字的“原初感觉”和魅力油然而生。

其次,弘扬传统文化也要“新”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先贤智慧的结晶,但在科技发达的新时代,亦不能孤芳自赏、故步自封,理应接受科技的“挑战”,主动迎接“现代相遇”。在“棋以明智”环节中,“围棋第一人”柯洁讲述与阿尔法围棋的鏖战感悟,钢琴演奏者和来自意大利的53根手指的机器人Teo同台“竞技”(虽然钢琴并非中华传统乐器,但道理应是相通的),让人感受到现代科技的神奇和强大,明白人工智能不应是我们的“对手”,而应是和我们一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的最佳伙伴。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和现代科技结合,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在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的“先天不足”的基础上,我们能够明晰学习的意义,探寻个体未来的发展方向。机器人虽然不会犯错,但却没有最为宝贵的情感与创意。Teo弹100次琴,每次都是一样的,而钢琴家弹琴,每一次都会融入自己的感悟和创造,每一次都是不一样的。

最后,弘扬传统文化还要“走出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走出去”与其它文化交流互鉴,既是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多元世界的应有之义。在最后的“丝绸新路”环节中,“巴基斯坦汉语之母”米斯巴与恩师常敬宇先生讲述了关于一群人对传播汉语的执着,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令人感慨万千。

“开学第一课”,是一堂弘扬传统文化的灵动示范课。这堂课,不仅让学生领悟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与魅力,更给学校、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一堂  一堂词条  示范课  示范课词条  灵动  灵动词条  弘扬  弘扬词条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