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家长要走出“吓唬式教育”的误区

近日,某地派出所民警在准备救助一名疑似走失小女孩时,遭遇“突发情况”:当民警靠近小女孩准备询问情况时,小女孩竟然哇哇大哭起来:“警察叔叔,我没有做坏事,你别抓我好吗!”随后转身就跑。有网友评论说,这个小女孩看到警察就害怕,一看就是被家长给“吓”坏了。

“吓唬式教育”就是拿不存在的、扭曲的甚至夸大的语言来快速阻止孩子的某种行为,使孩子停止哭闹。恐怕被“警察”“医生”“不要你了”等吓唬的孩子有很多。相较父辈而言,年轻父母采用类似方式教育孩子的人数虽在减少,但恐怕也不在少数。

“吓唬式教育”可能会致使孩子对某个群体、某个事件形成刻板认识和错误认知,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甚至因恐惧导致做事犹豫,行为迟钝。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例子,平常的吓唬让孩子对警察产生了恐惧,等到真正需要他们的帮助时,孩子则会产生抗拒心理。试想,万一当时发生了紧急情况,小女孩岂不是失去了得救的机会。

走出“吓唬式教育”的误区,关键是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儿童是成长发展的人,他们喜欢冒险、尝试和学习。但他们的每一次行动不一定都是合乎理性的、成功的。其实,儿童就是在这种“幼稚行为”的不断尝试中获得发展。家长以恐吓方式停止孩子的某种行为,就在一定程度上掐断了孩子通向未来的路。家长要以欣赏的眼光,合适的方式引导孩子的成长。

摒弃“吓唬式教育”,家长还需要主动掌握一些亲子沟通技巧。“我们要求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方可上岗,家长却可以无证上岗。”虽是网友的一句玩笑话,但是作为家长,还是要主动学习家庭教育和儿童发展知识,才能让亲子沟通更针对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具体的实践中,家长要多采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孩子,少用否定式的语言打击孩子。当孩子做的不够好时,家长要多用“我们一块尝试”之类的引导性语言激励孩子,而不是图一时之快“阻断”孩子的尝试和学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吓唬  吓唬词条  误区  误区词条  走出  走出词条  家长  家长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