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守礼,需要教师保持仁爱之心

不穿无袖装、不穿凉拖鞋;语调友好、不交头接耳;忌用食指指人;甚至,连拖堂都被列为“失礼”行为。最近,《东城区教师礼仪规范(试行)》发布,这是北京市城六区首个专门针对教师礼仪的规范,其要求十分细致,连站、蹲的姿势都落在了白纸黑字上。(5月10日北京日报)

就目前而言,教师“失礼”的行为并不鲜见。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没有任何回应;集体活动中,学生能遵守活动纪律,老师却交头接耳;有老师的衣着及打扮过于时尚化和个性化,明显与育人的氛围不协调,等等。因此,出台教师礼仪规范很有必要。

东城区的这份规范涵盖教师在校园内日常行为的主要领域,从“着装、仪容、仪态”“校园”“课堂”和“外事”四个方面对教师提出要求。无袖装、短裤、凉拖鞋等被列为女教师禁穿范畴,女教师前发不能过双眉,不能披头散发,美甲宜选无色、透明指甲油……这些规定看似很苛刻,其实是由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性质所决定的。

懂礼守礼,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教育的起点。教育是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及穿着打扮,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行为失礼、失范,那么,他们对学生的教育行为不仅失去了说服力,也失去了正向的牵引力。

教师礼仪规范既要落在白纸黑字上,更要落在广大教师的具体行为中。懂礼易,守礼难。守礼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挪威剧作家易卜生有一句名言:人生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守礼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教师“做自己”的前提和保障。做自己,要求广大教师从守礼开始,充分认识到守礼的必要性,逐步提高守礼的自觉性。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是否守礼,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仁爱之心。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统一的礼仪规范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突破教师“守礼难”这一难点,让礼仪规范内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学生评教、量化考核等,都是惯常的做法。打破惯常做法,实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做好“爱心文章”,让爱意和善意永驻教师的心房,才是突破教师“守礼难”的正确选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守礼,需要教师保持仁爱之心  守礼  守礼词条  之心  之心词条  仁爱  仁爱词条  保持  保持词条  需要  需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