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听课要有“备”而来

听课、评课,观课、议课是中小学校常规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这样的教研形式,是提高授课者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同时,对于听课者而言亦是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以便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审视与反观他人的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有所全新的领悟。

然而,长期以来,在中小学校实施的听课活动,大多是下发一道通知,同行教师闻风而至,事前不了解听课内容,不明确授课者的授课思路,听课的过程处在即听即知的空白状态。这样的听课、评课,因为少了事前的准备,缺少了听课者主体的深度思考,而往往流于形式,造成一听了之,即使评课,也很难触及重点,听评课的有效性也因此而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听课者要有提前“备课”意识,切实做到听课、评课有备而来,对教材、教学深度洞悉,如此才能对课堂教学全面把握,将听评课向深度研讨阶段推进。

一、备教材,洞悉教学内容。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读懂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基础,也是听课、评课质量的重要保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的教师一般都属同一学科,但是,却不一定属同一年级,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并不一定很熟悉,因而,在听课之前,认真细致地备教材十分必要。听课者只有深入把握教材、吃透教材,才能充分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才能在听课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看懂授课教师处理教材的方式,审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对课堂教学由形式上的感知,上升为理性上的分析,为深度教研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与起点。

二、备名师,了解教学前沿动态。名师公开示范课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资源,经典课例是名师教学思想的体现、教学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与引领性,也代表着一定的教育前沿与教改方向。在听课、课评之前,观看名师的同篇课文的经典教学课例,研读名师的教学实录,都是大有裨益的。听课者对名师教学课例了然于胸,可以激活其教学思维,站在更广阔的视域中审视教学、审视课堂。同时,也能在评课之中,适时提及,对授课教师、对听课同行研讨提供案例,为教学搜集比对的资料,以便将评课的过程变成资源共享的过程,变成教学比照的过程,以及名师引领的过程,使评课向纵深度发展。

三、备自我,理清个性教学设计。教学有共性,因为同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具有同一性,但是教学又充满着个性,任何课堂都是教师个性化设计的过程。每一位教师的学识、经历、认知、水平不一,其教学设计亦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独特的个性,这样的教学个性促使了课堂教学的百花齐放与丰富多彩。授课教师提供的个性化课堂虽为听课教师研究教学提供了底本,却不能因此束缚听课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窄化研讨内容。这就需要听课教师在听课之前,先行理清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思路,并在听课过程中比照、丰富、完善,形成教学的自我认知。在课后研讨时,将其提供出来,为同行打开另一个教学思路。如此,听课、评课亦不会陷入就课论课的窠臼,不会出现高高在上的批评与指示。有了自我融入的听课评课才更容易被他人所接受。

四、备课型,延展同类教学思路。听课、评课是教学研讨的重要形式,其真正目的与用意并不在课例本身,而在于研究的过程,以及透过课例找寻同类课型、同类篇目的教学共同范式,以扩大听评课效益,使听课教师受益。因而,教学研讨应不囿于课例本身,还应致力于同类课型教学范式的探寻,要使这样的研讨有序进行,需要听课教师课前积极认真思考,主动实施思维牵引,形成对同类课型教学的先期认知,这种认知经过听课评课过程中的启迪、发酵、扩散、碰撞,才能使评课活动的效益逐步扩大,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听课要有“备”而来  听课  听课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