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莫让假思想玩坏教育

近日,微信公众号“现代教育报”刊登文章认为,目前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上,“不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之类的提法和导向值得商榷,中小学教师还是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踏踏实实地钻研教育教学,一步一个脚印地增长自己教育教学的本领。

教育家”和“教书匠”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应该主要在有没有思想,教育家型的教师,应该就是有思想的教师。做有思想的教师难道有什么错吗?教育的内容就是人类思想的产物,而教育的对象更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生命个体,教育的目的是让他们成长为有思想能力的人,教育怎么能离得开思想呢?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会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会用自己的思想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也学会独立思考。

因此,做有思想的教师没有错,并且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那么是什么玩坏了教育呢?其实不是思想,不是思想家,也不是有思想的教师,而是假思想、假思想家,和无数有假思想的教师。假思想在教育上的表现是形形色色的。

首先是无休止的“更新观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从教育思想家到教育行政领导,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就是“更新观念”。似乎每个教师的头脑中都先在地装着一种旧观念,而这种观念不更新掉就不能胜任眼前的工作。以至到后来它就成了教育行政领导的“杀手锏”了,每“更新”一任领导就带来一种新的“观念”,要求辖内所有教师都无条件“更新”。这样不断折腾的结果,则是绝大多数教师都根本没有自己的任何“观念”,当然就更谈不到思想了。而天天挂在领导和教师嘴上喊得非常响亮的,实际上都是一些假思想。

其次是运动式的教改。教育行政领导运用行政的力量强推的模式化教改就是一种典型的形式。运动式的教改,一般都是全盘推翻以前的教学形式而推行一种全新的模式,它当然也是由某种“思想”来支撑的。它又总是要求教师全盘执行而不容质疑,因此这种方式从根本上讲是摒弃教师个人的思想的。而在这种运动中能够“脱颖而出”的“有思想”的教师,其实就是把形式主义玩得炉火纯青的假思想家。

其三是各种各样的“选秀”活动。如被人们广为诟病的赛课活动,把不可复制的课堂教学变成了可以反复排练的演戏行为。而演员在舞台上传播的思想也不可能是他自己的思想,只能是假思想。又如各种“打造名师”的活动,名师本来应该是自我成长并经他所教的学生自然认可的,现在用机械制造的方式进行“打造”并从外部进行“包装”,这样“造”出来的名师,哪有自己的思想可言呢?他成了“名师”后,夸夸其谈的也只能是一些假思想。

其四是泛滥成灾的假学术。教师的论文发表早已成了尽人皆知的买卖市场,代写代发,只要肯出钱就会有署着自己名字的论文的;还有论文评奖、课题研究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异化为各种交易行为了;甚至上面所说的赛课、“打造名师”等活动,其背后也有着各种不为人知的利益交换。在如此泛滥的假学术面前,真思想、真学术就只能被湮没在教学一线的最底层了。

上述这些假思想泛滥的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的“政绩工程”,二是和教师利益直接捆绑的“业绩”门槛。比如有这样一个教师,凭借其非凡的“活动”能力,获得“教改先进个人”奖,获得“优质课竞赛”奖,拿到一纸“课题鉴定证书”,得到某级“名师”的头衔,然后凭这些“业绩条件”破格获得高级职称,这怎能不让许多年轻教师群起而效尤呢?

教育的浮躁,表现为假思想的泛滥,这和教师要不要思想完全是两回事。因此,一方面应该从制度建设入手,从源头上遏制教育的假思想,让教育不再产生用假思想装潢自己的教师。另一方面,应该呼唤教育的真思想,让教师潜心学习、潜心研究,让每一个教师都成长为真正的有思想的教师。一个真正的好教师,一定是有思想的教师,并且他的思想只会不断走向成熟而不会天天“更新”的。教育的真正繁荣,缺少的就是这样的有思想的教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莫让假思想玩坏教育  莫让  莫让词条  思想  思想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