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单独开设“男子汉班”,真没必要

因个性教育缺失、独生子女被溺爱、流行文化影响等问题,男性缺少“男人味儿”的现象愈发突显。由此衍生出的流行热词“小鲜肉”“花美男”也风靡一时。许多教育专家呼吁要对男孩儿进行性别教育,挽救社会的“男子气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中开设“男子汉班”,旨在从小对学生进行“男子汉教育”,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12月19日澎湃新闻)

说起这开设“男子汉班”,我不禁想起重庆复旦中学、上海市八中、北京工业大学附中曾经尝试“按性别编班”的教学模式,所不同的是,这些学校是为了管理方便,为了防止学生早恋。那么,在提倡和谐教育、合作学习和共同探究的今天,真有必要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吗?

从心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角度讲,男女生混合编班,共同相处,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品质。我们所处的社会是男女两性和谐共处、友好交往的社会,试想,一个人呱呱落地时,就将他和异性分开,长期和同性人交往,他的个性心理、人格品质能健全吗?从某种角度讲,男女生的正常健康交往,这更能促进校园和谐气氛的形成,促使学生健康向上成长。

从生理学、遗传学和教育学等角度讲,男女生混合编班,更有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实现优势互补。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女生在语言、识记、表达、运算等方面占优势,男生在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实验操作等方面占优势,男女生在一起合作探究,有利于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教育也应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如今,男孩子说话细声细气,忸怩作态;女生变得大大咧咧,粗犷泼辣等现象固然存在,但并不意味着就是性别教育的缺失,也没有必要刻意去纠正。教育贵在因材施教,我们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促进他们向积极的、健康的、有利于他们今后成长的方向发展,千万不能模子化、统一化了。

还是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说得好,“单靠开设‘男孩班’恐怕很难从根本上缓解男性危机这个社会性教育难题。从教育层面上说,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育体制都应改革,让性别教育浸润到日常教学中,做到常态化。从社会层面上讲,传统上对男女的观念认知需要回归。否则,男性危机的问题不会得到根本上的扭转。”为了弥补少男少女们身体发育和个性发展的不足,学校和家庭应紧密配合和协作,采取适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弥补和改善。如在劳动、体育训练、社会综合实践等方面对男女生区别对待,以适于他们对运动量、运动素质、个性发展的要求,有效发挥、培养和彰显男女生各自的潜能和特长。

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是多样的,我们不宜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否则,将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禁锢他们的思维,禁锢他们的发展。我们不愿看到走出家门、校门的孩子都是一个模样,也不愿看到本是天真烂漫的孩子被教育成为老气横秋的“小大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男子汉  男子汉词条  开设  开设词条  单独  单独词条  必要  必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