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写教育评论,动笔之前需“四思”

教育评论有一段时间了,被蒲公英评论的“锐评”栏目选用的作品已有69篇,其中的几篇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上公开发表,还有的被其他媒体转载。

总结自己的教育评论写作,动笔之前要有“四思”。所谓“四思”,一看事件的背后,二想形成的原因,三思相似的情况,四寻解决的对策。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教授、所长刘尧曾在1996年撰文指出,教育评论存在的随意、功利、庸俗、空泛等弊端,要首先得到纠正。随意,指在教育评论中普遍存在的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就信口开河,不去做扎实的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功利,指在教育评论中的一种急功近利现象,以创新为名任意杜撰。庸俗,指教育评论中严重弥漫的市侩主义的恶俗。空泛,指教育评论缺乏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人云亦云浅薄浮泛。这些弊端使得“教育评论的责任、导向、品格、灵魂、锐气失陷了”。

这四个问题,在当前的教育评论中是否存在呢?如果存在,教育评论的作者又该如何克服呢?蒲公英评论《怎样才能写好教育评论》一文中认为,写出好的教育评论,一是选题有现实针对性,公众关注度高或争议大,且为作者所熟知;二是观点鲜明、独到、深刻,能给人以启发;三是逻辑清晰、严密,论证有力;四是论据可信、贴切;五是行文简洁利索,语言生动形象。

参照这五条标准,我认为深度思考最为重要。没有深度思考,选题就会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内容就会缺失专业性,缺少严谨性和引导力,缺乏可信度和说服力。深度思考扩展开来就是我提出的“四思”。

一看事件的背后。就是在媒体上看到与教育有关的新闻事件,以及新出台的教育政策文件,都应该研究研究“背后”。对于新闻事件,可以等一等,看是不是真实的;可以查一查,分析一下事件发生地的教育生态。对于政策文件,需要研究出台的背景和形成的过程。否则,就会出现人云亦云、浮在表面的情况。

二想形成的原因。也就是用专业的视角看待问题。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马得清认为“没有专业素养,写不好教育评论”。他发现“越是有专业素养的作者越能写出有见解的评论,越能启发人”。进行成因分析和问题诊断,靠的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专业素养。缺失专业支撑的所谓“评论”其实是信口开河。

三思相似的情况。许多教育事件和政策文件表面上看来各有不同,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多是相似,作者在分析时,就不妨通过多查找资料,把这些事件或政策文件放在一起去研究。如此这般,写出来的教育评论自然就不会随意和肤浅、失信和软弱。

第四,寻解决的对策。好的教育评论不为功利,而是“以教育立场评论社会事件,以全局思维透视教育问题”,发表自己对教育的见解。这个“见解”包括问题如何解决和行为完善的对策,它对一般读者有启发性,对教育管理者有指导性。好的教育评论发出的是积极正面、有建设性的声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动笔  动笔词条  之前  之前词条  评论  评论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