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校本课程的概念需要进一步厘定

近日,有评论文章认为,课改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课程改革”,另一个是“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主要责任在国家,学校的责任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全面变革,涉及课程建设、课堂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评价、德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多个领域。课程改革,包含课程价值、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多个方面,课程实施即教学,课堂是教学的核心,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显然,不能将“课程改革”与“课堂改革”相提并论。

深度透视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难发现,以学习方式变革为重点的课堂改革,偏重了“怎样教”和“怎样学”这一形式问题,而忽视了“教什么”和“学什么”这一核心问题,所以出现了众多以满足学生表现欲为特征的展示课堂,造成了“课改就是改课”的认识误区和实践偏差。有鉴于此,深化课程改革,不仅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要改革与之不相适应的教育内容,这就是课程建设问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就强调: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国家课程不是一成不变地传输给学生,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学情等课程资源,转化为学生可用的动态生成课程,并通过活动的形式来显现。在这一过程中,专家不再是课程的唯一开发主体,教师、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就是一个从国家课程到学校课程,再从学校课程到教师课程,再由教师课程到学生课程动态生成的过程。

在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革方面,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使之成为适合学校和学生的校本课程。同时,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校本课程,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这是多数学校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径。二是采取课程整合的方式,根据学校育人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全面的校本化改造,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育人效益。北京十一学校和重庆谢家湾小学的课程改革,就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

因此,校本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所实施的全部课程,既包括学校所实施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也包括学校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校本课程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而狭义的校本课程专指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对应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实施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校本课程的概念需要进一步厘定  厘定  厘定词条  校本  校本词条  进一步  进一步词条  概念  概念词条  课程  课程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