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传统私塾教育并非没有闪光点

近日,人民日报“品书札记”栏目刊发了一篇文章《换个眼光看私塾》,作者认为,从内容和体系着眼,传统的私塾教育存在明显的缺憾。事实上,源远流长的私塾教育包含了若干我们迄今也未必完全意识到的价值与奥妙,很需要重新辨识、认真发掘和深入总结。

作者列举了传统私塾教育的要点:一是“详训诂,明句读”,弄通《说文解字》,夯实“小学”基础;二是重视对句和背诵,在“涵泳”和体悟中练就童子功;三是勤动笔,多作文,发散情思,疏通理路,远离“郁塞”。 笔者认为,除了这些经验之外,传统私塾教育还有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私塾学生多六岁启蒙,在蒙养教育阶段,私塾十分重视蒙童良好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教育。《礼记•学记》云:“不学杂服,不能安礼。”所谓“杂服”,就是指“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的琐碎之事,像着衣、叉手、作揖、行路、视听等,私塾都有严格而具体的规定。传统教育认为,孩子如果不在课外学会这些琐碎之事,就学不好课内的功课和礼仪,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这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强调的生活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这种教育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保证,孩子小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后难以形成不怕困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意志。

二是教学上注重因材施教。私塾规模一般不大,学生多则二十余人,少则数人,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学业程度等,均无统一要求和规定。但私塾先生能针对不同年龄、水平的学生,分别教读不同的内容,比如有十个学生,可能让其中三个读启蒙读物如《三字经》、《千字文》等,两个读《论语》,两个读《孟子》,三个读《诗经》。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在同一个老师的教导下,在一个房间中高声朗读,这有点类似于早些年的复式教学。

对于同读一种书的学生,先生常常按照他们记忆力和理解力,给出不同数量、进度、难度的学习内容。这种教读办法,既不限制聪明学生的读书速度,又保证了智力较差的学生能踏实地慢慢掌握学习内容,照顾了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别,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三是重视写字教育。孩子进入私塾后,临摹古代优秀碑帖几乎是每天必做的功课,不但要会写大楷、小楷,而且为了参加科举考试还要练习馆阁体等艺术水平较高的书体。虽然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讲,馆阁体不是最高水准,但从端庄秀丽的角度看,这种字体颇有美感。能写这种字的人,一般具备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和态度,对其从事任何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中小学写字教育和学生写字状况令人担忧。虽然教育部2002年就出台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但是这个意见并没有得到落实。很多学校不开设书法课,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字迹潦草难认、错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令人欣慰的是,写字教育现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今年两会期间,多名人大代表呼吁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全国人大代表、台盟中央原常委陈正统指出:“写字应该从娃娃抓起。”私塾教育创造的写字教育经验,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传统私塾教育并非没有闪光点  私塾  私塾词条  闪光点  闪光点词条  并非  并非词条  传统  传统词条  没有  没有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