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互联网时代,别把记笔记的手艺丢了

“我去听课时发现,有很多同学不记笔记,这种现象令我为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担忧。”国庆假期期间,哈尔滨工业大学官网上刊载了该校校长周玉的署名文章《让记笔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该文提倡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仍要拾回课堂记笔记的传统。(《中国青年报》10月26日)

“让记笔记成为一种习惯,让记笔记成为一种修养,让记笔记成为一种文化”,周校长的“三段论”阐述了一位当代学者的笔记观,也留下了一段校长循循劝学的佳话。记笔记或许事小,但学习方法事大。记笔记问题根本上是如何学习的问题。“小”只是表象,更科学地表达,它属于教育领域中的微观问题。微观不等于不重要。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若干年前就曾预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时至今日,大学功能不断延伸扩展,但人才培养始终被公认为大学的基本职能。大学校长能够深入课堂听课,发现学生上课存在的问题,其实是大学重视教学工作的具体体现。

不必否认,现在的大学生们较之以前不太爱记笔记。究其原因,也许很多人认为这已经不是问题。信息技术如此发达,早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学习之中。老师的授课幻灯片课后可以拷贝,教学课件随时可以下载,不要说记笔记,可能有的人认为去不去听课都无关紧要。知识点就在那里,随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复制过来。问题在于,记笔记只是记知识点吗?课堂学习只是单纯“听讲”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以现代学习技术的发达来掩盖记笔记的重要,其实恰恰反映出对记笔记理解的片面。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思想撞击与互动的过程,是灵感迸发的过程。记笔记当然需要记录重要的知识点,但更重要的,其实是记录下自己在听课时的延伸理解、认识和思维。而这样的学习收获是课堂之外难以实现的,也常常是必须通过笔记才能及时捕捉并保存下来的。记笔记的过程,实际就是学而思的过程。可以说,愈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获取的碎片化愈发明显,学会记笔记才愈显得重要。现在的大学生们,确有必要重拾记笔记的优良传统。

从另一方面反思,学生课堂不记笔记,表明老师的课堂组织是不足的。一方面,可能是讲课内容照搬教材,不能激发学生灵感的产生和记录的冲动。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老师自己对记笔记认识不足,从而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此外,从更宽广的意义上来讲,这也不仅仅是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现在社会上有个怪现象:很多成年人自己不喜欢阅读、不喜欢思考,却又对学校教育寄予过高的要求,总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实现自己未尽的理想。然而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有些时候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甚至超过学校教育。如果社会普遍缺失学习之风,又怎指望能培养出爱学习的下一代?所以,让记笔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其实也是对全社会提出的学习要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手艺  手艺词条  互联网  互联网词条  笔记  笔记词条  时代  时代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