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鸡肋”化的校运会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每年四五月间,正是全国各高校举办春季运动会的时节。参加校运会比赛或为校运会加油助威,几乎是每个大学生都难以忘却的大学记忆。但现在,谈及校运会,很多大学生的态度却有了180度大转弯,甚至有同学花钱雇人看比赛要。可见,大学校运会的“鸡肋”化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而改变“鸡肋”校运会,还需三思而后“行”。

一思:比什么?

综观目前各高校的运动会,常规项目几乎成了校运会的全部。对于大多数传统体育项目,因为太枯燥单调而不能激发广大同学的兴趣,无法调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大学校运会参与面狭窄也使不少同学失去了参加的热情。加上运动员本身水平的限制,校运会沦为一道褪色风景、逐步“鸡肋”化实为情理之中。

在大力提倡全民创新的今天,形式单调、项目单一、内容枯燥的现状显然不能满足广大同学的需求,校运会在项目设置上进行创新势在必行。校方不妨借鉴近年来收视率举高不下的娱乐化运动节目(如安徽卫视的《男生女生向前冲》、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央视的《幸福账单》等),增加设置学生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竞技性、健身性、可观性强的娱乐性体育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完善比赛规则,积累一批学生积极性高、参与面广的体育项目,从而使校运会在项目、形式和内容上吸引学生。

二思:谁来比?

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网络的普及,无不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在形式多样的课余生活中,几乎每位大学生都会分属于一个或多个特定的“圈子”。在圈子这个特定的团体中,他们志趣相投、相互了解,很大程度上,他们对“圈子”情感超过其他任何团体。

鉴于此,高校在组织运动会时,不妨改变以往以班级、院系为参赛单位的作法,减少对参与者的限制条件,允许同学们自由组团参与。参与单位可以是某个宿舍或某兴趣小组、甚至可以是来自某个地区的“老乡会”。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还极有可能让这些本就默契的同学创造出更好的记录,同时也有利于把这些特定的小团体引向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

三思:何时比?

运动会本身的目的就是希望同学们平时能加强锻炼。一年一次、一次两天的校运会显然无法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载体。在大学生课余生活日益丰富的新常态下,笔者以为,学校除了在校运会期间科学地设置运动项目、合理地扩大学生参与面外,对于一些观赏性较强,群众基础较好的项目,如篮球、羽毛球等,完全没有必要拘泥于校运会这一特定的时间和场合。

作为校方,不妨考虑通过改变赛制、扩大参赛队伍等手段拉长比赛时间,必要时甚至可以模仿各种职业联赛。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良好持久的运动氛围,而且能够随时激发同学们的锻炼热情,使运动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毋庸质疑,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单调、项目乏味的运动会,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讲几无吸引力可言,学生自然也不会买帐。要想使学生重新回归到校运会的赛场内外,只有对校运会进行全面改革,逐步实现比赛项目多样化、参与对象自由化、体育比赛常态化,才能改变“鸡肋”的现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校运会  校运会词条  鸡肋  鸡肋词条  地步  地步词条  不可  不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