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取消学校行政级别遇到了哪些搅浑水的论调?

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意见》包含5个部分、22条,明确提到要积极创造条件,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

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这一提法,已经在国家级文件中出现过多次了,早于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到,要逐渐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但多次多年提及之后,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还只停留在纸面。而级别未取消,一些人却围绕级别是否该取消打起口水仗,混淆视听。

对于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目前搅浑水的论调主要涉及三方面。

一是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会贬低教育的地位。其论调是,在目前“官本位”社会,级别是地位的象征,如果只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而不取消其他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教育和学校将不被重视。尤其是学校,现在争取资源,得和政府打交道,没有级别,谁会理睬校长?

这完全是按照体制内传统思维思考问题。当前的教育地位不高,社会形象不好,是因为没有级别吗?不是,而是因为有级别,而且是在部分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行政级别提升到副部长级之后,教育的行政化问题变得更为严重,随之产生急功近利办学的恶性循环。行政级别让学校成为政府的附庸,失去学校办学的灵魂:独立和自主,进而也失去教育和学校的地位,败坏教育的品质和形象。

二是取消行政级别难道要把行政也取消吗?这种论调,故意制造一个伪命题:教育去行政化就是去行政,进而“论述”行政在学校里是不可去的,由此否定去行政化。教育去行政化、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和取消行政是两回事,去行政化主要是去除行政主导办学,让行政、教育、学术各归其位,在去行政化之后,学校内部当然还会有行政,而且对行政队伍的效率要求更高。

取消行政级别与取消行政联系起来,是有的人想捍卫级别,他们还认为,学校取消级别,将难招到优秀的人才从事行政岗位,而且也让学者步入仕途,面临级别衔接的障碍。按照目前的校长任命、管理,和官员任命体系,这听上去颇有“道理”,像南方科大,当年深圳市组织部门为南科大招聘局级副校长,据称就是考虑到如果没有级别,其他985、211院校的骨干不来应聘。那么,南科大为何要去招体制内的“学官”,而不是真正面向社会招聘有教育理想,不追求级别的人才呢?另外,如果所有学校都取消级别,那些想谋求行政级别者,就不要选择学校,而应选择当公务员。

三是国外大学在强化行政,我国却在推进去行政化,不能“上当”。有一些人列举国外大学管理效率低下,正在增强行政功能,来质疑国内大学去行政化,认为目前的决策效率高,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内高等教育能迅速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按照国外的管理体制根本不可能。

国外大学确实在“强化”行政,但那是在行政极弱的前提之下,形象地说,我国高校办学,行政占90%以上的决策权,集行政、教育、学术权力于一体,而国外大学,行政在办学中,可能只有10%的权力,其强化,只是在10%基础上增强功能,这和我国内地高校是一回事吗?这就好比,近年来国外基础教育在“纷纷”学我国,很多基础教育人士由此扬眉吐气:谁说我国是应试教育,谁说基础教育就不好,国外也在学习呢!可国外的情况如何呢?他们的学生一年只有180天左右时间在学校,在学校的时间,只有不到一半用于学科知识学习,这和我国学生全年无休,每天用10小时以上学习,还有的学生实行监狱式管理,根本是完全不同的教育生态,国外学习我国,会学习我国把学生所有时间都用到学习上吗?

行政决策的效率确实很高——领导不听任何意见就可拍板,然而这种决策机制,由于不民主,极为随意,已经闹出很多问题。高等教育的大扩招、大合并,基础教育的撤点并校、建超级中学,都产生严重后遗症:大学教育质量下滑、学校办学陷入债务危机、农村学生辍学率回潮、校车安全问题严重。针对这种决策模式,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到,要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和民主,不能就由行政决策。

以上这些争议,本不应该存在——行政化之下,不可能有好教育、好学校,而且在国家层面,推进教育去行政化,已达成共识。之所以有“争议”,是既得利益者在搅浑水,希望保留级别,以及级别对应的利益。国家在推进教育去行政化,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时,要甄别这些观念,不能被既得利益者牵着鼻子走,要排除既得利益者的干扰并打破既得利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搅浑  搅浑词条  论调  论调词条  取消  取消词条  级别  级别词条  遇到  遇到词条  
教育评论论文

 论文究竟为谁背了“锅”

前不久,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专项行动。这种治顽疾的做法无疑是一件得民心的好事。就拿论文来说,闹的笑话实在是太多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