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同样是“解牛”,也有“庖丁”和屠夫之别

又到一年毕业季,即将从重庆工商大学文新学院毕业的研三女生焦昱纬也谋划好了未来——回到老家河南省洛阳市,摆摊卖重庆烤脑花。面对记者“有无落差”的提问,焦昱纬说:“说不失落是假的,有时候也曾羡慕找到好工作的同学,毕竟读了十几年书,一份好工作才是最好的回报。”(5月11日重庆晚报)

在我们身边,经常见到有些学子过高或者过窄的就业取向。笔者一个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四五年了,一直在“考编”,他与家人的唯一就业选择就是公务员或事业编,就业甚至是人生之梦完全就绑在了这个“独木桥”上。长期“宅”在家里,会逐步隔断与社会的联系,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笔者认为,要创造美好的生活,就得先融入火热的生活,一味地“考编”而躲避多种就业选择实在是一条险径。

老话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此言不虚。只有埋头苦干,精益求精,才会历练自己的本领。有了过硬本领何愁没有更理想的工作?新闻中的硕士生焦昱纬在找工作碰壁之后,也曾万分焦虑、烦躁,但她没有选择“在一棵树上吊死”,而是焦灼之中发现了新的商机,并自主创业。目前,一天工作从晚8点到晚11点,营业额可以达到800元,刨去各类成本后其纯收入自然不低。她也曾有过失落,但没有沉沦和抱怨,而是选择了既谋生又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烤脑花摆地摊。这样的就业观和逐渐走出失落的乐观人生态度,值得学子们学习,值得社会理解、支持和点赞。

不要以为这样的择业是“读书无用”,是白上了大学,读过书、有学问的人和未曾读书上学的人,即使从事同样的工作,其工作境界和职业发展动力与潜力肯定是迥然不同。同样是工地搬砖,有人“搬”成了建筑师和企业家,有人只会一辈子搬砖。同样是“解牛”,也有庖丁和屠夫之别。之所以相同的职业会有不同的未来,说到底,还是读书的功夫和学问的底子起了很大作用。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的就业利好形势下,我们的就业观应该更多元化,也更务实化,应该抛弃“非理想职业不干”的陈旧思维模式,抛弃将“职业人为地区分高低贵贱”的陈腐观念,应该走出焦虑、烦躁、抱怨和失落的心理状态,去积极地开拓新的生活。这也是硕士生焦昱最值得肯定和学习的地方。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固然需要国家和社会努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新辟更多的就业岗位,出台更利于学生就业的政策法规,但是对毕业生本人而言,应调整就业的合理预期,“抱怨”不如先“干起来”,在最初的岗位上历练自己、增长本领,等你“翅膀硬了”何愁飞不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庖丁  庖丁词条  屠夫  屠夫词条  同样  同样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