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经典阅读难道要靠“杂耍”提神?

世界读书日,氤氲着古韵的国学经典诵读大赛伴随着温暖的春风在灯光辉煌的礼堂拉开了帷幕。大赛的宗旨是“诵读经典,净化心灵,浸润书香”。

一天两场PK,阵容庞大,气势宏伟:舞台铿锵,全身戎装的花木兰在展拳舒脚;战鼓雷鸣,精忠报国的岳家军在弄枪舞剑。一场国学经典诵读演化为集武术、舞蹈、杂耍、朗诵等一体的大型舞台表演剧,多了服饰的奢华,少了国学韵律;多了表演作秀,少了经典味道;多了人心浮躁,少了国学精魂。

国学经典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心态来读?以什么样的形式比赛,才能真正净化心灵,形成真正的读书风气?这值得深思。举办者要倡导读书,就应形式恰当,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经常性手不释卷,口不弃诵,而非搞运动,大手笔,大气派,不能一阵风过后,便寂然无声。如此之好高大全式读书活动,不搞也罢。

“诵读”从字面意思来看,重在用语言来表现,可清读,朗朗上口,可配乐,抑扬顿挫,而非肢体语言和舞台表演。为什么没有一丝韵味的《木兰辞》、《满江红》却在比赛中拔得头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表演者摸准了评委们好大喜功、热闹喜庆、气势宏大等现代浮躁的心态在作怪。处于盛世之时,有谁能静下心来通读《老子》,更有谁来听冗长的道德说教,又有谁想“处下、自然、示弱、无为”的生活,“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熙熙攘攘已为常态。诵读的舞台又岂能宁静,又岂能避开喧嚣。

国学经典诵读的方式还是让国学本身来决定,让经典自己来代言。以万经之王的《道德经》来代言,就应该是顺其自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以轻柔、舒缓的语态诵读,像蓝天一样高远空灵,像山泉一样澄澈,像白云一样自由,像清风一样柔和;以积极出世的儒家经典《论语》代言,则自信厚重的吟咏可也。或几位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或三年不改父道的孝子,或学思结合的学子,聚在一起彬彬有礼,摇头晃脑,歌之咏之。

诵读比赛中舞剧抢足风头,真正的国学诵读无人认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岂不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杂耍  杂耍词条  提神  提神词条  难道  难道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  阅读  阅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