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校际均衡”是遏制学位房冲动的关键

近几年,有关家长购买学位房后,由于学校调整招生划片范围,导致孩子就学计划落空的报道并不少见。我们只要留心观察,不难发现在众多城市,学区房都是房地产市场里的“香饽饽”,很受追捧。

以为购买了学位房就具备了进入周边名校的资格,这体现了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家长削尖脑袋为孩子择校,就是因为就近入学范围内原来的教育条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当下的年轻父母们对教育的过度焦虑,使得他们不惜血本、近乎狂热地争抢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

这种现象背后,凸显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尴尬。要想改变这种局面,破解民众购买学区房的冲动,笔者认为,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要努力实现“校际均衡”。

治理择校热,符合常识的逻辑是,应该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缩小校际差异,让学校办学质量趋于均衡。否则,即使孩子们都就近入学,实现了“形式”上的教育公平,也不能消除校际教育教学质量差异这种“实质”上的不公平。

政府要做的工作,不应是强化资源分配的捆绑策略,也不应是对教育资源的优劣进行等级划分,导致民众盲目消费学区房,而是要把政府职能转变到资源的二次分配上来,改变当前的学区房乱象。笔者认为,政府各个部门要统一筹划,根据城市扩张和人口变化的实际,科学布局和新建一些学校。要逐步缩小校际之间在硬件设施、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差距,特别是要促进校际之间教师的交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打破名校对优秀教师的垄断,使更多的学生能分享到优秀的教育资源。

除此之外,还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给民办教育以平等的地位,加大扶持力度,促使更多的优秀民办学校涌现,以此满足人们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同时,政府还应借力于市场,针对市场的变化及时解决可预见的问题,比如,教育部门在公布招生政策时,要提醒民众,政策每年都要根椐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简单来说,就是要告诉家长,不是买进学区房,就等于上了保险,就一定能上名校。

当然,家长也要逐步转变观念,理性看待学区房,不要盲目攀比和跟风追求名校。每个孩子的个性及天赋都不相同,不一定都适宜于某一种教学模式。即使都是名小学或初中,学校不同,其教学特色也不尽相同。选择学校不能忽视孩子的个性及特长发展,应多做全方面的了解与考虑,选择最符合孩子个性及特长发展的学习教育环境。必须指出,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承担昂贵的学区房消费,而一套房子并不等同于孩子的未来。家长要把学区房看淡一些,回归理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校际  校际词条  遏制  遏制词条  均衡  均衡词条  学位  学位词条  冲动  冲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