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高校就业率考核要尊重“慢就业”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较为普遍,给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由于就业率的刚性要求,直接面对学生的辅导员老师,往往成为就业工作压力层层传导的终端。在这场围绕就业的拉锯战中,出现了学生不急老师急、为劝就业辅导员老师“说干嘴”“跑断腿”的现象。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总数-未就业毕业生数)÷当年毕业生总人数×100%。从高校就业率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该统计只纳入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情况,统计时间为学生离校前和当年12月两个时间段。这样的统计方式有些倒逼的意味。教育部门对学校就业率的要求是,初次就业率需达到80%至85%,上报统计截止时间往往为8月底。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高校催着学生就业的现象。面对辅导员一遍一遍的催问,有家长质疑:“你们学校一定要求孩子现在就业吗?”

有些学生家庭条件较好,或者自己家开办了企业,不忙着就业;有的学生不是找不到就业岗位,而是想挑个更适合自己的岗位;有的学生选择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编……这都是学生的正当需求,应该得到尊重。学校不遗余力地让这些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其实是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权、选择权。

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慢就业”人数有逐年增长的趋势,高校就业率考核应充分考虑这一现状。另外,就业统计还要考虑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入职之后很快就辞职、跳槽。《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90.0%受访职场人士表示,毕业生入职未满三年就跳槽的情况较为普遍。除此之外,有的企业为节省成本,专门招应届毕业生,试用期满就找借口将其辞退。在笔者看来,就业后很快失业,和慢就业并无本质区别。

就业率是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但是,就业率考核不能只看数字,还要注意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化的就业选择和就业质量,要关注大学毕业生的中长期就业情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就业率  就业率词条  考核  考核词条  尊重  尊重词条  高校  高校词条  就业  就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