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教育学生还是少上演“狼来了”的故事为好

某知名班主任工作杂志发布了题为《班费神秘失窃案》的文章,其内容大致如下:初一年级某班两名生活委员负责收取班级费用,因没有收全,将收上来的一万多元现金放到课桌里,就去上音乐课(上午最后一节课)了。下课回来后,发现班费失踪了,直至下午上课前,两人才将此事汇报给班主任张老师。张老师利用下午第二节班会课,将此事通报给全体同学,并宣布对责任人的处理办法。最后,张老师拿出了“失窃”的班费。原来,她发现学生没有上交班费,担心有什么问题,便到教室查看,结果发现班费竟然放在课桌里,且没有采取任何安保措施。于是,她拿走了班费,自导自演了一出教育故事。

读罢此文,笔者不由得对案例的真实性产生质疑。且不深究收费明目,单就让学生收取近万元现金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心头一颤。此外,该教师的教育方式也值得商榷。教育学生谨小慎微固然重要,但以谎言唤起学生的警觉意识,无异于以错误掩盖错误。当然,善意的谎言在教育的语境下有时在所难免,但从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来看,恐怕已经超出了善意的范畴。

“狼来了”的教育故事早已是陈词滥调,如果班主任将类似做法奉若圭臬,难保学生不会出现“群体性免疫”。如果日后班级出现紧急情况,学生可能会以为这是教师的即兴表演,从教育效力看,有些得不偿失。再者,若学生依葫芦画瓢,班主任是否也有同样的大度和宽容,付之一笑?

班主任教育学生保持谨慎本无可厚非,但不该用“狼来了”的故事桥段。在笔者看来,处理此事件没必要如此复杂,做到如下二字,很多教育问题或能迎刃而解。

一曰“正”。去年三月,钟南山院士给青少年学生回信,勉励同学们“以行证道”。班主任要传播或教会学生某些“道”,需要经过“行”的检验,也可以通过“行”来证明。案例中的故事尽占“道”的优势,班主任的出发点也是“正心”的体现,但是,教育目的正确,不能代表教育行为无懈可击。也就是说,“以行证道”有一个前提,即“行正道”。在支付手段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为何要固守“只收现金”的方式?如果班主任让学生家长线上支付,就能避免案例中的诸多枝节,何乐而不为?教育学生谨慎,又何必拘泥于“款项失窃”的教育契机?

二曰“诚”。讲道理是班主任工作的常态,但编故事不是教育的必选项。不少教育家的实践和教育案例已经证明,“真诚”是处理学生问题、解决突发教育窘境的重要基础。班主任要教育学生谨慎,不妨开诚布公地指出学生处理方式存在的风险,而不是刻意营造所谓的教育氛围。《易经》乾卦《文言传》有言:“闲邪存其诚、修辞立其诚。”班主任教育学生,不能掺入太多杂念,同时要注意“修辞”,即注意教育的话语和讲述这些话语的方式。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育的语境下,“真”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细致入微地分析比对,需要基于道义的大胆取舍,需要勇敢无畏地身体力行。如果我们一如既往地认为教育应该求真务实,在教育实践中,还是少上演“狼来了”的故事为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上演  上演词条  还是  还是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学生  学生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