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长平之战战败——因腐而败

因腐而败是长平之战的核心问题,腐败是这场战争的最大毒癌,略看《史记》恐怕都要忽略这个问题。腐败问题自古有之,而且渗透到各个领域,无所不在。腐败是一个无形的巨大杀手,它的存在大于战争本身的力量。《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述:“而秦相应侯(范雎)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载:“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纵反间卖赵,赵以其故,令马服子代廉颇将。秦大破赵于长平,遂围邯郸。”是长平之战换将的主要原因。如果没有“行千金于赵”的话,战争不会发生误差,赵王再傻也不会拿国家的命运开玩笑。关键是没有及时识破身边大臣和军事政要的阴谋诡计,导致赵括的登台表演。

《战国策·秦策二·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为我们记载了当时的情况:“秦相应侯曰:王勿忧也,请令废之,秦于天下之士非有怨也,相聚而攻秦者,以已欲富贵耳?王见大王之狗,卧者卧,起者起,行者行,止者止,毋相与斗者,投之一骨,轻起相牙者何则?有争意也。于是,唐雎(魏相,90余岁)载音乐,予之五千金,居武安。高会相与饮,谓‘邯郸人谁来取者?’于是其谋者固未可得予也,其可得与者,与之昆弟矣。公与秦计功者,不问金之所之,金尽者功多矣。今令人复载五千金随公,唐雎行,行至武安,散不能三千金,天下之士,大相与斗矣。”《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纵,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二篇文献记载了赵国战败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这篇文献,翔实记载了长平之战的发展过程和魏国老相向赵国行贿的情节。我们再要去过多指责赵括的话就有点不对劲了。

1987年夏天,高平赵庄乡掘山(古称血山)村民秦三娇烧砖取土时,在村外距地表一米多深的地方挖出一个灰色陶罐,内装“先秦半两”约2万多枚。高平文物部门收集走1万余枚,其余部分散落于民间。经多次了解秦三娇当时发现的有关情况,笔者认为这批钱币就是秦军“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的历史罪证,应侯极有可能在实施反间计时,采用了多方位的行贿办法,使赵军关键性人物成为“说客”或“里应外合,引狼入室”的奸细,为秦军提供了准确的军事情报,误导赵王换将和迫使赵括出战。没有奸细的战争如同死神,秦王“又使人行千金于赵”的目的非常清楚,就是买通赵国政要为秦军效力。这样看来廉颇、赵括都是腐败的受害者。通过认真的分析和实地勘察认为,这批大量的埋藏物具有特殊性,在村外地表一米深处,而且装在一个大陶罐里。为什么钱币不装在专用的“钱袋”内?钱袋装钱天经地义,无可非议。陶罐装钱则违背自然规律,必有隐秘发生。陶罐装钱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的课题。大量的钱币充分印证《史记》、《战国策》“又使人行千金于赵”的真实性,表明行贿受贿与战争失败存在着因果关系,长平大败的罪魁祸首是那些腐败的军政要员。是他们出卖了赵国40万条生命,与赵括本身指挥战争没有直接的联系。腐败时时刻刻存在,让历史记住这一刻,我们为赵括说句公道话,在九泉之下为之安息。魏国重臣唐雎就是这次行贿的主要人物,并且带有歌舞团之类的行贿团队。廉颇的仇人郭开,在赵孝成王时期已经形成政治气候,受到赵孝成王和悼襄王的信任,是赵国的宠臣。《史记》、《汉书》记述,秦军多次向廉颇仇人郭开行贿,谗陷廉颇、害死良将李牧等人,郭开是历史的罪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长平之战战败——因腐而败  长平  长平词条  战败  战败词条  
周朝

 历代对廉颇的评价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国苦陉(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嬴姓,廉氏,名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公元前283年,...(展开)

周朝

 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

赵括到长平后,严明了军纪,对廉颇使用的将领多有裁撤。廉颇好用勇敢军人为将,但多不善谋,不善统御。赵括对赵军进行了一番整顿后,再与王龁交战,王龁不利。昭王听说赵括...(展开)

周朝

 周朝时期的中央官制

《诗》《书》二经中有关西周政府组织的史料实在不多,金文中的资料则早已有人归纳过。虽然近来新发现的带铭青铜器为数不少,在职官名称方面,斯维至、郭沫若二氏所整理的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