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秦桧到底是不是奸臣?

秦桧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臣,专权期间残害忠良、结党营私、贬黜异己、卖官鬻爵,甚至“挟虏势以要君”,企图架空畏敌如虎的宋高宗,正如南宋大儒朱熹所云“秦桧之罪所以上通于天,万死而不足以赎买!”(1)

秦桧这样一位恶行罄竹难书的奸臣,近些年来,却有一些人为其鸣冤叫屈,他们认为正是由秦桧主导的议和,才使得南宋江山能够延续一百五十余年,所以秦桧有大功于社稷,是忠臣!

这种说法似乎有一些道理,但是,我们只要理清“宋金议和”这个关键问题,就会发现秦桧到底是忠还是奸,根本没有任何悬念和争议!

提到宋金议和,人们往往不自觉的和卖国、投降等等一系列负面词语联系在一起,其实,议和本身是一个中性词,并没有褒贬的含义。

议和通常分为两种:战略性议和与投降式议和

战略性议和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弱的一方做出一定的领土让步或者采用称臣、和亲、赔款等方式,促成与强势敌人的议和,争取到一段战略缓冲期来休养生息、训练士卒,最后发起反击,打败敌人,一雪前耻。

南宋初期,金强宋弱是不争的事实,南宋除了军事力量远不及金国之外,国内还有诸多盗贼、流寇和农/民起/义,他们攻城略地、割据一方,也是朝廷的心腹大患,而且部分地方官员对宋高宗即位的合法性有所怀疑,还处于观望之中,对朝廷的诏令,往往敷衍搪塞推诿,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与金国议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南宋与金国议和成功的话,可以争取到一段战略缓冲的时间,能够集中全力剿平和镇压国内的流寇、盗贼和农/民起/义,再大力发展经济,囤积粮草辎重,训练一支能够与女真铁骑抗衡的精兵,然后北伐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

战略性议和是正当和高明的策略,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君主都使用过这种战略,如: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向吴国乞和,并入吴国为臣,给吴王夫差喂马,做起了奴仆的工作,甚至品尝吴王的粪便来为其诊断病情,最终得到吴王的信赖,三年后,得以返回越国,勾践卧薪尝胆,在范蠡和文种的辅佐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一举灭掉吴国,洗雪前耻!

汉高祖刘邦打败西楚霸王项羽后,匈奴南侵,汉高祖率领大军迎战,却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后来采用陈平的计策才脱身与大部队汇合,汉高祖意识到匈奴强大,是刚刚经历了三年反秦战争、四年楚汉战争后人口凋零、百废待兴的汉朝难以战胜的,就采用刘敬的和亲策略,避免了大规模的战争的爆发,为汉朝争取到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时间,“文景之治”后,汉朝国力大增,经过汉武帝和汉宣帝两朝的战争,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来长称臣,汉朝一雪和亲之耻。

隋朝末年,李渊起兵反隋之后,为避免腹背受敌,向北方的突厥称臣,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不久,突厥大军就南下攻至唐朝首都长安郊外的渭水河畔,英明神武的唐太宗知道唐朝刚刚经历了隋末大混战,国弊民穷,无力与突厥开展,就以身犯险,率领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与突厥颉利可汗在渭水便桥上,斩白马立盟,史称“便桥之盟”,和突厥签订城下之盟,被唐朝人认为是奇耻大辱,几年后,李世民利用突厥内乱,派遣卫国公李靖北伐,一举攻灭东突厥,报仇雪耻。

越王勾践、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三位历史上的著名君王,都有过迫于情势与敌人议和的经历,这并不会影响到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和评价,相反,他们能够审时度势、忍辱负重,更彰显过人的才智和气魄,是优秀的政治家,是合格的一国之君!

同理,在金国强大的现实情况下,南宋与其议和,也不应该被指责,南宋四大名臣中的赵鼎和李光,全都支持朝廷和金国议和,毕竟,先把南宋朝廷保存下来才是当务之急,然后才能励精图治,反击敌人,报仇雪恨!

有一个反面的例子,被称为“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明朝,末代的崇祯皇帝和大臣们,始终拒绝与后金议和,明朝不得不两线作战,既要和国内的起义军交战,又要分兵对付后金,在内外交困之际,崇祯皇帝动过和后金(已改国号为清)议和的念头,授意兵部尚书陈新甲负责此事,但议和的消息不小心被泄露出去,面对大臣们来势汹汹的逼问,心狠手辣的崇祯皇帝连忙把黑锅甩给陈新甲,将其处死,把自己的关系撇清。最终,两线作战消耗掉明朝的全部力量,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崇祯皇帝吊死煤山,不久,清兵入关,大明的江山全部落入清朝之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秦桧到底是不是奸臣?  秦桧  秦桧词条  奸臣  奸臣词条  是不是  是不是词条  到底  到底词条  
宋朝

 奸臣丁谓竟是宋朝“财神爷”

宋朝的“三司”是掌管天下财富的部门,这里的案牍堆积如山、数据多得吓人,时间久了,再精明的官员,也无法准确整理出这些数据。在丁谓之前,只有寇准干好过这个职位。当然...(展开)

宋朝

 金皇陵的发现和普查过程

一 1958到1982年的金皇陵一般说来,虽然房山的文物遗址,有先商文化,有契、王亥、上甲微的身影。但目前通行的说法是:房山这片土地的行政建制始于三千多年前的西...(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