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史量才:为乱世存信史

他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大的报界企业家,在民族危亡的岁月里,他的办报思想与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新闻工作者刚正不阿、秉笔直书的战斗精神。他曾告诫报社同仁:“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不国!”

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一份赫赫有名、影响深远的报纸,在其近百年的沧桑历史中,原《申报》总经理、爱国民族资本家史量才为它的发展直至辉煌鼎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史量才(1880—1934),原名家修,祖籍江苏江宁县。他从小接受传统教育,戊戌变法后,受维新思想影响,放弃科举。1905年,他与黄炎培等发起组织江苏学务总会。1907年,为反对清廷向列强借款筑路,史量才参加了江浙两省绅商拒借外资保护路权运动。1908年任《时报》主笔。辛亥革命爆发后,史量才结识了上海的革命党人陈其美等,参加响应武昌首义、谋求江苏独立的活动。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与袁世凯议和期间,他参加了南北议和的协商工作。

振兴《申报》的新兴企业家

亲眼目睹辛亥革命失败的过程和政权的嬗变,史量才逐步看清了反动军阀和流氓政客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真实面目,对革命抱着满腔热忱的他感到十分失望,从此把主要精力转向新闻事业,试图通过社会舆论力量来监督当局,激浊扬清。

1912年9月,史量才在张謇、赵凤昌等人的支持下,接办了当时已亏损数年、发行量只有7000份的《申报》。为摆脱惨淡经营的局面,史量才首先赢得江浙资产阶级资金上的投入,接着起用张竹平、冯子培、王尧钦等管理人才,对《申报》逐步实行现代化、企业化管理。同时,史量才以超前的眼光积极开拓广告业务,大大增加报纸收入,并以敏锐的经商头脑分析市场行情,适时囤积廉价纸张,降低生产成本。由于经营有方,《申报》在短期内面貌便焕然一新,业务逐渐增长。1916年,史量才收购了合资人的股权,独家经营《申报》。

现代化报纸的最大特色,一是销量大,二是传递消息快,这就需要大厂房与现代化的印报设备。为改变《申报》原有的极为简陋的馆舍及条件极差的设备,史量才不惜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致力于印报技术的现代化。1918年,他用70万元新建了一座共5层100多个房间的大厦作为《申报》的馆址,并从美国购进两台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其速度与4台普通印刷机相当,可同时印报18张,每小时印报3万余份。其他如铸字机、纸版机、铅版机、制铜版机和锌版机等亦全部加以更新,《申报》成为当时全国设备最新、最完善的报纸。1922年11月,英国报界巨子、《泰晤士报》的主人北岩勋爵来到中国,惊叹世界上唯有《申报》及《泰晤士报》有此现代化的规模与气势。

在改善技术设备、创新经营理念的同时,史量才还不拘一格、不惜重金,网罗人才为《申报》服务,如聘请进步作家黎烈文任副刊《自由谈》主编,刊登茅盾、巴金、郁达夫、鲁迅等著名左翼作家的文章。仅1933年1月至1934年8月,就发表了鲁迅140多篇战斗性很强的杂文,使《自由谈》一度成为反文化围剿的重要阵地,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刘海粟因“模特事件”落难巴黎时,也被史量才聘为《自由谈》特约通讯员,每月酬金百元,这是当时《申报》的最高稿酬。在得知陶行知从日本回国后,为了将科学知识普及到劳苦大众中去,史量才不仅资助他十万大洋,聘其为顾问,而且让他住在自己家里,共商《申报》改革大计。人才济济的《申报》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史量才的锐意改革、苦心经营下,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申报》的发行量急剧上升。与此同时,还连续出版了《申报月刊》、《申报年鉴》、《申报丛书》和《中国分省地图》等书刊,读者面不断扩大,报社资金积累亦成倍上升。1912年史量才等以12万元购得《申报》,到1938年,《申报》仅有形资产就达150万元,成为当时全国发行量最大、拥有读者最多的报纸之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史量才:为乱世存信史  信史  信史词条  乱世  乱世词条  
民国

 民国那些举贤荐能的大师们

民国时期,是中国学术界能与春秋战国时代相提并论的黄金时代,尽管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很多,但这与那些大师们的举贤荐能也是有关系的。国学大师钱穆,18岁的时候,开始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