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中秋节吃月饼

  中秋节月饼,是汉民族的又一传统习俗。这一传统习俗至今在河南各地盛行不衰。中秋节月饼紧密相联,可以说这节就是月饼节,离开了月饼,它就没有了应有的韵味,月饼离开中秋节也就没有了它的“用武之地”了。过中秋节人人都要品尝月饼的风味。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酥甜。”当人们沉浸在月饼美味之中时,也往往被关于月饼中秋节的传说和故事陶醉了。

  河南东北部淮阳一带中秋节月饼的传说故事是这样的:相传,七仙女被王母娘娘抓回天宫时,给董永撇下一个儿子。有一年旧历八月十五,董永的孩子见同村的儿童在村里的桂花树下闹着玩,心里痒痒的,总想去凑凑热闹。谁知那些孩子们不理他,还骂他:“你没有娘,是个没人教养的野小子,不许和我们一起玩儿。”他一听伤心极了,扭头跑到村外的一棵大槐树下,嚎陶大哭起来。他一边哭二边喊:“娘啊!娘啊!你在哪儿呀?快来接你可怜的儿子吧!”

  这哭声惊动了天神吴刚,他急忙扮成村夫下界来哄他,可是,不管咋哄也哄不下,他硬是哭死哭活地要娘。吴刚心软了,一边给七仙女捎信,一边悄悄地拿出登云鞋,交给他说:“你想见亲娘,穿鞋圆月下。”话音刚落,村夫就无影无踪了。‘董永的儿子按照村夫的嘱咐,赶紧在月光下穿上了登云鞋,飞到了天宫。

  七仙女见亲生儿来到身边,又喜又悲,又亲又抱。众姐妹也都来亲热这个远道而来的姨外甥。这个给他送苹果、柿子、石榴,那个给他端花生、核桃……七仙女为了向久别的儿子表表母子之情,亲手把嫦娥送的桂花蜜糖,拌核桃仁做成馅儿,按圆月样子,做成了甜蜜蜜、香喷喷的仙饼给儿子吃。

  谁知道这事很快传到了玉皇大帝的耳朵里,气得他吹胡子瞪眼的,马上下令把吴刚罚到月宫里砍桂花树,永世不得离开,永远也砍不下这棵树。又命令天兵脱下董永儿子的登云鞋,打发麒麟驮回人间。

  董永的儿子像做了一场梦,对天宫的仙境都优恍惚惚的,而对母亲给做的仙饼却记得清清楚楚。后来他当了官,就号召各州各县的百姓在八月十五这二天,来仿做这种讲子,摆在月亮下,表示对亲人的怀念。因为这种饼子像一轮圆月,所以后人叫它为月饼

  在一些文人学士中流传的则是唐玄宗在一个中秋节的夜里赏月时,受道士之邀去游月宫,嫦娥州见凡间来人,非常高兴,忙将他们邀入宫中,命宫女端出酥甜的仙饼让他们吃,并让数百名宫女在庭院里轻歌曼舞,然后把他们送出月宫。一回人间后唐玄宗暗记下仙女的舞曲,命人整理,成为优美动人的    “霓裳羽衣曲”,并命,"_二乙造月宫仙饼,因这种饼原是月中之饼,加上形如圆月,所以人们就叫它月饼

  据载:吃月饼的风俗唐代就已经有之。《洛中见闻》中说:唐嘻宗在吃中秋节月饼,味极美。他听说新科进士在曲江开宴,便命御膳房用红绩包裹月饼赏踢给他们,这是月饼初见的记载。“饼”字,早在汉朝就出现了,刘熙的《逸雅渔中载:“饼,并也,搜麦面使合并也。”看来,这就是月饼的前身了,它叫甜饼或小饼。北宋苏东坡有咏“小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怡。”酥是酥油,怡即怡糖,可见宋代月饼更是味道甜脆并香美可口,而且月饼花样也多起来了。

  《梦梁录》记载有“金银炙焦牡丹饼”、“枣箍荷叶饼”、“芙蓉饼”、“菊花饼”、“梅花饼”、“开炉饼”等等。元代,中秋节月饼的习惯,便广泛流传于民间,清代更加盛行。元明间人陶宗仪在《元氏掖庭记》里,也有“酌元霜之酒,咦华月之糕”的记载,指的便是月饼

  月饼的真正起因,当在于我国古老质朴的“尝新”风。中秋正值收获季节,人们用新收获的谷物、果品做一些尝新活动是很自然的。杨光辅的《淞南乐府》便描绘了这一情景:“淞南好,时物存秋香。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果蔗糖霜,新谷渐登场。”在河南许多地区,中秋节家家户户制月饼,河南东北的长垣,现在还保留着中秋节蒸“锅盔”的习俗,燕制时有雌刻好的模,上面刻有各种图案,主要以“嫦娥奔月”、“玉兔龙宫”、“吴刚伐桂”等为中心,周围配以二至三层不等的装饰,有各种花草,有二龙戏珠,有天女散花等图案,大的直径达三尺,小的几寸,其中一般包红糖、花生、核桃仁制成的馅。有的包枣泥馅,还有的包豆沙馅,个别也制作成咸的,其中包一些油盐葱花,像做千层饼一样,一层一层的,很好吃,尽管现在市面上的“锅盔”丰富多样,但人们还是爱自己做,我想,这便是制做月饼的雏形。河南开封是有传统的制作月饼的地方。已经去世的著名老艺人白受彩,是雕尸勺饼模的老艺人,他雕刻的月饼模饱满丰富、刀法纯熟、造型准确,现在还保留着他雕刻的五斤重的大月饼模,是十分珍贵的艺术品。他的几个徒弟,如今仍在从事雕刻月饼模的工作,手法新练,布局得当。在雕刻内容上也丰富多姿,诸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五福临门、喜庆丰收等等。周围配以狮子滚绣球、十二生肖图、八仙图等二至三层不等的装饰,充分表现了人们对生活中美的追求。有的地方甚至形成了月饼比赛的生动场面,如台前县有歌谣曰:“唱月饼,赛月饼,来年更盼好年景!”这不仅是对劳动成果的尝新,更是对来年丰收的祝愿。

  月饼最初在家制作,清袁枚《随园食单》中记载有月饼的制法,并称其“食之不觉甚甜,而香松柔腻,回异寻常”。月饼何时在市场上销售,从家庭制作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作坊无从考证,但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在唐代便有专门制造、销售月饼的店铺,到清代,每逢中秋节月饼店铺还搭棚点采,作蟾宫月窟诸象,以招徕顾客。《燕台口号一百首》中,便有一首是描绘这一情景的:“庆赏中秋结彩棚,饼如圆影得佳名。蟾宫月窟翻新样,也有白衣人夜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饼的制作日益精美,清彭组章在《幽州士风吟》中写道:“月宫饼,制作银蟾紫府影,一双蜡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柞驻丹颜。”近代,月饼在市场上出售,制作更加精细,饼面上的图案也更加丰富多采,有“银河月夜以”三谭印月久“西施醉月n等,而且出售和制做井不只限于中节,它已成为四时生产的传统糕点了。制作、风昧也因地而异,品各有干秋,人们可以按自已的爱好选择食用。如苏州的苏式月饼,广东的广式月饼,北京、宁波、潮州、云南等地生产的京式、宁式、潮式、滇式月饼等等,都各具地方特色,而且外观、口感、表皮、馅心、味道都各有干秋。

  中秋之夜,不管你爱不爱吃月饼,家庭总要买一些回来,阖家团坐,观赏明月,品尝月饼。工厂、部队、学校这天夜里也要发两个月饼给个人,这不仅仅为吃月饼而吃月饼,而是取月饼的团圆之意。人们品尝着月饼往往想的是生活的团圆甜美,因此,我们说吃月饼意在于追求团圆美满也。不团圆者盼望团圆,本来一家团圆的,祈求永不分离,所以,在外地工作的人带月饼回家以寄托自己的情谊,家里老人在祭月后分吃月饼时也要给外地的儿女留一些,待回来吃,就是没有回来吃的可能,也要留出一些来,否则,就不团圆了。回娘家的妇人,在中秋节必须回到夫家。

  小小的月饼既记录了古代人民反抗统治压迫斗争的光辉历程,也寄托着人们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希望,因此,到现在为止,中秋节仍是城乡人民非常重视的民间节日。当然,那些具有迷信色彩的旧风俗已逐步淘汰。但是,中秋节月饼是少不了的。中秋之夜,阖家团聚,几杯水酒,几盘月饼,话及月球天体的知识,品尝酥甜可口的月饼,自然谈笑风生,别有情趣,充满节日的快乐。我想,这便是中秋节具有生命力的原因之所在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秋节吃月饼  月饼  月饼词条  中秋节  中秋节词条  中秋节吃月饼词条  
茶文化茶道

 茶,谁能喝到第七碗

神仙是好的,世界上的人都知道,可是要你做个神仙, 你愿意做吗?七仙女锦绣绸缎,吸风啜露,手执弦乐,脚踏祥云,比我们拿锄头修地表,用脚步丈天长,自在不知多多少,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