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二十四节气歌与对联

  据传,古人创造二十四节气的灵感,来源于“立竿见影”。试想,在很古老的时候,先人能用“立竿见影”了解时间,就已经十分不简单了,而进一步发散思维从“立竿见影”创造了二十四节气,那简直是伟大中的伟大。

  据考证,早在2700多年前的周朝、春秋时代,就已知用土圭来测量太阳对暑针所投影子的长短,正确确定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日。至汉朝已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记载,其顺序和现在完全一样,并确定15日为一节,以北斗星来定节气

  在古代,把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见《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一节),先人们正是依靠二十四节气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中华民族方得以繁衍生息来解决吃饭和穿衣问题,兴旺发达。为便于记忆传播二十四节气,聪明的古人还总结出一首通俗易懂便于传播的二十四节气歌谣呢可谓科普精品。

  农人们一直是用节气来指导农事活动的,千百年来,还总结出了许许多多押韵合辙,读来朗朗上口,又有地方特色的节气歌谣,这些歌谣至今仍闪烁着科学的光芒。如在蜀地,就流传着一首《节气百子歌》,每句以“子”结尾,形象生动描述了各节气所要从事的农事活动:

  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

  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

  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

  八月过节麻饼子,九月重阳缪糟子。

  十月天寒穿袄子,冬月数九烘笼子。

  腊月年关四处去躲账主子。

  清末同治、光绪年间,苏州著名弹词艺人马如飞,还用节气和戏剧名称编写一首《节气歌弹词》进行演唱,深受广大听众欢迎。其词云: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误,谷雨西厢好养蚕。

  牡丹亭立夏花零落,小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义侠同耘夏至田。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江亭大署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署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零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烂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琴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孺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一捧雪飘空交大寒。

  这首弹词可谓匠心独运,不仅文辞典雅,巧嵌节气、戏名,而且与当时物候丝丝人扣,浑然一体,闻者无不击节叹赏。

  对联,亦是我国独有的,用隽永书法写出吉祥语句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而节气入联,堪称珠联璧合。如联云:“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二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这副节气对联的上联指明了春分与秋分两个节气所在的月份,并指出春分、秋分这一日昼夜均分;下联则道出了农历闰年的规律与靠置闰来调和阴阳历的差别。

  “霜降如小雪,春分不大寒”之联则更为奇妙。此联虽仅有10个字,却包容了四个节气—霜降、小雪、春分、大寒。上联的两个节气用“如”字连接,即变成联中景;下联的“不”字用的可谓传神,与大寒相连,把春分时节乍暖乍寒的气候特点准确而生动地展现出来。

  相传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次日晨起,只见茅屋一片白霜,便随口吟出上联:“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联中用了三个节气—大寒、霜降、小雪,一气呵成。然而,遗憾的是,这位学台竟对不出下联,一时成为绝对。直到近代,才由浙江赵恭沛先生对出下联:“早春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下联也嵌人三个节气—惊蛰、春分、清明,可谓流畅自然,并把当地当时的气候变化情况准确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二十四节气文化真可谓内涵丰富、外延宽泛,它包含了先人的聪明与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二十四节气歌与对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词条  对联  对联词条  
茶文化春节

 普米族春节

 过春节是普米族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兰坪、维西、丽江地区的普米族,在农历腊月三十晚上过春节。宁蒗、永胜地区的普米族则在腊月二十九(有的在腊月二十八)过春节。过节的...(展开)

茶文化少数民族节日

 陀螺节

 广西壮族民间传统交游节日,在每年春节前夕两三天至正月十六日期间举行,为期约半个月。  打陀螺是壮族人最喜爱的民间体育活动。陀螺由质地优良的硬木制成。用一条一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