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龙舟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主题活动之一,在洞庭湖及四大水系的支支港港的,每年一到端午期间到处都有龙舟的身影。由原始的独木舟、草划子龙舟到现代专用龙舟龙舟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

船体

  龙舟本身的技术参数是决定龙舟在竞渡中能否战胜对方的重要先决条件,因此在制作龙舟时主要考虑下列几个因素。船体强度:船体强度是比赛时在众多划手的闪力下龙舟能否保证平稳行驶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从制作标准来看,主要看船体板材质量和厚度,连接的钉具是否适中,船体两边是否平衡,板材连接处的长度是否适当。从下水备战时来看,船是否踩得平、紧(用钢丝绳把船的两头紧紧拉紧,防止船在比赛时出现松软、开裂、摇摆等现象,称为踩船)。明人杨嗣昌在《武陵竞渡略》中早有论述:“其次在蔷篾以麻扎相续为之绕船,首尾急束数十番,然后互相穿度勾绞如织,此一船之筋,以前后促紧如弓梢,船行身不动为良,否即亸水,易败也。”船体重量:龙舟在水中急速行驶,要有足够的浮力承载划手,又要克服水对船前进的阻力,船体本身重量对二者都产生影响。因此,龙舟的设计制作者们一般采用质轻、不易腐朽、容易干燥的杉木材为主要制作材料。但板材太厚,会加重船体重量,太薄又减少船的强度,所以重量要适当。

  《武陵竞渡略》对于打船的材料也说得甚为清楚:“船一以杉木为之,取其性轻易划,得燥木为龙骨龙妙。一船司命全在龙骨。生硬侥软,使船不进,皆龙骨病也。”船体形状:船体形状包括长、宽、高之比、截面形状和剖面形状。为尽可能减少水对船前进的阻力,龙舟的设计和制作者们把龙舟制作成长而窄的条线形状。由于长而窄,其截面形状既要考虑船有一个好的分水状态,减小水的阻力,又要保证船在行驶中的平稳。同样剖面形状既要考虑龙舟头部在行驶中的阻力,又要保证整个底面平坦而不产生涡穴现象。各地制作的龙舟大小不一,有的以船舱多少为衡量标准,称为龙舟有多少舱,多为10~20舱。有的以桡手多少为标准,称某龙舟可坐多少桡手,多为20~30人。新龙舟造好后或旧龙舟下水比赛前,都要在龙舟的外侧面和底部涂抹润滑物,以减少水流对船体的阻力。多用猪油或菜油搅拌大蒜子,也有的用雄黄菜子油,更有的用鸡、鸭蛋的蛋清擦抹,各有绝招但用意相同。同时在船的外侧面从头到尾划上龙纹,意示龙的身体。

龙头

  龙头不仅是龙舟竞渡中最重要的装饰物,人们更想借助于龙的神灵和威力冲浪于波涛之中。在湖湘的龙舟竞渡中,如果龙舟处于落后的状态时,坐在船头的头桡(也称晏桡)会猛烈地敲打龙头,使劲地喊“快点”,“向前赶上去”等催促语,说明人不仅崇拜龙,而且希望能驾驭龙。龙头一般用樟木雕刻而成,龙头的大小与龙舟长度成相应比例,龙头的形象要参考传统龙的八似形象,即角似鹿、头似狮、眼似兔、身似蛇、鳞似鱼、耳似牛、爪似鹰、掌似虎、腹似蜃。看上去要龙态灵健,气质雅俊,宏奇而不怪异,洒脱而不张狂,令人赏心悦目。

  为了表现龙的神态,舌子一般做成活动的,用弹簧固定,在冲浪中能够上下左右活动,眼睛用灯泡装饰,装上电池,比赛时活灵活现。为了记载、保存龙舟或龙头的建造时间、地点、主持人姓名及捐款、捐物等情况,会在龙头喉部留有一个小洞,上覆木盖,类似菩萨的“肚藏”结构,称为藏或龙口。为了意喻龙舟轻快如蝉衣,龙头与船身能紧密相连,赛事连连得胜,肚藏内放置有蝉蜕、勾藤、连翘等物。龙头不仅是重要的装饰物,而且被视为神物。每年龙舟下水时,龙头从供奉地安装到龙舟上要举行接龙头仪式。龙头披红挂彩,由两名或四名划手虔诚地扛着,一路上铳炮喧天,锣鼓齐鸣,人龙相随,热闹非凡。每当竞渡结束收船时,要把龙头洗抹干净,用同样的方式送回供奉地。

龙尾

  人们为了增添龙的形象和龙舟美感,把龙舟的尾部装饰成龙的尾状。各地制作方法不一:有的用晒垫围绕船的尾部扎成尾状,画上龙纹,呈龙尾状;有的插一杆龙旗示意龙尾。而汨罗的龙尾独具一格,一般由两根长3米,宽约0.04米的楠竹装点而成,上绘点点红斑。相传是屈原投江后,其女儿、女婿两人整天坐在船尾,用竹片划水寻找,手掌都划破了,斑斑血迹印在竹片上,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孝心,把竹片变成了龙的龙尾。

桡子

  俗称桡片,是每个划手用于划水向前的主要工具,是龙舟前进的关键。因此设计桡子时应考虑两个因素,桡子的宽度和桡子的强度与重量。桡子宽度:桡子设计得太窄,不能完全发挥划手应有的能量,桡子太宽,又要考虑划手在激烈的竞渡中能不能持久。桡子强度与重量设计要合理,桡子划片太厚增加重量,容易消耗划手的力量;桡片太薄,由于有一定宽度,桡片容易破碎,所以桡子的划片一般采用有一定强度的樟木或柳木做成,握柄选用材质较轻的杉木做成。

  为了显示龙的形象,桡片上画有龙纹,坐桡桡子全长大约1.1米,划水的叶片长约0.4米,宽约0.2米;柄端的横棒称桡头;站桡桡子全长2.4米,叶片长1.1米,宽约0.1米;龙舟的大小往往以多少皮桡子俗称,如某“龙舟”能坐多少皮桡子,就能知道某“龙舟”的大小。桡手即划手是龙舟前进的动力,所以每条龙舟对划手有较高的要求,都是青壮年为主体,坐着划的称坐桡,站着划的称站桡,坐一二三舱的称头桡,头桡非到决定胜负时不轻易下水,一般是把桡片握柄倒立在船舷上,叶片朝天,随着鼓点的节奏作前后90°摆动,或作360°圆周甩动,所以又称晏桡。

  坐在最后面的称蔸桡或稍桡,稍桡一般由资深的龙舟通担任,不时地站立提醒招手注意,竞渡紧张时他会手握一竹响把(竹响把是用4公分大小的竹尾做成,长约2尺左右,除手握部分外,其余长度对称各抽出一公分左右,形成对开状,握者可使两边张开,碰拢可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使劲拼响或敲打船边,起到监督和鼓动划手的作用。

招子

  简称招,俗称舵,主要是用来调整龙舟行驶方向的。招子的长度约为船长的五分之二,为便于操作,握手部分呈圆状,拨水部分呈关刀状,支点在船的尾部。在龙舟竞渡时,有经验的招手一般使拨水的关刀状部分脱离水面,以减少水的阻力,仅在调整方向时下水点拨。招手站立船稍,昂首挺胸,手握招柄,眼观四方,耳听八方。只要招手一声令下,锣鼓紧处,划桡齐下,铳炮冲天,犹如一条巨龙,乘风破浪,有无往而不胜之势,所以招手对龙舟的胜败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锣鼓

  有戏词说:龙舟鼓响学生急,凤凰钟响宰相忙。民间把龙舟鼓响与凤凰钟声相提并论,可见锣鼓在龙舟竞渡中的意义。响彻的鼓声就是竞渡的号命,清脆的锣声能催人奋进。为了保证锣鼓声有良好的节奏感,锣鼓手应由具备较好心理素质的人来担任。划游船(太平船)时,锣鼓的节奏较慢,竞渡时,“咚”为提桡,“锵”为划水。当然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竞渡的激烈程度而定。锣鼓手要做到“紧而不乱,输而不慌”,“听鼓下桡,桡齐不乱”,才能保证龙舟良好的竞技状态。为了使船头与船尾的划手同时听到号命,行动一致,以锣鼓一般设置在船的中部。锣鼓由于声音宏大、民族韵味浓、律高、节奏感强烈、强弱有序、快慢自如、易于操作,因此在龙舟竞渡中多采用锣鼓打击的伴奏形式来烘托气氛,转换节奏,同时也是激励划手情绪的重要手段。

唢呐

  唢呐,在木制的锥形管子上开八孔(前七后一),木管上端装一铜管,铜管上端套一苇制哨子,木管下端装一喇叭形铜质扩音器。演奏者通过口吹苇制哨子,手指控制八孔(哆来米发索拉西哆),可吹出柔美、欢快、热烈、雄壮的乐曲。

  由于唢呐音量宏大、声音粗犷、音色高亢明亮,所以龙舟竞渡时的表演、调整方位、行进途中常常用唢呐来演奏龙舟曲。唢呐在锣鼓的节奏下吹出悦耳动听的乐曲,配合划手领唱、对唱,合唱,带动了划手们欢悦的心情和节日的快乐。

  唢呐,又称喇叭,小唢呐又称海笛。两晋时期(265—420年)已流行于新疆地区,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我国中原地区。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关于唢呐的记载。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唢呐已在我国普遍应用。明代戚继光(1527—1587)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明代后,唢呐在戏曲音乐中成为基本乐器。清代唢呐在《回部乐》中使用,称为苏乐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龙舟  龙舟词条  
茶文化劳动节

 美国劳动节

 “在任何一个国家,劳动节都跟一年中其他任何节日有根本上的不同,”  美国劳工联盟的创始人兼主席塞缪尔·冈珀斯曾说过:“所有其他的节日都或多或少地与人与人之间的...(展开)

茶文化茶文化

 坦洋工夫茶鉴别方法

 坦洋工夫茶,属于是工夫红茶中的一类,也是福建省三大红茶之首,主要产自于福建省坦洋村一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红茶品种,迄今为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一种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