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正月十六行通济

  正月十六行通济,是独具佛山特色的民间习俗,有“行通济,无闭翳”(“无闭翳”,沒有烦恼忧愁)之说。

  佛山通济桥位于佛山城区东南角佛山涌,过去,佛山涌是通往各地的主要水道,水路可通大沙、弼塘、简村、石、奇槎各乡,陆路可往大江、深村、石头、潘村等地。明代以前,佛山涌是东平河支流,两岸屋宇林立,人口稠集,商业兴旺,交通频繁,但一河相隔,来往十分不便。附近乡人自动捐资建木质人行桥,可惜建桥年代与桥名无从查考。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通济桥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明代隆庆二年(1568)、明万历九(1581年)多次由乡中里人捐资重修木桥。明万历九年重修后,木桥可通马车。后来木桥朽腐致毁。明代天启五年(1625),由里人李征问、李待问兄弟倡建并捐资,修建三孔木石拱桥,于天启六年(1626)建成,桥长120尺,桥面用潭州红石铺砌,桥中以巨石为柱,桥两端有两条巨木作桥墩,并建凉亭于左畔,方便过往行人歇息。桥名称通济桥。

  民间流传有关建造通济桥的传说:原来,佛山涌岸边有座小茶馆,有一天来了个道士,手拿一个红布包袱,坐下后,叫来白酒一大埕,大碗大碗地喝酒,不一会就喝得酩酊大醉,只听他口中不停地念着“通吾困,济吾贫”这句话,边说边走出茶馆而去,有人看见那道士化作一道金光向远处飘去。道士走后,人们发现那道士喝酒的桌子上,留下了一个红布包袱,打开包袱一看,原来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众人认为这银子一定是仙人所赐。再想那道士唸着那句“通吾困,济吾贫”之意,是要我们在此地修建一座桥梁,解决群众来往不便之困苦。于是决定用道士留下的银子,重建了一座木石三拱新桥。新桥建成,用“通吾困,济吾贫”前面的“通”、“济”二字,取名为通济桥,以应通达济世之本意;又因桥的两端各有土地社坛“通运社”与“南济观音古庙”,都是过桥前后必经之处,故各取其中“通”、“济”一字作桥名,因而通济桥又有“先通然后有济”的寓意,也符合建桥的本意。

  桥建成后,牌坊正面用“通”、“济”二字题对作桥联,左联是:“通运贯千秋启泰群黎兴百业”,右联是: “济慈连广宇匡同社稷共升平”。对联道出了建通济桥“造福人民,百业兴旺,国家兴盛,百姓安康”的本意,也体现佛山人胸怀广阔,心系家国,和通共济,和睦相处,共建美好幸福家园的情怀。通济桥位于交通要道,造型轩伟,是佛山古八景之一,称“村尾垂虹”。至建国前,通济桥历经数百年,亦多次由民众捐资修建。原通济桥正面有“通济古迹”牌匾,牌坊正脊有“八仙过海”陶塑人物故事装饰;左面题额上书“通津”;桥额上左侧是一幅“梢公撑渡”图;右面题额上书“胜境”;桥额右侧是一幅“柳堤春晓”图。建国后的1958年,通济桥改建为水泥混凝土单孔拱桥;1960年改建为公路桥;90年代后期新建了三孔石桥,2001年1月落成。原桥上的对联、书法、陶塑故事装饰画的内容均已改变。

  正月十六行通济习俗始于何时不可考,因有通济桥才有行通济习俗。习俗既成,使通济桥一带更加繁华兴旺。桥畔岸,有广东茶楼、永裕隆酒庄、杂货铺、茅竹铺、生菓铺、爆竹铺、衣纸铺、当押铺等,著名的巧明火柴厂就在附近。原通济桥上,按佛山当押行业“九出十三归”的行例设计桥的步级(当押铺付出9分押金给当物人,赎回原物时要付13分利钱,即小钱出,大利入之意),桥上台阶一端为9级,另一端台阶为13级。传统行通济习俗,先经南济观音庙过牌坊(即今通济牌坊侧位置),步上13级台阶上桥,经过桥面,再踏9级台阶下桥经通运社(即今“生菜池”附近),此即为“九出”,再右转至茶亭,由存院围尾窦转出,绕一圈后,再步上9级台阶上桥,踏13级台阶下桥,过牌坊经南济观音庙入普君圩,或往蜘蛛山前归家,此谓之“十三归”,一路通顺转个好运后,带着“无闭翳”的美好祈盼归家。今新建的通济桥也用水坭条,模拟传统的九级和十三级台阶,以保留“九出十三归”的本意。只是由于道路的改变,以及交通安全等因素,行通济时只能经牌坊踏“九级”上桥,再过“十三级”下桥,顺序一次通过,不再绕圈过桥。因此,台阶级数的方向作了调整,但也不违九出十三归的本意。人们在新春活动结束时,举家老少欢欢喜喜行通济,祈求一年顺景行好运。

  过去行通济习俗,于正月十六凌晨十二时,多有家姑带新娶儿媳前来南济观音庙求子,在白衣观音像前的大莲花灯下扯灯带(由该庙“庙祝”预先安置好红白两色灯带),扯着红带喻意生女孩,扯得白带喻意生男孩。直至正月十六清晨,前往行通济的群众络绎不绝。正月十六旧俗行通济,桥头桥尾焚香燃爆竹,并买有头生菜两棵带回家,敬奉在祖先神位后煮斋合家吃用。生菜,佛山民间俗称“胜意菜”,是“生财”、“万事胜意”之物,有行通济,买生菜,顺顺景景、万事胜意的好意头。建国后,通济桥几度变迁,南济观音古庙和通运社早已不存在,烧香焚烛的旧俗亦已废除。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民间行通济习俗又逐渐盛行,一些商贩看中商机,开始售卖竹纸制作的“风车”。“风车”五彩缤纷,轻巧美观,又有时来运转、一年顺景的好意头,而且又是小孩喜爱之物,故行通济者都乐意手拿“风车”过桥,后来沿袭成俗,取“一路风顺”、“时来运转”之喻。不过,近年一些外来务工者及年轻人,由于他们不了解佛山民间传统的行通济风俗,未解行通济买生菜的本意,过桥后随手把生菜扔到桥下或“生菜池”,不明就里者,误以为是佛山行通济的传统习俗,每年行通济扔掉的生菜达数千斤甚至上万斤,成为近年行通济的不文明陋习,急待有关部门加强宣传引导,破除陋习。

  每年正月十六行通济的群众达数十万人,2009年,牛年正月十六,行通济的人数多达70万人,创有史以来的新纪录,2010、2011年行通济的群众更有百万之众,通济桥一带成了五彩缤纷的风车海洋。从元月十五日晚开始至翌日,仅十几个小时,就有佛山人与慕名而来的外地人、中国人以及外国朋友,数十万以至上百万男女老少群众行通济。人人满面春风,个个笑逐颜开,手拿各式随风转动的风车,一路欢声笑语,通过桥宽仅6. 4米的通济桥而秩序井然,而且是零事故,场面蔚为壮观。可见佛山人纯朴优良的民情风俗,安定祥和、热爱生活、向往幸福的社会新风已深入人心。“行通济,无闭翳”,祈求国强民安,成为佛山人特有的新春风俗。人们怀着欢乐的心情送走了新春,对新一年充满新的希望和美好的憧憬,更添信心和动力投入新一年的工作。行通济习俗,已经成为影响深远、万世传承、佛山独有的良风民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正月十六行通济  通济  通济词条  六行  六行词条  正月  正月词条  正月十六行通济词条  
茶文化茶具

 宋代茶盏因何拍出天价

一件宋代建窑油滴茶盏近日拍出了近8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为今年瓷器拍卖的一匹黑马。9月15日,在纽约佳士得“临宇山人”专场上,南宋油滴天目茶盏以150万美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