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庆阳除夕

  腊月三十晚谓之“除夕”,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也称“除夜”“岁除”。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六云:“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之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现代“除夕”与古人大同小异,这天上午,男人们要从里到外洒扫庭除,把院子、门前打扫干净。由于初一忌动刀子,妇女则要在除夕把初一早晨吃的拉魂长面切好。下午,男人们则要为门、窗、院等贴对联、挂灯笼,请先人坟、拜祖影、响炮,晚上屋里院外,红灯高挂,全家人聚齐,老人坐炕上,儿孙把酒菜盘子及第一碗饺子端给老人后,子孙们跪在地上,从老到小,逐个为年长者磕头。磕头时子孙们叫一声“爸(爷爷),我给你拜年(或喊我给你磕头)”,磕两个头后,站起来,再给叫“妈”和“哥”“嫂”等,依次给老人和兄嫂磕头。老人为全家人散压魂钱。然后喝酒、吃饺子、啃肉骨头、吃核桃、瓜子、水果、糖守岁,看春节文艺晚会,出门向户族长者拜年、喝酒、打牌,直至深夜入睡。

咬鬼

  庆阳人除夕夜,有咬鬼的习惯,俗谚:“三十晚上啃骨头,大鬼小鬼不敢瞅。”在为老人拜年后,一家人面对一盆煮熟的猪骨头肉、羊骨头肉,围坐热炕上,人人手拿一块骨头啃,这就叫“咬鬼”。据说除夕夜,旷野游鬼较多,它们听见人们啃骨头声,就吓跑了,再不骚扰百姓了。

叫鬼

  庆阳有些地方,三十晚有叫鬼的习惯。入夜后,把红灯笼挂在高杆上,叫天灯;在院中放一些谷草杆,叫拌鬼柴;在大门外把柴火堆点燃,家人一手端碗,一手持筷子,绕火堆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边走边用筷子敲碗,称“叫鬼”。其意是让各路野鬼孤魂知道,门口有人,赶快离开。

泼洒

  泼洒,是除夕夜吃饺子和初一早饭吃臊子面时,将第一碗端到院中,或大门外,把碗中饺子和臊子面往外洒一些,叫“泼洒”。其意为安抚神灵、给神灵和已故的老先人先吃一些,让神灵也过个年。

十字路烧纸

  庆阳城镇,每逢春节除夕晚、清明节晚、十月一送寒衣晚,一些在外不能回家祭祖的人员,都要买些香、纸、冥币、纸衣到街道十字路口烧香纸。这种纸是买的白烧纸,烧前要放在灶火里,铺上麦草,或者在平地上把百元大钞夹在纸中,正面和反面各拍一把,意即把大钞印在了纸上,烧掉后,死去的老人就能拾到手,用来买衣物。

饺子

  除夕夜,过年事一切都办好,妇女们下午把猪肉、羊肉切成肉丁或肉末,伴以鸡蛋、豆腐、葱花和盐等调料,做成馅子,放在盆中备用。再将兑好的麦面团擀成薄片,切成方形、梯形、圆形等形状,把馅子包上,再放一枚硬币,捏合。倒进开水锅里煮熟即可吃。谁把里面包的硬币吃出来,谁来年就有福。饺子汤也分酸汤和臊子汤两种,饺子也分辣醋水蘸着干吃和浇酸汤或臊子汤两种吃法。吃法不同,味道各异,但都非常可口,余味无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庆阳除夕  庆阳  庆阳词条  除夕  除夕词条  庆阳除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