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保德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为春节。在我国的民俗节日中,最受人重视的要算春节了。

  春节,古时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即新的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取新的一年开始之意。

  农历正月初一日被称为春节,是近代才出现的事情。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为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使用公历。这样就把农历正月初一日,定为春节

  其实,春节在我国古代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意。秦汉以来,人们把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南北朝时,人们则将整个春季,称为春节

  春节,晋北民间俗称“过年”或“过大年”。

  “过年”,包括了一个时间范畴,而不单单指正月初一这一天。广义地讲,过年包括了腊月初八至正月十五,乃至二月初二这一段时间。腊月这一段叫“忙年”,即忙着准备过年,正月这一段叫“新正”或“上月”,即吃喝娱乐以示庆贺。晋北民谣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说法。狭义地讲,过年指上一年的腊月三十日至下一年的正月初一,正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实际上包含了“除夕”和“春节”两个概念。

  在甲骨文中,年字的形状,犹如一个农夫弯腰扛着禾苗。《说文解字》说,“年,谷熟也”。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中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晋北民间的过年,其最初的含义,正是庆贺五谷丰收。它源于古代的“报田之祭”——“腊祭”。

  但是,在晋北地区普遍流传的民间传说中,年又被说成是一种危害人类的怪物。过年则是驱除这种怪物的集体行动。

  相传,太古时期,有一种凶恶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他叫“年”。年形貌狰狞,生性残暴,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人们非常害怕。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惯。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人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套“过年关”的办法。针对年怕火、怕红色、怕响动的习性,家家贴对联、挂灯笼、垛火笼、放爆竹驱赶它。又吃饱喝足,一起守岁熬年,共同对付年的到来。年看到到处是火光与红色,听到爆竹的乒乓声便逃之夭夭了。

  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所有这些仪节,被笼统地称之为“拜年”。

  关于过年的文化内涵,大抵包括庆贺丰收、接福纳祥、驱除邪恶、除旧布新等内容。是年终岁首,始终交替时,充满生气和希望的民俗风情。

  过年的民俗事项有:贴对联、吊门笺、挂年画、挂红灯、垛火笼、放爆竹、辞岁、吃年夜饭、守岁、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接神、祭天地、祭祖、拜年、闹秧歌等。每一项内容都有一种说法。

走亲戚

  正月是个闲月,人们多利用这个空闲时间,游集赶会,走亲访友,以联年谊,以厚乡情。

  探亲访友时,都携带礼品,主人都要热情款待。

请吃饭

  正月间,家家都要请客吃饭,邀请的范围,一是宗族尊长、亲朋好友。二是在一年中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三是自己的同事或领导。四是孩子的老师。被邀最特殊的是上一年娶回来的新媳妇。“花信争传放早梅,家家设席酿香醅。衣冠都要求时样,新妇初来第一回。”正是这种请新媳妇吃饭的真实写照。通过饮食宴会,进一步增进友谊,深化感情。

春节娱乐

  春节期间娱乐活动最多,如赌博、唱戏、赶庙会、闹秧歌等。

赌博

  春节是全民的休息日,赌博成为休闲娱乐的一种普遍的形式,在宋代便有新年放三天官赌的说法。

  保德赌博,旧时常见的有押宝和玩纸牌两种,押宝主要以盈利为目的;玩纸牌则是以娱乐为目的。《二人台·打连成》里有一段唱词:“过罢大年初四五,咱请连成哥哥碰上两和,铺下毡,码下牌,四架身子坐上来,二棍子圪柳三棍子尖,乃是依哟嗨,抓起毛鱼子当老千。”

  唱的正是这种纸牌博戏。现在的打麻将也在农村盛行起来。

赶会

  保德正月里有许多庙会,如城内、马家滩、王家滩、东关、天桥、暖泉、大黄坡等村,基本从正月初八开始,天天有庙会,直至二月初二。庙会期间都要唱大戏,举办物资交流。赶会看戏走亲戚三位一体,成了男女老幼的最大乐趣,亲戚朋友见面,互相问候,开怀畅饮,欢情浓郁。情人相见,尽情展示自己的魅力,是谈情说爱的大好时机。

秧歌

  既是一种文娱活动,也是一种驱邪形式。闹秧歌虽不是村村都举办,但在一些大村则年年进行。如刘家畔、腰庄、桥头、余铁、下流碛、石塘、牧塔、扒搂沟等村,不乏扮秧歌的人才。宏观全县,从南到北,都有闹秧歌之风。

  保德的秧歌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有以舞蹈、扭动、变换队形的扭秧歌。有以地摊演唱为主的唱秧歌,也叫“文秧歌”。有以武打、摆架势为主的武秧歌。有以丑角表演为主的丑秧歌,如“老王八送闺女”、“二女子拉碌碡”、“独龙杠”等。有杂耍为主的社火秧歌,如高跷、篷船、竹马、担灯、舞龙、舞狮、大头和尚、二鬼跌跤、哑老背妻、霸王鞭、花鼓、威风锣鼓等。

  农村里从正月初二开演,排门子表演,叫做“拜年”,主家都要热情接待,给烟给糖,也有给红包的。据说,秧歌队演过,一年吉利。一直演到正月十五结束。有的秧歌队还要应邀到附近村中演出。

  正月二十五,是保德东关古会,各种秧歌大会演。是闹秧歌的最高潮。

  保德武秧歌,是一种特有的秧歌形式。

  过去每逢正月过古会期间,总有武秧歌街头演出助兴,或登门拜年,一来图个红火热闹,一来也有禳灾祈福的意思。

  武秧歌属社火一类,人数多寡不定,人约在二三十人之间。扮武秧歌的人主将穿铠甲,画脸谱,小兵穿短打衣,抹健康红,还有愣小子愣女子插科打诨。

  武秧歌的表演分过街与打场子两类。过街就是在锣鼓声中,跟着其他社火队伍进行,也没什么讲究,只是亮相而已。

  打场子是正式表演,先将所有演员分作两队,双方阵营中的小兵在锣鼓声中,从门旗下走出反方向走园场,挤开人群,空出表演场地,俗称“踩场子”,场子定型后,锣鼓刹住。

  然后由一个领唱,锣鼓伴奏,一般唱词都是两句一段体,即兴发挥。

  几段唱罢,便开始打戏,如《金沙滩》、《八腊庙》等。先小兵出场翻斗、白打,然后器械打,讲究真刀真枪。小兵打过是大将,最后是主帅,正所谓“兵斗兵、将斗将”。除了武打还有做工,做工越细腻越好。以拿获反方主帅为终场。一场戏打完,再唱几段即兴编曲便算收场,在人稠观众多的地方也有连打两场的。

  马家滩的武秧歌队久负盛名,传说秧歌去过的院子,一年吉利,所以人们早准备下好烟好糖、花馍等吃食,恭请秧歌队进院演出。20世纪60年代还有此类演出。

  保德的武秧歌和古代的“大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可说是“大傩”的变异。

  相传远古时候,有个名叫颛顼的部族首领,住在高阳(今河南濮阳),号称高阳氏。高阳氏有三个儿子,大的死后变成瘟鬼,老二变成魑魉,老三变成小鬼,经常祸害人间。一个叫方相氏的猎手,组织大家,头戴面具装扮成能降妖捉怪的12神兽模样,拿起武器去驱赶这些鬼魅,一路上呼喊跳跃,以壮声威。大家呼喊着,击打着武器,早把这些妖魔鬼怪吓得抱头鼠窜,无影无踪了。这个传说在《搜神记》里有所记载。

  人们从这个不信邪、不怕鬼的传说中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叫“大傩”的驱鬼仪式,逐渐演变成民间风俗。

  “大傩”,起源于巫舞,西周时即已流行。其阵容大体是领头的是方相氏,戴四眼面具,手持矛盾,中间是十二人扮作的神兽,各戴面具,各执兵器,后面是一群手拿佻鼓的儿童,称作“侲子”。边走边诅咒,表示驱鬼捉怪。

  南北朝时期,“大傩”仪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借驱傩仪式,大搞军事演习,先是变幻阵势,后是两军对垒,直至一方胜利而结束。

  到了唐代,傩舞仪式已经发展成为傩戏,表演者都经过化妆,可以即兴表演说唱故事,成为以娱乐为主的活动。

  从宋代到明清,“大傩”一直很盛行,而且不断发展和变化,名称有“打夜狐”、“跳灶王”、“跳钟馗”等。

  保德武秧歌可能是从“大傩”中演化出来的,与大傩的相似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化装演。二是展现武功。三是驱邪扶正。四是击鼓助威。五是春节期间演出。六是阵容相仿,特别是愣小子手拿卜浪鼓,扎小辫,保留了“侲子”的痕迹。

令如愿

  除夜将阑晓星烂,粪扫堆头打如愿。

  杖敲灰起飞朴离,不嫌灰涴新节衣。

  老媪当前再三祝,只要我家常富足。

  轻舟作商重船归,大牸引犊鸡哺儿。

  野茧可缫麦两歧,短衲换作长衫衣。

  当年婢子挽不住,有耳就能闻我语。

  但如吾愿不呼汝,一任汝归彭蠡湖。

  这是范成大的一首《打灰堆词》,写的是一个古老的年俗——令如愿。

  词中描绘的情景是,妇女们在除夕之夜,一边用钱杖捶打灰堆,一边祈福祝愿:希望常年富足,经商盈利,母牛下牛犊,母鸡多孵小鸡,野蚕茧多缫丝,麦子长出双穗,短衲衣能换成长衫。这反映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在封建社会,普通农家只求温饱,要求并不高,却很难如愿,所以年年打灰堆,年年乞如愿。

  除夕夜打灰堆乞如愿的风俗,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这种风俗起源于一种神话故事。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卢陵有一位商人叫欧明,他每次经商路过彭泽湖,就取船中物敬供湖神——青洪君。 成年累月, 常祭不断, 使青洪君大为感动。 一天, 湖神问欧明: “君有何求?”

  欧明说: “但乞如愿。 ”本来他的意思是乞求万事如意,可是恰巧湖神有一女侍者名叫如愿,湖神就答应了这个请求, 将婢女如愿赐给欧明。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 说欧明原本是个穷光蛋,每天到彭泽湖边拣鸟蛋充饥,一天他又去拣鸟蛋,救了一条受伤的小蛇,这就是青洪君,青洪君感谢他的救命之恩,赠物报答他,问他要什么,他说“只求如愿” ,于是青洪君便把如愿送给欧明。欧明把如愿带回家,高兴得简直没法说。

  如愿有两件小宝贝,一个蚌壳碓臼和一个小杵,只要捣一捣,要什么就有什么,欧明真是如愿以偿。很快成了暴发户。

  俗话说: “饱暖思淫欲。 ”欧明吃穿不愁,闲得发慌,便在外面眠花宿柳,对如愿的感情渐渐淡化。有一年元旦,如愿起床晚了些,欧明痛打了如愿一顿,如愿在气恼中钻入粪草堆中不见了。欧明又气又急,手拿柴棍对着粪草堆乱捶乱打,嘴里还不住嚷嚷: “你让我如愿,我就不捶你……”

  欧明的嚷闹,惊动了左邻右舍,大家都来看热闹。看着看着,悟出了门道:呵,原来这小子是这样发财的, 于是都拿棍子对着自家的粪堆、 灰堆捶打起来, 边打边喊 “如愿! 如愿! ”

  这样就形成了“令如愿”的古老年俗,也叫“捶粪”或“打灰堆” 。这种活动有的在除夕进行,有的在元旦进行,有的在元宵节进行。

  这一离奇的神话故事,寄托了人们追求生活万事如意的美好愿望。

  “令如愿” 的习俗今已失传, 但在保德有的地方还有正月初二或元宵节用簸箕簸火笼灰的习俗,据说如发现什么种子,就预示该年什么作物丰收。这也许是“令如愿”的变异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保德春节  保德  保德词条  春节  春节词条  保德春节词条  
茶文化茶文化

 安溪铁观音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峦重叠,林木繁多,终年云雾缭绕,山青水秀,适宜于茶树生长,而且经过历代...(展开)

茶文化茶叶

 餐后饮茶对胃有什么害处?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外边吃饭,通常在餐厅吃饭时,服务生都会先倒一杯茶水,这个时候菜还没上,也只能喝茶慢慢等,所以大多人在吃饭前、吃饭时、吃饭后都会有饮茶...(展开)

茶文化茶道

 茶,五行的平衡

五行,金木水火土也。茶,乃金木水火土之合。何故?1、茶之属木:人在草木间,茶树生长在天地之间,为茶之第一次生命。又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理所当然首先属木。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