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湖南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仲秋”、“团圆节”、’“八月节”等。

  湖南省城市多以月饼,农村还以粽糍群相馈赠。入夜设酒果祭月。祭月后于皓月之下、清风之中合家欢聚在月下品茗吃月饼或棕检,思异乡亲人,叙天伦之乐。此外中秋节尚有偷瓜、烧宝塔之俗。

祭月

  中秋祭月习俗经历了一个从上层到民间的流传过程。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之后民间中秋以赏月、吃月饼和馈遗瓜果为祭月。这些演变的由来,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唐太宗李世民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征讨北方突厥,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归京。时有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李世民大喜,指着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蛛(即月亮)。”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另一说始于宋朝。在北宋时的京都东京(今河南开封),每逢中秋之夜,人们均登高楼、爬高山,待月亮升起时开始进行祭月活动,所用供品有月饼、瓜果、鸡冠花之类,但以月饼为主。苏东坡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那时的月饼与现在的月饼已很相似了。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中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则在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

  “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湖南中秋祭月、赏月极为普遍。乾隆年间,清泉人“中秋节,以月饼、杂物相馈遗。至夜,治具拜月,以见月华为庆”。《桑植县志》记载“‘中秋’。以月饼合晌,设酒果赏月”。《临武县志》曰“A月十五日,是夜街巷聚侣,备酒肴赏‘中秋’,或候月华而竟夕不寝者。每家办月饼、凉瓜,计大小均授,盖庆皎月,取团圆之象也”。“中秋是日,戚友各以月饼杂他物相晌遗,至夜治具,团坐集饮,曰‘赏月’。”《嘉禾县图志》记载:“‘中秋’祭月,亦通俗也。而县俗或设有‘中秋会’。”嘉庆年间,长沙“八月十五。乡城率以菱藕、月饼相馈遗,设酒赏月”。光绪版《兴宁县志》说:“中秋,城市以月饼,乡村以粽糍群相馈赠。夜陈酒果玩月,士大夫家或登楼赋咏。”“叠面裹糖霜、果仁为饼,谓之‘月饼’。伴以西瓜、石榴、栗房、豆荚相馈送。夜则祀月,设席宴赏。”

归宁

  湖南中秋习俗也有地方特色:其一是女儿归宁,如《嘉禾县图志》记载:“‘秋社’报赛,角粽相馈遗。多召已嫁之女归,或所亲者妇来,谓之‘过社’。”其二是女子邀月。如“八月十五日……女孩率姊妹设瓜饼、茶食,对月奠于净所,以米筛,竹著为卜,谓之。‘迎月姊”’。其三是食角黍。《蓝山县志》云:“中秋节。家家用箬叶裹糯作角黍,多则实角黍于瓦缸,围稻草,燃而熟之,其风甚盛。角黍起于端午吊屈原,而蓝俗盛于中秋,不知所自。”

摸秋

  为了繁衍后代,湖南普遍流行在中秋进行一项特别的乞子活动:“送瓜”或曰“摸秋”。

  道光年间,永州“楚俗以中秋送瓜,祝人有子,永州尤盛。

  人有艰嗣者,戚友取南瓜,以一父母俱存,兄弟众盛之稚子着衣冠乘马捧瓜,后以一人持枣树枝挂香数百炫,鼓吹送至其家”。《桂东县志》记载:“人家未育子者。亲朋于是夜采南瓜以锣鼓送其家,谓之‘送瓜’。”《兴宁县志》曰中秋“妇女三五为群……好事者或以鼓吹灯爆送瓜,为宜男之庆”。“或用鼓吹送瓜,以为宜男之庆。”“妇女祈嗣者至园圃探瓜,或用鼓吹送瓜以为宜男之庆。”“妇人有艰于子者,亲发家以鼓乐送瓜,意取瓜瓞 ,主人设待之。至次年生子,复延饮焉。”“中秋夜,小童衣冠捧瓜,旗伞鼓乐送至祈子之家。谓之‘送瓜’。”“有新娶省,亲友则择小儿捧南瓜,饰以花红,金鼓随之,谓之‘送瓜’。或以此为来年生子之兆。”“中秋送瓜,祝人有子。有艰嗣者,戚友取南瓜,择父母俱存、兄弟众盛之稚于捧瓜鼓吹送至其家。”“艰嗣者入园摘南瓜,取南音同男之意;以彩覆瓜,儿童捧之,张灯鼓吹送人人家内寝,以兆生男,曰‘送瓜’。”

  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随笔》中记载:“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日摸秋。”中秋月下,湘潭人“有新娶家,亲友则择小儿奉南瓜,饰以花红,金鼓随之,谓之‘送瓜’。农家妇祈嗣者,或自于瓜棚下摘瓜以相馈送。谓之‘摸秋”’。民间相传,摸到南瓜的即可生男孩,因“南”与“男”谐音,摸到扁豆则生女孩,因扁豆又称“娥眉豆”。瓜豆之主非但不责怪“偷摘”者,反而以此为乐。民间有句俗语,“八月半摸秋不算偷”。《晃州厅志》记载,中秋“妇女有连臂出游踏月者。又有摸秋之戏,人人家蔬园中摘瓜抱归,置之帐幕中,以兆宜男”。

  岳阳一带“妇女祈嗣者至园圃探瓜为验,谓之‘摸秋’,或有用鼓吹送瓜者,以为宜男之庆”。“妇人祈子者乡间多于园圃采瓜为验,谓之‘摸秋’。城中则以金鼓、花红,令小童衣冠捧南瓜至折子家。谓之‘送秋’。”“妇女祈嗣者,或至园圃探瓜为验。好事者以南瓜并花红鼓乐于更初送至人家,谓之‘摸秋’,亦谓之‘送瓜’。”

馈赠

  中秋馈送的赠品多样,民间也有以鸭子、肥鹅为礼的。《蓝山县志》曰,中秋“亲友馈物多用鸭,女子率携儿女回娘家”。

  《淑浦县志》记载:“八月中,新酷初熟,肥鹅遍野,亲戚数人各携酒,杀鹅快饮,曰‘打鹅会’。”《嘉禾县图志》云:“或数人招耍,食新鸭、瓜菜为长夜饮。亦美其名曰‘赏月’。”

烧宝塔

  中秋夜的湖南儿童有烧宝塔之戏。《兴宁县志》记载中秋夜“儿童以瓦甓磊浮屠,高或三四尺,?以锅油,灌扬为戏,谓之‘烧宝塔”,。此外,《永州府志》记载:中秋夜“儿童拾瓦砾为宝塔于门首,有高至丈余者,纹亦鳞绉可观。燃灯设供以为戏”。《桂东县志》也说“童稚拾瓦片垒塔高数尺,积薪于中焚之,以红为度,呼为‘塔灯”,。湘潭的孩子们中秋夜三五成群拾碎砖和瓦片,混用丁块柴、棍棒、油篓子和碎瓦叠造高三四尺的浮屠或“宝塔”,灌以油、柴草,点火焚烧,火便从瓦片的空隙中吐射出来。至砖热瓦红,大家便争将酒盐洒于塔间,于是“哗哗叭叭”响声愈加热烈。孩子拍手唱《烧宝塔歌》。火快熄灭之时,人们关注塔倒向哪边,俗信倒向哪边,哪边的铺子、人丁便会更加兴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湖南中秋节  湖南  湖南词条  中秋节  中秋节词条  湖南中秋节词条  
茶文化少数民族节日

 俄喜节

 四川木里地区藏族民间传统节日,从农历腊月初七至腊月十五日。当地民间传说,古代从西藏、云南等地迁来木里的阿哲、让甲、草坡、八尔等藏族支系,十腊月初七那天在木里的...(展开)

茶文化茶文化

 饮茶与减肥

 当今世界上肥胖的人日趋增多,德国肥胖的人超过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名列世界胖人国榜首。澳大利亚成了世界上第四位胖人国。如今不仅有胖老头、胖老太、还有众多的胖小子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