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大暑茶语:大暑随心闲吃茶

  大暑时,高温酷热,暑湿逼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在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里喝的茶水。古时候的很多乡村,在三伏天里,淳朴的乡民会把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草药煮成的茶饮,放在村口的凉亭里,供路过的陌生人免费饮用,以清热、祛暑、解渴。

  这个习俗,据说在温州地区现在还存在。

  大热的天,成都的素奕来济南,带来了去年寒露她在武夷山亲手做的一款特殊的茶。这款茶,是她采摘悟源涧、马头岩等处的肉桂、铁罗汉等品种茶青,特别采用了萎凋、手工摇青、手工揉捻、蒸汽杀青、焙火等工艺制成的。

  她说,她是完全是根据上师的要求去制作的,整个制程涵盖了六大茶类的主要技法。她做这款茶时,我恰好在武夷问茶,虽然没能目睹到她做茶的全过程,但从她疲惫消瘦的神色里,我能猜出做茶熬夜的辛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算是沉浸于茶,爱茶的一种境界。

  她的茶,只有她最懂。懂得茶的心思,知己知彼,才能泡出茶的神韵。她用随身带来的扫云白瓷斗笠碗,用冰水碗泡她的神秘茶。浸泡半个小时后,用银匙分茶,汤色金黄,清爽甘甜,微微有花香盈口。这盏名副其实的“冰红茶”,是暑热里的一剂清凉。随后她又改用沸水碗泡,汤色橙红油亮,花果香渐渐地释放出来,茶汤里确实有红茶的甘醇,乌龙茶的芬芳。

  素奕问我如何评价这款茶,我说:“这茶的发酵程度,介于乌龙茶和红茶之间,很像台湾的东方美人。但茶很主观,自己喜欢就好。自己用心做的茶,只要随心适口,享受了其中的过程,便是苦中作乐,乐在其中了。”做茶的真正乐趣,是品啜甜美,是分享愉悦,也是“但问耕耘,不问收获”。瑞士语言学家巴利说过:“人生像一杯茶,若一饮而尽,会提早见到杯底。”所以,茶需要沉静下来慢慢品,参不透的人生,才会蕴藉有味。

  黄昏的一场雨,让天气变得凉爽了。送走素奕,我回到书房,继续读《金刚经》。天青蚰耳香炉内,焚瑜伽行者香,青烟散尽,心意清凉。古人在大暑有“烧伏香”的习俗,大概是为了燥湿驱邪,芳香化浊。

  读经毕,我从差旅的行囊中,找到一小包遗忘已久的西湖龙井,色转橙黄,豆花香犹存。取小朱泥壶瀹泡,较春末时更为水滑甘甜,火气褪尽,香已入水。泡茶需要用心,泡茶可让人沉静下来,也可沉静下来再去泡茶。比如焚焚香,读读经,插枝花。把心沉于水中,茶里便有了自己的气息和味道。

  一款靠近传统的好茶,无论怎样泡都会好喝。水温高点,香气容易激发出来,滋味浓厚。水温低了,茶的苦涩度容易遮掩住,汤薄香柔。出汤快慢的把控中,各自有了各自的滋味和气韵。

  如果陷于刻意作秀的程式化泡茶,泡出的茶汤,缺少了心灵的体贴和关照,水与香的分离,使滋味里欠缺了层次和厚度。过于讲究茶的泡法,无非是挖空心思,去粉饰掩盖茶的缺陷。这种执着的沉重,使茶少了散淡的逸趣。清清爽爽一盏茶,乐乐呵呵每一天,人生如茶,苦短味长,包容了茶的优点与缺点,就是包容了氤氲于茶中的自我。

  一款好茶,如正在泡的西湖龙井,工艺因循传统,高温杀青辉锅,虽常温存放数月,颜色由糙米黄色转为深黄微褐,然而茶汤中的青气全无,底蕴更加绵长,香愈沉而味益厚。如是一款低温杀青的绿茶,当仅供观赏的嫩绿随时光黯然,茶汤里便会滋生出一种难以下咽的青草味道,甚或有杂味出现。传统的高温杀青,扬清激浊,使茶青在高温中脱胎换骨,耐得住岁月的砥砺陈化而不移其节。

  夏季人体是外热内寒,因此,饮茶宜生普、绿茶为主,兼以温性茶辅佐,不致饮茶过于寒凉而伤阳气。若久居空调之室,人体外寒里寒,饮茶宜熟普、红茶为主,禁忌寒凉。

  除了茶,大暑时,民间还有把姜切成薄片,扔到屋顶上“晒伏姜”的习惯。老人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我也常对朋友讲:

  “晒太阳,是穷人最好的钙片,多食姜,是夏季最佳的补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暑茶语:大暑随心闲吃茶  大暑  大暑词条  随心  随心词条  
茶文化少数民族节日

 回族阿舒拉节

 “阿舒拉”,古希伯来文译为“第十天”,通常指希伯来历一月十日。据说这一日是阿丹、努哈、易卜拉欣、穆萨等先知得救的日子。还传说这一天安拉创造了人、天堂和火狱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