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为什么好茶要配好茶具

为什么喜欢喝茶?想想这应该是40岁以后才痴迷的爱好,或许是恰好契合了回归宁静和疏淡的心境吧。

每逢周末,断然不愿出门。上午忙忙打扫,整个下午,就泡在茶室,“闲观叶落地,静坐一杯茶”,感觉时间慢慢慢下来,甚至仿佛停滞,焦虑烦躁消失无形……

鲁迅曾写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这话说得相当有水准,不过他话锋一转,认为这种“感觉的细腻和锐敏”虽较之麻木是进步,但却是“进化中的病态”。好吧,大先生总是满怀批判精神的,我年轻时也曾十分喜欢,但是现在却避之唯恐不及,因为他所批判的正是我不可救药地钟情着的“生活中的仪式感”。

有朋友说看你发的照片,茶具换来换去的,喝个茶搞那么复杂!

我不是喜欢繁复的人。但是我更不喜欢的是将就。

给你讲个听来的故事: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觉得奇怪:“写字和用纸有什么关系?”不过那人还是照做了,果然进步飞快!这说的是人的潜力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被激发——正因为那人惜纸,才会在每下一笔的时候都斟酌万分,而也是这份斟酌,让他快速进步。

我深信,你随随便便喝个茶,喝的也就是个水饱。以“随便”的心态试试,你得到的结果也只能很随便。凡事皆如此,喝茶不例外。

当周末或闲暇时,把矿泉水注入老铁壶或者银壶,慢慢煮沸,再用喜欢的紫砂壶或者柴烧陶壶,焖几泡老茶,然后用配套的公道杯和心仪的茶杯,细闻慢品,除了解身体之乏渴,更是精神享受,于我还似一种心灵仪式。

就好比生活有年有节,有时有令,这样岁月才有层次感,不时泛起的涟漪才让平淡的日子过得“有感觉”;在冬春交替或者夏秋更迭的季节到大自然走一走,看看时光交替,顿生致敬宇宙的庄重之情。正是生活中的仪式感,让我们除了眼前的苟且,还会经常琢磨琢磨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

再说回喝茶,“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用不同的品茗杯来品茶,不仅心境大不相同,口感也真的大不一样!比如用陶土茶具泡茶,就能最大限度激发茶的香气,尤以紫砂为最。因为紫砂透气性好,既保留茶的真香又不会有焖汤味,经久使用,还能吸附茶汁,蕴含茶香。

茶壶的形状、色泽,与茶杯、公道杯及茶承的搭配,是否让你觉得美不胜收?杯盏是否便于欣赏茶汤颜色,以及容易清洗?是否“握”“拿”舒服、“就口”舒适?

自己喜欢的、适用的,就是好的。

就像我大爱柴烧陶。那自然的落灰釉乍看很不起眼,和精美的细瓷、养得莹润可人的名贵紫砂茶具等比起来,它简直就是丑小鸭。但是我就是喜欢柴烧茶具上色自然,釉面朴实却带着丰富的色彩变幻,有的似贝壳蛤蜊般光泽,有的颜色如金属般厚重内敛,那样的复古,那样的田园,那样的内敛,又是那样的奔放!与琥珀红或杏黄色的茶汤相映衬,越看越耐看。据台湾朋友介绍,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烧窑难度相当高,因为全靠柴烧时火候的表现,不同的窑、不同的温度、不同控制火候的方法以及不同的陶土土料等,都会影响到作品的风貌,所以每一件柴烧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原料取自天然,完全没有毒素,用柴烧壶和杯来泡茶,既健康又格外甘醇。

木艺、陶艺的厚重古朴,自然天成,总是让我有种心动,买回家的爱不释手,买不起时挪不动脚步。大匠之思化为巧物,艺术与生活千丝万缕的纠缠,在把玩抚摩中,感受生活的温度,感恩造物的赐予,一边自思自省……在这样的心灵仪式中,仿佛逆时光而上,喜不自禁地回望那时间深处的风雅。偶尔,我会回想起小时候喜欢的金色向日葵,灿烂而充满活力;当长满黑籽的葵盘重重地深深地弯向地面的时候,小小的我不用跷脚便能拉过来,拨那些饱满的瓜子。我不知道在冥想中,成熟的向日葵与柴烧陶产生了什么必然联系,我只是懂得并相信,当长满黑籽的葵盘重重地深深地弯向地面的时候,它一定看到了天宇和星辰。

当你关注生活中的仪式感,生命好似有无限解读的可能性。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为什么好茶要配好茶具  茶具  茶具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茶文化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 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展开)

茶文化植树节

 美国植树节

 美国是世界上规定植树节较早的国家。在1872年内布拉斯加州的农业官员莫尔顿建议每年以一天的时间专门植树。从1885年起,这个州就正式以他的生日4月22口为植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