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端午节考

  张心勤在《端午节非因屈原考》一文中说,把端午节的主要内容说成是纪念屈原,是后世的好心人附会而成的。

  五月五日,古俗忌为“恶日”。孟尝君田文五月五日生,其父不让家人养之,说明那时五月五日已为俗忌。孟尝君死时屈原尚活着。

  俗说:挂艾蒲是招屈原之魂,吃粽子是祭屈原之尸,竟龙舟是拯屈原之体。其实不然,艾草、菖蒲都是草药,都与夏季各类疾病瘟疫孽生为灾有关,都因五月五日这个“恶月”、“恶日”而来。

  “端午”二字见于文字记载,当始于晋代,时有“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之说。“鹜”即鸭子,角黍便是粽子。粽子只不过是民间的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龙舟竞渡是一种节日活动,最初也不限于端午。

  六朝以前,五月五日纪念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的:山西一带纪念介之推,吴、楚两地纪念伍子胥、屈原,浙江绍兴、会稽一带纪念曹娥,道家祭地腊。只是后来由于屈原的冤死深为后人怀念,屈原的爱国主义为人敬仰和屈原诗对后世的影响,端午节的纪念内容才为屈原所独有。

  据闻一多先生考据,认为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传统节日。因为古代的吴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人们为借助“龙”的庇护,便于五月五日这天举行盛大的图腾祭祀活动。按此说法,端午节至少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端”是事物开始之意,与“初”字意思相同。此外,还有“重五”、“端阳”之称。到唐朝,为了避讳唐玄宗出生的五日,因五与午同音,唐臣宋曝倡议,将“端五”改为“端午”,得到唐玄宗的采纳,“端午”之称流传至今。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史书有多种记载:有说是纪念古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有说是纪念古代吴国大将伍子青,有说是纪念越王勾践。笔者认同宋代官方的定论,朝廷追认屈原为忠烈公,并把他投江而死的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故只叙述屈原端午节的关系。

  屈原,战国时楚国人,贵族出身,先祖屈瑕是楚武王之子,被封到“屈”地任职,故以屈地为姓。由于屈原聪颖能干,得到楚怀王的重用。他主张富国强兵,草拟国家政令:一是限制贵族的特权;二是联齐抗秦。屈原的高见受到保守派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攻击,因此曾几度遭贬,最后被流放到江南。流放期间,屈原忧国忧民,写了《离骚》、《天问》等诗篇,反映他的生平和政治主张。由于皇帝无能,到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统兵大破楚军,占领楚国京城邹都,顷襄王狼狈地逃到淮阳。屈原听到此消息,对皇帝及其皇室如此腐败无能极为愤恨,祖国河山受到侵凌,人民流离失所,故以自己的生命来抗议楚王及其皇室,于农历五月五日,抱着大石跳进洞庭湖东南的泪罗江而死。楚国百姓争先恐后到江上划船打捞屈原尸体而不见。以后五月五日这天,人们把粽子投人江中让鱼虾吃,以免鱼虾吃屈原之尸体。屈原是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又是伟大的诗人,历代人民对他十分怀念。到宋代,朝廷追认他为忠烈公,又将屈原去世的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这就是后人包凉粽、划龙舟比赛、过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放假的规定

  为使全国人民过好端午节,国务院(国办 2007年52号)规定:端午节放假共3天,其中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法定节假日,其他为星期六、星期日对调假节日时间。国务院还规定:

  节假日期间,各部门要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各族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民间又称龙舟节、粽把节、苦瓜节、蒲节、药王节、除毒节等。各民族端午节活动基本相同,其中以划龙舟、吃凉粽、挂艾叶菖蒲、采草药、除毒驱邪等在甘肃、陕西、山西、四川、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最为流行。

龙舟赛

  端午节划龙舟是一项娱乐、娱神、竞赛三者兼有的民间活动。明清两代,各地盛行划龙舟,以江苏、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及广西梧州、桂林、南宁等市的龙舟赛会最负盛名。民国以前,赛龙舟多以寺庙为单位组队进行。各寺所出龙舟分别插彩旗为号,有青龙舟、黄龙舟、白龙舟、红龙舟等。龙舟一般长十余丈,可载五六十人,其中分为族旗手、罗伞手、锣鼓手、唱歌手、撑舵手、划桨手等,各司其职。他们装束古朴,有的白衣长袖,有的圆领短衫,有的披甲戴盔,有的执刀张弓。赛舟时,族旗手挥彩旗、舞长袖,作“郎当舞”;唱歌手引吭高唱“招魂曲”,名为“饶歌”;锣鼓手密锣急鼓,铿锵有声;划桨手奋力划舟,志在夺冠。在赛舟中夺魁者得到烤猪、红包等赏赐。民国期间由于社会动荡,民不安生,划龙舟偶尔举行,比明清时期逊色。广西桂西北一带山区,端午无划龙舟习俗,但解放前有烧纸船活动。届时,村民请鬼师抬一纸船到田洞念咒巡游,意在驱虫。巡游毕,将纸船抬至水边点火焚烧,不待燃净即抛人水中。解放后,赛龙舟曾一度视为“封、资、修”加以批判取消,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恢复。赛龙舟中旧的娱神迷信内容革除,而娱乐、竞赛的内容得到充实和加强,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近年南方各大城市和部分县镇每年一度的龙舟赛会已成定例,湖南岳阳、广西南宁、梧州举办多届国际龙舟赛,同时举办龙舟节商品交易会,前来参加赛会和交易会的区内外群众和港澳台同胞以及外国游客,常达十多万人。

除毒驱邪

  端午节除毒驱邪是各民族普遍存在的习俗,尤其是陕西同容县、江西建昌县、浙江桐卢县、山西解州以及台湾等地盛行。

  ①挂艾叶、菖蒲。端午日,各家于门、窗、床、神完等处挂艾叶和营蒲,有的还在门上贴“艾旗迎百福,蒲剑斩千邪”的对联。民间有“艾虎蒲剑”和“艾虎蒲龙”的说法,认为艾、蒲可以驱除邪气。广西的壮、瑶等少数民族,除挂艾叶、营蒲,还挂枫、桃、葛藤、乌柏、降经木、大丹花、竹子等枝叶,用意相同。

  ②喝雄黄酒。以雄黄、沙姜、蒜米泡酒,每人饮用一二杯,不能饮酒的小孩和妇女,则以酒涂于手心、脚心、耳根、鼻梁、肚脐等处,据称可以解毒。以雄黄酒遍洒住房内外各个角落,意在消毒防疫,并防蛇、蚊之害。

  ③熏烟。在屋内熬醋液,焚烧袖子皮、橘子皮、苍术、白芷、烟叶等,其用意与洒雄黄酒相同。

  ④洗药澡:端午洗药澡古今均流行,民间有“一浴消百病”的说法。端午日,各地依其所产,采草药数味煎水浴身。常用的草药有葛蒲、艾叶、大力王、茅根、竹叶、按树叶、苦藤、袖叶、黄皮果叶、批把叶、路边青、三叉虎、田基黄、葫芦茶等。钦州等地有的农家还要为耕牛洗药澡。

  ⑤佩香包。以彩布缝制五香囊成三角、猴、虎等形,内置木香、朱砂、雄黄、桃叶、艾叶、营蒲等药物,供儿童和妇女佩戴,意在避邪。

  ⑥采草药。全国各地群众视端午为“药王生日”或“药王晒药日”,认为是日百草皆成药,并以端午正中午所采的草药疗效最好,称“五月五日午时药”。为此,每年端午节来临,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南等地的医家及略识草药的群众均上山人林采集草药,或拿回家晒干加工备用,或拿到好场出售,名为“药市”。靖西县城著名的“端午药市”,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包凉粽、吃苦瓜

  包凉粽、蒸药粑是端午特有的习俗。凉粽无馅,仅一二两重,不同于春节大肉粽。凉粽以芦叶、大竹叶包裹,糯米经草木灰水浸泡,故又称为灰粽。粽呈羊角形、多角形,故又有羊角粽、角粽等俗称。广西龙州水口等地壮族,还有包圆条凉棕。壮、毛南等民族,喜欢在凉粽中加上姜片、大败叶等,称药粽。各民族有于端午日投粽把于河水的习俗。粽子除作食品和祭祖之用,也作亲戚间互相馈送的礼品。新婚的家庭,女方以粽子送给男家,名为“送子”,以求吉福。广西忻城等地,父母将粽把绑在竹枝木条上,供小孩肩挑玩耍。融水等地,人们把剥下的粽叶插在田中。药把以首乌、袖叶、枫叶、大败叶等草药与糯米混合做成,除当作食品,一些地方还用来祭水神。除凉粽、药耙,还有一些特殊的食品。在广东和广西容县、北流、贵港等地,端午节要吃苦瓜,因而又称端午为“苦瓜节”。吃苦瓜的方法是将苦瓜中腹掏空,填人猪肉、豆腐或糯米饭,蒸制成苦瓜酿即可进食,其味甘苦。在广西河池等地,端午要吃田螺。在柳州等地,端午要吃咸鸭蛋。习俗认为,端午前后,气候湿热,人易发毒疮等病,苦瓜、田螺、鸭蛋性清凉,是解热的良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端午节考  端午节  端午节词条  端午节考词条  
茶文化茶道

 茯茶茶艺表演

一、金花盛开迎宾来:金花是茯茶特有的品质风味,冲泡前开砖观金花嗅菌花香。二、玉骨冰肌泛华彩:冲泡茯茶要选用晶莹透亮的玻璃器皿、公道杯、品茗杯等均采用上等优质的玻...(展开)

茶文化茶文化

 饮茶的宜与忌31条

茶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健康不佳的人要慎之饮茶。主要可归结为31条,如下:  1.发烧忌喝茶。茶叶中咖啡碱不但能使人体...(展开)